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媒体如何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

2018-04-19梁戴红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媒体新闻党建

梁戴红

摘 要:科学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新闻媒体的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我们的党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推动党建事业的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新闻媒体的重要作用,把新闻媒体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资源。

关键词:新闻;媒体;党建;群众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只有踏实实深入一线,贴近基层,走群众路线,才是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真正的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

一、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媒体保障群众利益的有效渠道

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传递价值理念、引领社会生活的最佳途径。现代信息社会新闻媒体借助各种新的传播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出议题、引发讨论、形成舆论、组织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所不及、无远弗届”。信息的快速更新以及有选择的读取,跨越时空的互联网技术使得民众能及时掌握事态发展,并且进行言论的表达,在舆论引导和社会协调方面有着强大的传播实力。因此,新闻媒体成为党和政府实现价值传递、引领社会生活的最佳途径。党和政府越来越需要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以及网络媒体中直接面对社会大众甚至全球受众,以寻求广泛的政治认同。只有媒体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接地气,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百姓心声,才能为党委和政府实现保障群众利益的有效渠道。

二、群众路线是新闻工作者的“生命线”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我们践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做好新闻工作的根本要求。实践早已证明,只有依靠群众,坚持“从一线来、到一线去”的原则,才能为新闻战线提供强大的源头活水和巨大的财富。

在复杂多样的社会态势下,新闻工作者亲临一线、亲身体验、亲自感受,比什么都重要。越是和群众联系紧密,媒体就越受欢迎,脱离群众,媒体就失去了发展的根本。因此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就明确了新闻宣传的工作重心。导向正则方向明,方向明则思路清。新闻宣传涉及众多领域、题材、事件和问题,但都应该永远以人民利益为重。比如,在报道教育医疗、房价物价等热点问题时,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心;在报道重大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时,要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重心;在揭露侵害人民利益等负面问题时,要以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为重心……牢牢把握这个重心,新闻宣传就能站得住、站得稳,走得正、走得远。

三、县级新闻媒体脱离群众的主要弊端

县级新闻媒体除了官方媒体砀山广播电视台、砀山政府网、砀山新闻网,砀山发布。自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但作为当地的主要官方媒体,也是全县的主流媒体,如何去发挥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作用,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我认为必须解决好当前存在的“四风”问题,就拿我县广播电视台举例,近年来虽然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砀山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一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脱离群众的现象仍然很突出,主要表现在:

1、会议新闻多,民生新闻少;

电视台的《砀山新闻》及砀山新闻网每天都少不了会议新闻,有时每天几条会议新闻,给受众印象里类似工作简报,枯燥单调;聚焦民生,聚焦社会的新闻较少。虽然也有播出民生新闻,但份量很少。原因主要有两种:1、上级有这样的需求,县里各大小会议都想通电视台传达精神。2、县级采编人员业务水平不够高,主观能动性不够强,不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找新闻,拍了会议新闻、拿些会议资料也算完成了一条任务。

2、领导镜头多,群众镜头少;

无论是我县电视新闻,还是新闻网上新闻,领导出镜率非常高,报道今天这个领导要主持召开会议,明天那个领导要去哪个部门调研等活动,记者老是跟领导转,而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场面较少。这很明显是一种形式主义,脱离群众的表现。在和谐发展、文明创建、改革开放的经济社会建设中,人民群众才是真正的主角。

3、唱赞歌的多,批评报道少;

不论是广播电视台,还是新媒体网站报道来报道去都是一些正面的宣传,或是好大喜功的表面文章,今天这个“恰谈会”、“博览会”,明天那个“庆功会”、“表彰会”,哪些批评性的,负面的,曝光监督性的报道少之又少。有些记者甚至已经采访回来一些负面的或曝光的新闻将要报道,但上级领导一个电话就撤下来了,不敢正视问题,这是县级媒体的通病。当然正面宣传为主是对的,但有效的,适度的媒体监督,对社会,对工作是有好处的。当然,前提是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不能影响社会稳定。

4、采访马虎,应付了事

在现实中,我们有些编辑记者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应付在文山会海里,通过“贴近网络、贴近电话、贴近材料”来采写新闻稿件。由于不深入基层、不调查研究,内容挖掘不深、生动鲜活不足,习惯于模式化、套路化,语言生硬,形式刻板,尤其是一些报道还存在着文风不正的问题,官话套话自说自话大量充斥,亲和力、贴近性不够,被受众所詬病,也对媒体本身的公信力 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不仅要解决好“说什么”、“报什么”的问题,还要着力解决好“怎么说”、“怎么报”的问题。只有摒弃居高临下的积习,丢掉照搬照抄的惰性,告别自弹自唱的小调,才能让我们的新闻宣传离说教更远,离受众更近。

猜你喜欢

媒体新闻党建
媒体服务大局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之我见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