浅谈大学生乡村小学生心理咨询志愿服务
2018-04-19孙玉洁
孙玉洁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人类迎接挑战的世纪。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重要作用。关注少年儿童,尤其是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在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儿童的内在心理需要。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和关心小学生特别是乡村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等社会热点问题,满怀激情和热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索乡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寻找合理途径帮助其开展心理疏导,助其发展一臂之力。
关键词:乡村;小学生;心理咨询;志愿服务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健康的范畴在扩大,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不仅要求领导者有着健康的身体,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心理素质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素质,心理健康将成为21世纪对人才选择的重要条件。而中小学生正是心理发展、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时代下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五名同学组成了“太阳花”志愿团队,在投身社会发扬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和锻炼自我的同时,以期为乡村中小学生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作出绵薄之力。
针对以上问题,团队成员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一、乡村小学生心理咨询志愿服务项目分析
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为此,首先,帶着“播撒一粒希望种子,繁荣整片心灵之林”的目标口号,团队确定了以公益创业为向导,志愿者深入乡村小学进行宣传推广的经营策略,并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该项目研究计划自2014年12月至今,开展了沈阳地区农村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实施对儿童的面对面的心理疏导、后期材料整理,归纳,总结等。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通过对200名沈阳农村小学生(三~六年级各50名学生)的自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品德习惯、劳动观念、亲子关系、交际心理、情绪情感主流较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羞怯、焦虑、交往障碍、意志品质不成熟等心理问题。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长素质、学校教育、社区环境、大众传媒等。
调查统计表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交际心理、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主流较好但有少数学习动机扭曲、成就需要低、冷漠孤僻、情感闭锁。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后发现:学习习惯、兴趣方面,中段学生有40%,高段有27%的小学生学习动机扭曲; 焦虑方面,23%左右的学生情绪紧张,44%出现轻微焦虑,22%属于过度焦虑;冷漠、孤僻:中段有38%,高段有34%;羞怯、胆怯、羞涩:家中来了陌生客人,不理睬,怯生的占38%左右,甚至躲起来的中段占13%,高段达29%;交往情感闭锁:40%左右的学生与新朋友在一起时不好意思接近,甚至只顾自己玩,中段有23%,高段有26%的学生受了委屈时独自生闷气;15%的中段生,31%的高段学生心中的秘密谁也不说,表明他们的情感有一定的闭锁性。;攻击性强:13%~20%的学生会在别人踩了一脚时予以报复,9%~12%的学生捉弄小动物甚至以弄死为乐,流露了一定的虐待心态; 意志的心理品质不成熟,自觉性较差:32%~49%的学生不能自觉地认真完成,不够果断:中段35%,高段20%对左右为难的事果断地选择方法,坚韧性不够:做事不成功时不再做或请别人帮助的占35%~40%,自制性不强:能自觉遵守学校纪律的仅占48%。检验表明,农村小学生高段比中段学生的自觉性和果断性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农村小学生意志的心理品质明显不成熟。
三、对问题的思考
项目具有很好的可推广性,我们的想法是是把这种公益性的理念推向社会更广泛的层面,项目是非盈利的公益性质的。在项目发展初期,我们团队在沈阳周边农村地区展开小范围初期运营,并在此过程中积累经验。在中后期逐步向地区与全国范围内推广。
这个项目具有很大的实践意义,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在国家提出创建和谐社会,加强人民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小学生心理咨询国内属于新兴行业,市场有待进一步开发。作为当代大学生,发扬志愿服务精神,服务社会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参考文献:
[1]张宁,李箕君,袁勇贵.对心理咨询及咨询师的期望与要求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4)
[2]张大均,冯正直,郭成,等.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03)
[3]苏静.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J].(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