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社会发展

2018-04-19王茺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群众基层活动

王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而基层文化建设,更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基础,是贯彻落實十八大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在新时期的文化建设中,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弘扬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充分发挥中国先进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新时期基层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通过对新时期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和发展思路的综合分析,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认识过程和理论创新,彰显了我国文化发展战略的发展取向和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意识明显提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成熟的条件下,我国的社会转型必然要求文化随之转型。这种文化转型是以对文化经验和文化发展加以借鉴引导和推广为基础的,体现在适应新环境、把握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能力上的。

(二)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着力点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总是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发生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增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由此决定了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是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贯穿于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三)文化建设已成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证明,社会发展需要经济、政治、文化三大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经济的高速增长,既需要政治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制度保障,更需要文化提供有力的支持。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也正是经济、政治、文化三大要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得以形成的中华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那么,在推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转变文化观念,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发挥了文明进步的推动作用。

二、基层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体现,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基层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所以,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

(一)基层文化建设是和谐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基层文化建设是指基层人民群众进行自我的、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学艺术为中心的文化活动、文化工作和文化事业,主要包括农村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等,涉及到文艺、科普、体育、教育、娱乐等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式极其广泛、内容极其丰富,既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公民的基本阵地,是群众文化最基础的体现,它有利于更广泛地吸引广大群众直接参与文化活动,并更好的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要根据广大群众对文化生活要求的日益高涨,人们审美情趣发生的变化和文化参与意识的不断增强,根据他们的特点、兴趣和爱好,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来组织开展基层文化活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场所去积极向上地表现自我。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必要条件;而基层文化建设正是直接作用于最广大的普通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基层文化建设又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效能的基本窗口,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并为他们提供服务,因此基层文化建设,是推动基层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条件。所以说,基层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 基层文化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精神动力

社会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后,群众文化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公民生活富裕,知识更新对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和内容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文化应以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真切的文化实惠为宗旨,以满足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职能,以先进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为目的。应根据各自所辖的地理环境、人文特点、经济条件,运用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方式,不断满足和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创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猛提高,电视、音响、影像等设施进入寻常百姓家,住宅的改善,社区的形成,出现了新的家庭文化格局,表现了丰富物质基础上现代化家庭的文化景观。以社区为载体的家庭文化、庭院文化、田园文化、广场文化,显现出了一种现代文明的群众文化潮流。实践证明: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又作用于经济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而,在经济腾飞的今天,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正是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所以说,基层文化建设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形成了强大的精神推动力。

(三)基层文化建设是增强人们思想道德素养和提高科学文化水平的精神动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么,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这就要求,在和谐社会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加强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建设,势在必行。因此,基层文化建设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的社会,二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基层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内容,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形成有利于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舆论力量、文化条件和社会环境,而且能够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和社会进步,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培养“四有”公民是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使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都得到提高,才能使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和谐社会的水平。由此可见,基层文化建设必须以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

三、和谐社会中基层文化的建设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工作的重要任务。

(一)抓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经济持续的发展,为文化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而文化建设又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步深化,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迅猛提高,那么,群众的文化需求也随之得到升华,因而,加强基层高标准的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设施的建设势在必行。

文化设施是开展文化活动的载体,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体现和繁荣富足的标志,也是营造文化环境不可或缺的文明象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家对文化投入的不断加大,基层文化建设的力度也在加强,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基层文化创建活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文化设施的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也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因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必须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地区城市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纳入该地区建设规划之中,进行城市化建设决不能忽视甚至忽略文化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不是短期行为,必须着眼长远、狠抓当前,而且更要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要有计划地进行。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已往的实践证明,社会文化活动本身就是依靠设施设备而开展起来的,如广场文化活动、公园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可见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所以,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是开展基层文化活动必要的根本的条件。

(二)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夯实基层文化基础

造就“四有”新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安定,提高居民整体素质,是基层文化建设的宗旨与发展方向。已往经验告诉我们,在开展群众文化活動中,活动是载体,设施是基础,队伍是保证。没有队伍,活动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基层文化建设,应该把人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基层文化以人为本的思想。基层文化队伍是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主体。要把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和谐社会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大力培养基层文化建设的积极分子,充分发挥各基层文化专长的社区成员的积极性,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促进和谐社会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时代,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审美情趣与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首先需要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基层文化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而且还应具备较高的政治修养、文化素养、业务技能、组织能力和经济管理才干,要培养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能够全方位的做好基层文化工作。其次,要使基层文化活动经常化,并不断提高水平,搞出特色,就需要有人来策划、发动、组织和实施。这单靠办事处、居委会等是不行的,还要紧紧依靠社区内、基层中对文化工作方面的热心人,和有艺术特长的人员共同完成,把他们组织起来,在开展基层文化各项群众性活动中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

基层文化活动要适合各种人群,要多样化,这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文化活动的多样化,决定了文化队伍的多样化。在开展活动中,要不断发展和培养骨干,组建各种队伍,如琼剧、健身舞、歌咏、书画、摄影、器乐、诗歌等,要挑选热心于文化工作,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人担任各支队伍的负责人,队伍要吐故纳新,要善于发现培养新人才,以扩充骨干队伍,增加新生力量。这里特别要提到的是,作为基层文化网络基础的文体中心,是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其工作人员既是基层文化工作的组织者,又是基层文化活动的承担者,不仅要充分利用社区内的多种娱乐场所,组织广大群众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而且还要利用文体中心这块有限的场地,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繁荣群众文化生活,迫切需要一大批脚踏实地、辛勤敬业、热心基层文化建设、甘于奉献的基层文化工作者和具有较高文化水平与艺术专长的文化志愿者,街道、乡镇、社区中的群众业余文艺骨干充实到基层文化队伍中来,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把这支队伍打造成基层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推动基层文化建设发展的生力军。为基层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三)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和队伍建设,其目的是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开展基层文化活动,不仅要满足人们娱乐身心的要求,而且要担负起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丰富科学文化知识等重要任务。它的主要功能是发挥自身功能为广大群众服务。目前,由于广大群众等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增长,新形势下基层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手段和机制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要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紧贴群众利益,他的参与者必须囊括一定范围内不同成分、不同居住环境的所有社会成员,让群众文化在群众的自我创造、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教育、自我鉴赏中生根、发芽、结果。用反映时代特征、寓意深刻、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吸引广大居民参与,从而使广大居民在美的艺术感染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

我们的文化来自群众、服务群众。就感染性而言,这是最自然、最生动的文化。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增强先进文化的辐射力、渗透力,把健康向上的文化意识变成社会性的文化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活动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提高审美情趣,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通过广泛的文化传播,从不同角度对群众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公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那些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文化现象,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一种浓厚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全面加强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群众基层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