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旅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8-04-19焦文锦

记者观察 2017年9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景区

焦文锦

编者按:不是所有东西都可以拿来娱乐消费,一个民族如果记不得曾经的痛,就唤不醒今天的梦。

红色旅游是以中同共产党领导人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树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传承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

红色文化是峥嵘岁月的历史载体,承载着珍贵的时代记忆。红色旅游的概念自90年代逐渐发展而来,时至今日,已为大众所熟知,并初具规模。2004年年底,红色旅游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在文化多样性日益突出的当代社会,红色旅游在弘扬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发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铭记历史记忆的有效途径,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国家旅游局披露,10年来全国红色旅游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4L人次,年均增长超过16%,其中青少年游客达到32亿人次。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达10.27人次,其中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1.88亿人次,同比增长11.24%。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2611.74亿元。2016年第一季度,旅游收入743.5亿元,同比增长21.69%。红色旅游不仅是促使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的一种体验经济形式,更是红色精神引领当代年轻人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但随着红色旅游的深入开发,一些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红色旅游:想说爱你不容易

爱国主义教育“看不懂”“靠自悟”?

在讲好爱国故事这一点上,目前一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存在困扰。不少专家表示,“看不懂”“靠自悟”的现象,在一些传统的文物博物类、革命历史纪念类的展馆中普遍存在。有的展览多年不变;有的解说艰涩难懂;有的摆放山寨文物,未真实再现历史遗存,很难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感知爱国故事、历史文化的魅力。

有的爱国主义教育仅停留在参观旧址、实物和照片及其他文件资料,跟不上时代脚步,缺乏深层次的文化探索,很难具备时代感;有的爱国主义教育简单拼凑,打造不出品牌特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说,知晓、接纳、共情、内化为理念和世界观是爱国主义教育四大基本步骤,目前就一些国内的抗战纪念馆来说,表达方式千人一面的问题仍然突出。

此外,不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一馆多址”的模式,陈列馆的专业讲解力量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熏陶,恐怕只有靠游客自己“悟”了。

“一张椅子一张床,几件衣服几本书”

红色旅游景区的旅游开发以橱窗、实物展示等静态的呈现方式居多,往往是“一张椅子一张床,几件衣服几本书”就能概括了绝大一部分展品。这种形式既不生动又不活泼,对于旅游者而言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旅游者兴趣与共鸣,参观者参与程度极为有限。尽管从内容上看,这些红色旅游旨在让游客感受红色文化及革命历史,是高尚而积极的。但是由于形式单一、死板,最终不可能吸引大量游客,还会让游客产生“这些历史与我何干?”的心态,影响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红色旅游虽然承载着宣扬中华民族革命历史的丰富内涵,但它毕竟依托于旅游这种形式,因此,除了突出其“红色”的特点外,还应注重它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的一般特征,即参与性。而只有充分利用更多有效而多样化的形式加强游客在红色旅游中的参与感,提高红色旅游本身的趣味性,才能促进红色旅游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伴随红色旅游景区开发层次不高、重复建设严重而来的还有红色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多分布于交通不便,位置偏僻的山区与农村,红色旅游开发面临着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棘手问题。对革命老区而言,由于地方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投资能力有限,导致当地道路不通畅,电力供应不足,通讯设施落后,不能为游客提供很好的旅游体验。红色旅游目的地相对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游客留下了较差的第一印象,制造了巨大的预期视野与现实感观的心理落差,不利于红色旅游客源的稳步提升,阻碍了红色旅游的长期向好发展。此外,红色旅游区“各顾各家”,缺少统筹规划,难以形成大气候。在全国红色旅游大兴起的形势下,加快进行红色旅游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统筹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假教育真免票”,红色旅游变味红色接待

目前,大多数红色旅游景区都是高投入,低收益。一个较严重的问题是,一些地方的红色旅游变成了“红色接待”,一类是通过各种非正当途径想方设法免去门票;一类是一些“特殊人物”,不仅免票,还要景区或地方政府安排吃住行。

镇政府一中午招待36桌客人,旅游局一天接待110名来客,这是记者在赣南闽北等革命老区进行红色旅游调研时了解到的情况。旺盛的人氣并没有给老区带来太多的经济收益,反而令地方政府不堪重负,叫苦不迭。“如果真是上级部门开展党员活动或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免票也无妨,但来的全是家属带小孩参观游玩,真是无奈。”某纪念馆馆长向记者诉苦道。“假教育真免票”让旅游景点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讲好爱国故事,红色旅游该发力何处?

在全国掀起红色旅游浪潮的今天,红色旅游将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如何保持红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其持久的生命力?如何在保证不变色的前提下留住游客,更好地弘扬红色文化,带动区域经济的腾飞?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构建红色旅游圈

发展红色旅游要在充分考虑未来战略发展目标的情况下,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同时注意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基础设施的建设支撑红色旅游发展,促进红色景区及其周边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继续完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一定专业指导意义的红色旅游品牌谱系,进而形成包括战争纪念地、纪念公园、纪念馆等在内的红色价值符号承载范式。延安的红色文化资源就很丰富,在对当地旅游资源及重点旅游项目进行整合梳理后,打造了一批红色旅游示范单位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完善红色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树立了行业标杆。

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辐射和带动旅游配套产业上,并以此带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因此需要红色旅游目的地、景区与当地旅游资源充分融合起来,发挥协同作用,构建红色旅游圈。

简单来说,红色旅游圈,以红色为主调,但不能单调;红色是主线,但不是单线。需要把红色人文景观与绿色自然景观融合起来,让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两方面的效益。这就要求在功能开发上加强整合,做到让旅游者一“圈”走下来,既能了解历史知识,接受红色教育,同时也能观光休闲,放松身心。

此外,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知名红色旅游景点来提升知名度,凝聚人气,吸引游客。这就要求在红色旅游线路开发上,注重新老景点结合,以老串新。比如,与一定范围内的旅游热点红色景区景点充分结合起来,以此带动周边景区协调发展。

政府建立常态化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

采访中,多位专家认为,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较为滞缓的建设速度不相匹配,已成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建议多方位做好延伸和保障工作,提升爱国故事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加大免费开放的力度,突显其教育价值,并保障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切实到位,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自2008年起,国家就要求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部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记者了解到,免费开放补助经费多年没有调增,而场馆陈展及建设现代化水平高,对科技手段、现代化设备设施依赖程度深,又导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资金吃紧。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绝大多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文物征集、研究和宣讲经费未列入地方财政预算,造成资金缺口,只能从免费开放补助资金中挤占列支。多名基层工作者建议,建立常态化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避免“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尴尬。

用线上思维倒逼线下改革

“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研一学生董方杰说,在他看来,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这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对年轻人的“胃口”。

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人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景临认为,青年群体是未来的主流,他们的审美范式是什么样的,他们对主旋律表达与传播方式的真实期待是什么,是我们爱国主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

山東省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办公室顾问姚鸿健认为,爱国主义教育能否成功对接“互联网+”,形式和载体的创新只是前提,关键还在教育内容,不能仅仅把内容复制到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上,而要以互联网思维倒逼线下改革。

通过红色旅游让人们重温激情岁月,感受祖国变化,激励人们发扬光荣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我们振兴民族、建设祖国的热情,更使人们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拥护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这才是我们当初推广红色旅游的初衷。道路漫长,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景区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长假也救不回的景区破产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摘牌”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国庆节前157个景区将迎来降价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
信阳红色旅游带动6.5万人就业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