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政治建设:演进、动因、方略
2018-04-19张书林
张书林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确立形成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总布局,其中,从强化政治建党入手恢复重提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演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路线图。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层动因,是政党政治的内在原理使然、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使然、党的政治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使然、进行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使然。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方略,涵盖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守正确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打造清正党内政治生态、锻造强大政治能力、持续深化政治入党、始终做到“讲政治”等基本范畴。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政治方向,政治规矩,政治生态,政治能力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8)02-0051-0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政治性组织,重视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中的应有之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1 〕50;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1 〕50这就把党的政治建设置于党的建设的第一位、统领统帅地位,提升到空前的高度。
党的政治建设虽然是党的建设体系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一项根本性建设,但是,一段时间以来却出现了被淡化、被忽视、被弱化的问题。基于当下党的政治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基于十九大对党的政治建设的高度强调强化,如何科学理性、全方位认知把握党的政治建设无疑成为现在党的建设的中心性、源头性问题,也已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此,笔者拟从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演进、深层动因、行动方略三个维度对党的政治建设进行初步理论探索。
一、党的政治建设的发展演进
我们党成立96年来一直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也或显性或隐性地被定位为党的建设体系中的根本性、核心性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建党原则之一就是政治建党,就是强化党的政治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政治建设的确立及推开,有其深刻的历史逻辑、斗争逻辑。其一,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随着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是随着1945年党的七大进一步确立和巩固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领袖地位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其二,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随着反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张国焘分裂主义,是随着1942年延安整风系统彻底批判党内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这一时期,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从反对党内错误思想开始,事实上确立了“首先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然后在政治上、组织上建党”的党建理路。自此,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之中正式开始“闪亮登场”。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看待,明确了这一伟大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 〔2 〕602在此我们看到:毛泽东在设计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时,就其目标指向特别侧重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这一目标指向的设定,显然就对应了当时已经成型的党的三项基础性建设领域范畴,即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所以,党的政治建设事实上被作为党的建设之基础性领域范畴纳入到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布局体系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1942年延安整風,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提出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由此党的作风建设就顺势充实到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之中。从党的七大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涵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之党建布局体系得以成型,并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新时期。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历时29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开展党内政治运动和党内斗争等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总的看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政治建设,是双向度的,也是多维度的。
1.这一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在保持党的政治定力、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强化党的领导地位等方面,发挥了强大政治功能。主要体现为:
其一,党的政治建设保持党的政治定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面临着经历长期战乱已经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严峻国家社会发展局面的情势下,我们党靠释放党的政治建设的强大内功内力,首先保证党在赢得全国彻底解放、镇反、土改、抗美援朝、“三反五反”、应对糖衣炮弹进攻、稳定市场和物价、促进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等方面站稳了脚跟,保持了党自身的强大政治定力。然后,再以党自身的强大政治定力为定心丸,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其二,党的政治建设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鉴于新中国成立初期高饶事件对党的团结统一所带来的严重负面影响,党中央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大局之需要出发,加大了党的政治建设的力度。1954年2月党的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明确提出“党的团结是党的生命”的命题。在此基础上,1956年9月党的八大进一步提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命题。自此,“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理念普及全党、深入人心。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既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范畴,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鲜明主题,更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客体对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对“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的高度推崇和强化,促进了全党空前的团结统一,使得党的政治建设的效力快速释放。
其三,党的政治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地位。党的政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是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维护党的政治权威。为突出和强化党的政治权威特别是领导权威,这一时期毛泽东特别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工农商学兵党政,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1958年6月中央专门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五个小组,直接领导国家五个大口的工作。这五个小组归属于党中央领导,直接隶属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也正是基于此,党的政治建设就在这一时期强化“党权”对“政权”的控制过程中得到持续加强。
2.这一时期在党的政治建设方法上的不适当衍生和导致一些问题。党的政治建设不是可以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吞吐一切的,它有发挥作用的特定空域、场域、视域,必须将其限定在应然的领域和范围之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在历次涵盖国家、社会、党内的政治运动的驱使和推波助澜之下,有的就出现了方法上的问题。这一时期我们党从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需要出发,在党内层面以整党整风为目的相继开展了很多政治运动。1950年下半年,开展了以“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骄傲自满等错误思想作风”为中心内容的整风运动。1951年下半年,开展了“以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为中心,坚持更高的共产党员条件和标准,整顿党的基层组织”为重点的整党运动。1957年开始了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整风运动。但是,这次整风运动严重扩大化并转为反右派运动。1959年的庐山会议掀起了党内的反右倾斗争,随之也导致反右倾扩大化运动。1966-1976年的十年“文革”,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指导,对国家、社会、党内都进行了空前透支的政治大动员、大整合,也从一个侧面深刻诠释了党的政治建设方法失当的负向影响力。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政治建设。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前的39年,进入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在着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党的建设的新实践、新要求,充实完善新时期党的建设布局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党的政治建设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过程中、在党的建设布局体系的革新中,呈现出独特的运行轨迹。
1.党的十三大:党的政治建设淡出党建布局体系。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延续了从1945年党的七大以来的党建布局体系,党的建设的基本架构是涵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突出强调了党的制度、党的制度建设。自此,我们在党的建设的过程中开始特别关注党的制度建设。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明确提出“在党的建设上走出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新路子”,论证了切实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从十三大开始,党的制度建设首次正式作为党的建设的范畴被固定下来。除了党的制度建设之外,十三大报告也继续强调要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但是,十三大报告中却没有再着力强调党的政治建设,甚至就连党的政治建设的提法也没有出现在报告之中。所以,十三大时的党建布局体系虽然仍是“四位一体”,但是与从七大以来就延续而来的党建布局体系的“四位一体”是内涵不同的,因为党的十三大“下架”了党的政治建设、“上架”了党的制度建设。
2.党的十四大:党建布局体系重现党的政治建设。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时,党建布局体系又发生新的变化。十四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变化,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都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3 〕38“要进一步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 〔3 〕44所以,十四大報告实际上又把十三大报告中“下架”的党的政治建设,进行了恢复重提。因此,在党的十四大上,党的建设的布局体系演变成为涵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的结构状态。十四大之所以恢复重提党的政治建设,主要是基于对十三大后党的政治建设弱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深刻反思,特别是基于对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发生的深度考量。
3.党的十五大至十九大前:党的政治建设在党建布局体系中不作为一项专门独立的内容。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即“要把党建设成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此我们看到:基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十五大报告突出强调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相应地,对党的建设的布局体系的设计也是集中关注了党的思想建设、党的组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
2002年11月十六大报告在谈到党的建设布局时,明确提出:“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4 〕48由此,十六大相比于十五大,就在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中再次把党的制度建设加入进来,形成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四位一体”结构状态。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反腐倡廉的内容从党的作风建设体系中分立分列出来,提出确立了党的一项全新的建设范畴——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容充实到党的建设的布局体系之后,涵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新时期党建布局体系就此成型。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5 〕46,“五位一体”的新时期党建布局体系得以延续,直到党的十九大前。
从党的十五大至党的十九大前,党的政治建设没有作为专门独立的一部分出现在党的建设的布局体系之中,其内容和要求在党的建设布局体系的其他方面有所涵盖和体现。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治党管党的过程中,出于强化党要管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需要,对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机关、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所提出的政治要求也越来越高。维护党中央的政治权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树立和强化“四个意识”、坚决做到“讲政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打造良性党内政治生态等等,成为十八以来深入人心、耳熟能详的政治话语。在此情势下,党的政治建设这一在党的建设体系中消失已久的党建领域范畴,迫切需要尽快“复出”、抓紧“重构”。而且,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党的政治建设也事实上处于呼之欲出之状态。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断定:“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1 〕8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气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是这样,党的建设也是这样。据此,十九大报告全面谋划、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 〕49-50基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我们对新时代党建布局结构有两点基本认知:其一,这就确立形成贯通“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纯洁性建设”这一主线,涵盖“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这六大基础性党的建设领域范畴在内的“六位一体”之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其二,原先未单列于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之中的党的政治建设,被明确载入到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之中,并且被置于党的建设的统领统帅地位,成为整个党的建设的“心脏”和“大脑”。
二、党的政治建设的深层动因
经过多年的演进实践,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党的政治建设列入党的建设布局体系,并将其摆在首位,深层动因是什么呢?
(一)政党政治的内在原理使然。作为政治性组织,任何一个政党第一位要做的都应是:着力突出其政治本性、凸显其政治本色,自觉地、始终如一地去讲政治、搞政治,下大力气抓好自身的政治建设。这是因为:基于政党政治的内在原理、基于政党的政治属性,“一个政党,就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纲领、按照自己的政治路线、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不讲政治,离开了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也就不成其为一个政党了。” 〔6 〕360 同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政治性组织,如果不讲政治、不搞政治、不抓党的政治建设,如果极力淡化自身的政治色彩,那就背离了政党政治的一般原理、背离了其作为政党的政治属性,也就实际上不能被称之为政党了。
(二)党的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使然。党的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体系中居于统领统帅地位,居于中心位置、牵头管总,是决定和影响党的其他各项建设范畴的命脉性建设。党的政治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不是并列并行关系,而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统领与被统领的关系。
其一,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思想建设的标准线。党的思想建设就是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就是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始终坚守崇高理想信念。党的思想建设的实质是将党的政治主张、政治要求、政治意图“意识形态化”,是实现“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化和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化”相互统一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党的思想建设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标准线、基准线的,党的思想建设如何推开、推进到什么程度总体上要取决于党的政治建设的张弛开合程度。
其二,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的控制阀。党的组织建设涵盖党的民主集中制、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党的中央组织建设、党的地方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基本范畴。党的组织建设基于党的政治建设的“组织行动”,它以党的政治建设作为起点和落脚点;党的组织建设本质上是党的政治诉求、政治要求在组织层面的体现,是实现党的政治意图、政治目的的组织手段、组织形态;党的组织建设能够推进到何种程度、哪一层面,最终要看党的政治建设为之所提供的政治空间。
其三,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作风建设的定盘星。党的作风建设主要围绕着继承坚持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根除党内腐败之风展开。在党的建设布局体系中,党的作风建设说到底是為党的政治建设服务的,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各项要求在党的作风领域内的独特展示。党的优良作风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弘扬、反对党内不正之风重点从哪里下手、根除党内腐败之风应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方针,这些都要服从服务党的政治建设的需要,这些都要依据党的政治建设的要求定位定向定标,都要在党的政治建设的大棋局之下布局谋篇。
其四,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纪律建设的指南针。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要在党内推开普及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的各项规定要求,以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的党内纪律处分形成威慑力,促使党内重纪、尊纪、守纪、执纪的环境氛围日渐浓厚。在党的各项纪律中,最根本的、最具决定性的、最具关键性的就是党的政治纪律,而党的政治纪律同时也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构成因子。可见,通过党的政治纪律,就很好地把党的纪律建设与党的政治建设联通起来。由此也同时表明:党的纪律建设推开推进到什么程度,首要根本地取决于党的政治纪律推开推进的力度,归根到底取决于涵盖党的政治纪律要素在内的党的整体政治建设所能够达到的高度。
其五,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制度建设的内核。党的制度建设是贯通到党的其他各项建设领域之中的党建领域,属于“依附性”的党建范畴。党的制度建设是围绕着党的制度的规划部署、安排设计、制定出台、修改完善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基本面来展开的。党的制度建设无论是就其解构过程还是建构过程而言,都不能就制度谈制度、为制度而制度。因为在党内无所不在的制度时空中、在纷繁复杂的制度表象背后,是有其政治灵魂、政治内核的。那就是党的政治意图、政治诉求、政治导向,那就是党的政治建设所承载和蕴含的价值理性、政治理性。所以,透视党制定出台的任何制度规定、党规党法,反观党内任何与党的制度建设相关的理论创构、实践创造,都不难发现隐藏背后、隐含其中的“政治属性”。
(三)党的政治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使然。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的总体态势、总体情况是向好的,基本走势是良性的,但也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和棘手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其一,空讲政治、讲空头政治的问题。江泽民指出,“讲政治要具体化,要落实在行动上,要贯彻到各行各业和各项工作中去,不能只喊空头口号。清谈政治,误党误国。” 〔6 〕114但是,现实中存在的一个毋庸置疑的现象却是:在有的党员、干部那里,讲政治要么被搞成了政治清谈、坐而论道,要么被搞成了空喊政治口号、空做政治样子、摆政治花架子。更有甚者,讲政治被搞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会上一套、会下一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阳奉阴违,对党耍两面派、做两面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乃至胆大妄为、妄议中央。其二,政治考验和危险在增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进入新时代,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却依然存在,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所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也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就使得党在政治上面临的考验、危险、挑战都在加大。而根治讲空头政治的问题、有效应对党面临的政治考验和危险,都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必须坚持高屋建瓴、“政治挂帅”,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建设全局。
(四)进行伟大斗争的现实需要使然。2012年11月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伟大斗争的概念,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5 〕12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着力重申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斗争。为了把党、国家、人民的前途命運引向更加光明的道路,为了摧毁一切危害党的自身建设、党的领导、党的执政的思想和行为,为了击毁一切危及国家安全、觊觎国家领土主权、损害社会稳定的行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勇气、魄力、担当积极开展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取得了伟大斗争的阶段性胜利。但是,我们的“伟大斗争永远在路上”,十九大后仍然要持续开展好新的伟大斗争。据此,十九大报告着力强调指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 〔1 〕12-13
清除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障碍和绊脚石、不断夺取一场场伟大斗争新胜利,要求我们党首先必须“打仗自身硬”“拧成一股绳”,首先“稳住自己的阵脚”,首先在党内就把拳头攥得紧紧的。这就根本地要依赖于党的政治领导正确、依赖于党的政治权威强大、依赖于党内空前的团结统一,依赖于全党上下高度的政治同心、思想同向、组织同体,形成全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活往一处干的凝心聚力局面。这样一种凝心聚力局面之形成,又深深地根植于着力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自觉、根植于狠抓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效能,以及在党的政治建设统领之下的党内高度政治整合、政治团结、政治统一。
三、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方略
党的政治建设就其基本要素构成而言,应大体涵盖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政治生态、政治能力、政治入党、讲政治等基本范畴,涉及政治权威、政治路线、政治原则、政治道路、政治生活、政治团结、政治文化、政治觉悟、政治本色等多个方位。相应地,党的政治建设的行动方略也就从此出发、由此确立。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的特定含义是,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就是党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要义。其中,首要的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此,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1 〕16在谈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紧紧把握和扣住的14个基本方略时,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居于第一位的基本方略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特别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1 〕16要切实保证做到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正确政治方向不出现走样变形、不出现越线越轨,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要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服从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决议决定决策保持高度一致,始终与党中央同心同向、始终向党中央看齐对标。正是基于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才着力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1 〕50
(二)坚守正确政治立场。政治立场的本质含义是: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应该站在谁的政治诉求、利益诉求角度的问题,应该为谁说话、为谁服务的问题。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然要涵盖政治立场,必须要站稳应然政治立场、坚守正确政治立场。对党员、干部而言,坚守正确政治立场应囊括党的立场、人民立场、国家民族立场、马克思主义立场、社会主义立场。党的立场就是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维护治国理政、执政兴国、治党管党的政治大局;人民立场就是牢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绩为民所树,始终代表维护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国家民族立场就是维护国家形象、荣誉、尊严,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持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始终秉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价值观,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社会主义的立场就是坚定不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制度、文化自信,在世界格局中看好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这其中,明晰党的立场与人民立场是一致的、党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是站稳应然政治立场、坚守正确政治立场的基石。坚持党的立场与人民立场的本质一致性,就要始终牢记胡锦涛作出的“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 〔7 〕的政治嘱托;就要始终坚守习近平确立的“人民在党心中有多重,党在人民心中就有多重”的政治秩序。
(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 〕50这就突出强调了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要素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分量。从广义上看,在相对意义上审视,党的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时很难将二者截然分开。2015年1月13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纪律是成文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纪律是刚性的规矩,一些未明文列入纪律的规矩是自我约束的纪律。” 〔8 〕
当前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最根本的要求是: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着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1 〕50为此,要着力把握以下基本点。其一,政治上要在规定限定的空间范围内活动,保持“在轨”运行最佳状态,绝不越界踩线出轨;其二,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清醒性,不做政治上的“墙头草”,不搞政治投資、更不玩政治投机;其三,保持对非组织活动、非法政治活动的足够警惕性,擦亮政治上的火眼金睛,在大是大非面前确保不犯方向性、颠覆性错误;其四,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任何情势下都要红心向党、忠心可鉴,都要对党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老老实实,都不要在党面前耍小聪明、玩小心眼、做小动作,因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足以让一切假恶丑难以遁形。
(四)打造清正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有党内政治生态、国家政治生态、国际政治生态之分。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本构成要素的政治生态,显然特指党内政治生态。党内政治生态不是一个小问题,它是要深刻影响到每一个身在党内的党组织、党员、干部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打造党内清净政治环境、净化党内政治生态、营造党内良性政治生态等方面,已经取得重大进展。但是,距离党内政治环境的彻底好转、党内政治生态的完全净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据此,十九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1 〕50
那么,如何营造党内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呢?这就要把握两个基本点。其一,主导权、主动权在中央、地方、基层的各级党组织。党组织要从打赢党内“蓝天保卫战”入手,下大力气开展党内“环保督查”、找出找准党内政治环境的污染源,全力以赴整治党内政治环境、净化党内政治空气、清除党内政治雾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其二,党员、干部基于“党内纯净、匹夫有责”的逻辑,也要积极参与到党内环保事业中来。这就要有“两把刷子”。一要保证自身在干事创业、行权用权的过程中是干干净净、清清白白的,能够自觉抵御住各种考验、风险、诱惑,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二要在党内追求清风正气,积极行动起来同破坏党内政治环境、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的思想行为作斗争,对于有损或污染党内政治生态的行径要敢于斗争、敢于亮剑,决不姑息纵容、决不装聋作哑,决不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我们要以全党同志精心创造、努力营造、持续打造良性健康党内政治生态的强大政治合力,换来党内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五)锻造强大政治能力。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讲话,特别指出:“党的高级干部要注重提高政治能力,牢固树立政治理想,正确把握政治方向,坚定站稳政治立场,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加强政治历练,积累政治经验,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 〔9 〕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1 〕50-51这就突出强调了要加强党的政治能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政治能力建设。
努力锻造强大政治能力,应聚焦把握以下基本点。其一,强化政治自觉力。全党同志要自觉做到:想问题、发言论、办事情、作决策,第一位考虑“是否符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政治原则、政治要求”,使保持政治上的自觉清醒真正沉淀成为思维定势、行为习惯、行动逻辑。其二,培育政治敏锐力。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有意识地去培育和提升自身政治敏锐性,锻造出见微知著的政治嗅觉、味觉、视觉、触觉、听觉,真正在政治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其三,提高政治鉴别力。党员、干部要专注于锻造足够强大的政治鉴别力,对任何事情、事务、事态都能够第一时间从政治发展大局大势上作出甄别、判断、考量,在涉及政治方向、政治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上不搞态度暧昧、不搞模棱两可、不搞似是而非,坚决做到不会“脚踩两只船”、不会“乱花渐欲迷人眼”、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其四,增强政治担当力。全党同志要着力增强政治上的担当力,胸怀政治理想和抱负,不忘政治初心、牢记政治使命,在政治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善于作为,在工作中开拓进取、敢闯敢干,决不爱惜羽毛、瞻前顾后,自觉肩负起党、人民、历史、时代交给的政治责任。
(六)持续深化政治入党。履行入党手续加入党组织、完成组织入党,只是党员身在党内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接下来的思想入党、政治入党之路更长更艰辛。换言之,党员不仅要做到组织上入党,还要做到思想上入党,更要做到政治上入党。组织入党通常只是一时的,而政治入党则应该是一世的。政治入党就是要求党员要始终牢记自己姓党,始终忠诚忠心忠实于党和党的事业。政治入党不是一步到位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因此,政治入党必须抓在日常、融入经常、常抓不懈,每一个党员都要持续地进行政治入党,这是党的政治建设运动着、行走着的形态。
党员持续深化政治入党,应注意把握以下基本点。一要强化对党员角色的政治认同,深化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的角色认知,做到一日入党就把终身献给党。二要始终保持对党的一颗红心和忠心,一切言论和行动都要听从党的指挥、服从党的决定,决不妄议,决不妄为。三要牢记治党管党、治国理政、治党管党的政治要求和使命召唤,自觉投身党正在全力推进的“四个伟大”协同发展战略集群中。四要保持高度的政治自省、自知,多思考江泽民“三什么”之问,即“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该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干部应该做些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 〔10 〕419
(七)始终做到“讲政治”。归根到底,强化党的政治建设的靈魂所在、核心要义就是要坚决做到“讲政治”。这主要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与讲政治在功能上、结构上是有机吻合在一起的。其一,从功能上看:为什么要讲政治?1986年邓小平在视察天津时深刻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 〔11 〕166 2017年2月13日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着力指出,“讲政治,是我们党补钙壮骨、强身健体的根本保证,是我们党培养自我革命勇气、增强自我净化能力、提高排毒杀菌政治免疫力的根本途径。” 〔9 〕可见,讲政治所承载的强身健体、排毒杀菌的政治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与党的政治建设应蕴含的价值功能是吻合的。其二,从结构上看:讲政治,究竟讲什么?1995年9月27日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召集人会议上讲话指出:讲政治要“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在政治问题上,一定要头脑清醒。” 〔12 〕457可见,讲政治的结构要素、基础因子,在很大程度上与十九大报告所论及党的政治建设的结构要素、基础因子是吻合的。从党的政治建设与“讲政治”在结构功能上的有机吻合性来看,始终坚决做到讲政治无疑就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精神实质、目标导向。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02.
〔8〕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化改革巩固成果积极拓展 不断把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5-01-14.
〔9〕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7-02-14.
〔10〕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2〕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陈 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