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
2018-04-19段政军王璟琳
段政军 王璟琳
摘 要: 作为当前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点内容和经济效益的关键要素,也是获得更大发展利益空间的必要途径。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企业的发展,我们有必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进行探讨,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问题处理
1.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概述
我们简单的了解一下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内容。
首先,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是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全部生产费用的总和,需要计算在施工过程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和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并将所创造的价值用货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其次,工程成本可以按成本的经济属性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指施工过程中,工程实体的消耗和花费耗费,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使用费用、其它直接费用;间接成本指企业在组织人员管理工程施工中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管理人员的职工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还有水电费、保险费等。
最后,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是企业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等活动有效的控制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使预定的成本目标能够实现,使成本降到尽可能低的水平,并保持已降低的成本水平、增加企业的利润、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同时要达到合同要求如保证工程质量、按期完工等。
2.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中常见问题
2.1员工对成本控制缺乏正确的认识
有的人认为,只有财务人员需要做好成本控制,其他人员没有这个必要。在这个错误的认识的指导下,各部门人员按照分工的要求,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如工程技术人员只考虑运用技术解决工程问题,采购人员只考虑购买质量好的设备、材料,而不关心工程的成本;这样虽然提高自己工作的质量,但是增加了工程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2.2责任划分模糊
由项目经理带头的项目小组负责工程项目,这是现在一般通行的做法,这些小组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就已经成立。施工企业将权力下放给项目小组,由他们检查工程的实施情况,定期向企业汇报,但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清楚。
2.3质量与成本缺乏联系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增加成本,才能提高质量,这是很难避免的一件事情。项目经理害怕工程质量出现问题,往往就过分强调质量,而不注意节约成本,这就使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有的项目经理与此相反,过分强调工程的成本控制,使质量不过关,达不到质量要求,需要付出额外的费用,反而增加企业成本,还影响了企业的名誉。这就使质量与成本成为一对矛盾。因此要处理好它们的关系。
2.4缺乏一套机制来激励员工
施工企业要明确项目经理的权力和责任,除此之外,还要考核他们的绩效,该奖的奖,该罚的罚。这样才能激励员工控制施工企业成本,最大程度地将低成本。当前施工企业没有制定有关成本控制方面的绩效考核制度。这使员工控制成本的积极性不高。
2.5管理施工过程不严格,管理材料不到位
工程项目中成本由许多因素构成,主要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但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企业没有严格管理施工过程,浪费了一些材料,有的还被员工挪用,使工程项目的成本增加了不少。
3.施工阶段成本控制问题的处理措施
3.1进行施工方案优化
施工方案的优化选择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主要途径。施工方案是否先进、合理不仅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也必然会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和工程项目的利润。按照最优方案施工可以降低成本、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实现工程项目投入少产出最大、提高经济效益。
3.2加强人工费用控制
人工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百分之十左右,并且随劳动力市场价格变化而变化。对施工期间所需发生的人工费进行控制,首先要牢固树立起成本意识的概念。其次要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结合市场人工单价计算出本月的人工費控制指标。最后要从用工数量方面进行成本控制。每月完成几个工程分项后都同清单报价中的用工数量对比,考核控制指标完成情况。通过这种控制对比节约了用工数量,就意味着降低了人工费的支出。
3.3合理进行材料费控制
相对于整个工程成本来说,材料费占据了百分之六七十,直接影响工程成本和经济效益。材料费控制包括材料订购、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控制三个方面内容:①材料订购应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减少资金占用,合理确定进货批量和批次,尽可能降低材料储备(可以采用ABC分析法分类);②材料价格控制包括买价控制、运费控制;③材料用量的控制坚持余料回收,降低料耗水平,同时提高周转材料的使用次数,鼓励分包班组合理使用旧方木、旧模板,减少周转材料的丢失及损坏。
3.4提高机械费控制力度
机械使用费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百分之五左右,机械费控制指标,主要是根据工程量清单报价数量参考定额计算出各类机械的使用台班数。要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进行内部合理调度,力求提高机械利用率。在设备选型配套中,注意一机多用,减少设备维修养护人员的数量和设备零星配件的费用。同时,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施工机械的工作效率直接关系到机械费的高低。
3.5施工阶段管理控制
(1)工期管理控制
制定合理工期是控制施工项目成本的关键。在合理工期下,项目成本支出较低。工期比合理工期提前或拖后都意味着工程成本的提高。因此,在安排工期时,要注意处理工期与质量、成本的辩证统一关系,组织连续、均衡有节奏的施工,以求在合理使用资源的前提下,保证工期,降低成本。
(2)现场管理控制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是其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优化现场管理必须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采用“7S”现场管理法,从根本上提高施工现场的生产和工作效率和管理效益,从而建立起一个科学而规范的现场作业秩序,最终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3)质量控制管理
质量成本包括控制成本和故障成本两个主要方面。控制成本属于质量保证费用,与质量水平成正比关系;故障成本属于损失性费用,与质量水平成反比关系。应该以工程承包合同为标准,确定适宜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定得越高,相应的质量标准也要高,投入也要增大。
(4)安全控制管理
项目部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积极预防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对安全事故的多发区域时刻监控,减少或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并且严格执行奖罚制度,安全工作越好,处理安全事故支出的费用就越少,施工所受的干扰也就越小,因而费用支出也越少。
(5)签证监督控制
据统计,由于工程量签证问题所引起的工程结算价的上升幅度可达15%~25%,个别的甚至更高。严格现场签证管理,要求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经济人员相互配合,要做到“随做随签”,严格四方签证制度,并且签证必须达到量化要求,工程签证单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都必须清晰,签证内容必须与实际相符。现场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认真阅读招标文件及投标文件,明确招投标范围,切勿盲目签证。
(6)索赔控制管理
通过积极有效的经营策略,合理可行的工程变更,及时与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沟通,取得甲方的理解和认可,为达到工程变更的目的创造条件。变更费用的发生属清单以外的费用,预算人员应及时地编制变更和工程签证后的变动价款。
4.总结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工程规模、不同的管理体制、不同的建筑企业灵活运用,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和提高成本控制的方式和方法,以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秦宇.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建筑知识,2016,(6).
[2]李恩,李清霞.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成本控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