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2018-04-19于红伟
于红伟
摘要: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因其成本低、效率高、覆盖面广、发展快等优势适应了我国金融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尽管如此,互联网金融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与不足,为适应国家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方针政策,同时促进互联网金融为经济提供更方便的服务,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期促进金融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引言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模式,这种模式的兴起有助于金融助力的更好发挥。由于互联网金融结合了互联网技术,而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使得互联网金融存在较大的风险,一旦互联网金融业务过程中出现风险,就会损害业务双方的利益,从而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要想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就必须积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为其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互联网金融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就是风险问题。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开放性,使得互联网金融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如信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法律风险等,这些风险给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如,信息安全风险,互联网环境下,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业务信息很容易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从而使得客户重要的信息被窃取,造成利于损失。对于客户而言,他们会逐渐失去对互联网金融的信任,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互联网金融业务难以正常开展,进而造成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萎缩。因此,在发展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风险防范工作格外重要,只有做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工作,才能有效地规避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发生,进而维护客户及金融机构的利益,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稳定发展,促使互联网金融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2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
2.1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主要有:(1)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金融缺乏传统金融业的一系列保障制度,如存款保险制度、存款准备金等,难以应对流动性风险;(2)市场选择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与客户之间在相互选择的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所遇到的风险,一方面企业难以鉴别客户的信息、判断信用风险,另一方面客户难以深入获得企业的信息。
2.2技术操作风险
技术操作风险是由于技术、系统上的缺陷或客户、工作人员的操作不当,从而造成交易异常、客户资料外泄、资金被盗用、系统瘫痪等风险事故。
2.3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主要表现为:(1)违约风险,即由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倒闭、贷款者无法如期还本付息等所造成的风险;(2)欺诈风险,包含挪用公款、篡改数据等内部欺诈行为,和第三方盗取用户资金等外部欺诈行为。
2.4法律监管风险
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当参与方利益受损、陷入纠纷时,缺乏强有力的评判标准。
3互联网金融风险特点
3.1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互联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毫无疑问,也给让人们的信息安全带来了挑战。首先,互联网科技发展下,信息传递方式多元化,渠道多样化,互联网金融交易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风险传播更快;其次,互联网系统下,风险涉及的领域广泛,而且,互联网金融超越了地域的限制,使各国经济联系密切,从而导致风险迅速传递到各个国家。危害的面积之大也是其金融无法比较的。
3.2监管难度大
互联网技术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手机银行等移动系统的使用普遍率提高。互联网金融完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束缚,而且交易的整个过程是在互联网平台进行,交易双方不直接见面接触,这使得整个交易的安全性和透明性都大大降低,一方面使得出现风险的可能性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得风险的种类也很多,这些都使得监管部门都很难界定这些风险,风险监管和控制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当前是当前进行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一旦风险发生将会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和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
4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4.1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
我国互联网金融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也正是因为我国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一些不法分子借助法律的漏洞,肆意的实行网络犯罪行为,使得互联网金融面临着被比较混乱的环境。而要想促进互联网金融稳定发展,防范风险的发生,相关部门就必须加快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建设,如个人信息保护、信用体系、准入机制等,以健全、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为。同时,加大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那些扰乱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行为给予严厉打击和惩处,从而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创造健康的环境。
4.2建立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互联网金融企业应当加强同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设立专门的风险控制团队,建立个人信用评级系统,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收集分析信用系统相关数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源头处有效控制信用风险,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4.3建立互联网征信体制
要想让行业协会完全发挥出作用,必须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在这个方面,美英两国做得非常好,已经建立了非常成熟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在互联网征信体制的建立上还有所欠缺,应该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步伐,为行业协会的自律管理、监管部门的监管提供信用保障。目前为止,我国除了在金融领域稍微涉及信用体系,其他领域还是空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创造一个统一的社会信用数据库尤为紧急。
结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金融市场创新发展的结果,更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我国在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应基于法律法规的建立、征信系统的完善,构建互联网金融良性发展的内在环境;依托人才培养、风险防范,强化外部环境的搭建,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婷.關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山西农经,2016;(3):23-23.
[2]洪娟,曹彬,李鑫.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及其监管策略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9):42-46.
[3]张晶.互联网金融:新兴业态、潜在风险与应对之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4(4):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