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代墓葬故事:移山填海的盗墓手法

2018-04-19罗阳

新天地 2018年4期
关键词:盗墓贼古墓盗墓

罗阳

古人为了墓葬安全而采取的一系列防盗措施可谓不惜工本。可是采取这么多防盗措施之后,古墓的安全性到底如何呢?

从茂陵说开去

公元前87年,西汉王朝的一代雄主汉武大帝驾崩,死后葬入茂陵。按照汉代文献记载,汉武帝修茂陵前后历时53年之久,不仅墓葬规模雄伟,而且设置有大量的防盗设施,诸如机关弩箭、夜龙、莫邪剑、伏火等各种设施一应俱全。因为汉武帝去世时西汉政权稳固,因此茂陵周围还有大量的安保人员进行巡逻和防卫。

可汉武帝住进去茂陵还不到4年,也就是公元前84年,就有人在市面上见到有人公开售卖两件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宝物——玉箱、玉仗,这两件宝物大有来头,是当年张骞通西域之后,西域的康居国王献给汉武帝的,汉武帝活着的时候就很喜欢这俩玩意,没事儿就摆弄,所以汉武帝死后,这两件玉箱、玉仗被放在茂陵的最深处的汉武帝的棺材里。

这么重要的陪葬品,是怎么流到市面上来的?答案很明显,有人盗墓,而且让守卫队和莫邪剑之类的机关都没起到作用。

此后,汉武帝茂陵时不时就有一些陪葬品流通到古玩市场上。这还是在西汉时期,这一而再再而三的事件,说明向茂陵伸手的“成功人士”肯定不只一伙盗墓贼。

到了西汉统治末年,王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爆发。公元25年,赤眉军30万大军攻入长安,聚众公开盗掘汉武帝茂陵。面对成千上万的赤眉军士兵汹涌而来,茂陵的那些防盗措施再坚固也不顶事了。虽然那些机关弩箭面对几十万人肯定不顶事,但是加上其他防范措施,总能给盗墓者制造点麻烦,赤眉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彻底摧毁茂陵的防盗措施,打开茂陵之后组织人马大搬其中宝物,搬了几十天都没搬完。为什么说我们可以很确认地说,汉武帝的茂陵没有被搬完搬空呢?这是因为赤眉军盗墓茂陵之后200年,东汉末年军阀董卓控制长安期间,曾经派人又去茂陵盗窃一番,此后又过了700年,唐末的黄巢起义军因为缺乏军饷,又开到了茂陵,他们还能从里面盗掘出大量的金银玉器。

其实古代墓葬最怕的就是这种大规模的有组织的盗墓,还有曹操在三国时期设置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专门负责盗墓的职务。一般来说,在这种大规模的有组织盗墓面前,就没有能防得住的古墓。当然,秦始皇陵那种规模特别巨大的墓葬,可能因为盗墓需要的人力物力太多,即便是一般的军阀或者诸侯王公都是组织不起来的,所以至今还能够幸免。

移山填海,十室九空

即便是寻常的盗墓贼,古墓的防盗设施也经常性地不好使。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厚葬的墓葬就代表着大量的财富,历代都有为了财富就肯玩命的人,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巨额财富面前,在前赴后继的盗墓贼面前,没有能够彻底防盗的古墓。

古墓防盗措施常说的铜墙铁壁,就是用铁水浇筑的石门或者铁门。在《酉阳雜俎》记录中,盗墓贼一连打开了两道这样的门。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说来简单,盗墓贼用了大量的粪水粪肥,堆积填埋在铁石门上,通过长期的腐蚀和锈蚀,最终把这样坚固的门都打开。

至于水银防盗,水银气体虽然有剧毒,但是在西晋末年齐桓公墓葬被盗时,盗墓贼就已经轻车熟路知道如何对付这类防盗水银了,那就是打开墓葬一连开放几天,让水银气体消散殆尽,而且再进入墓葬时,盗墓贼还不忘记牵着一条狗,让狗先下到墓室,防备水银毒气残留。

即便是上千吨黄沙填埋的河南辉县魏王墓,一样被盗墓贼盗窃过。这上千吨的黄沙,盗墓贼也有办法对付。他们在墓葬四面挖下4个巨大深井,深度超过墓葬和积沙层,再横向挖掘,进入墓葬下方,再向上挖穿墓室,把墓葬流沙全部导流进了4个深井之中,墓室就露出来了。这种挖掘方法工程量非常巨大,而且十分危险,稍有不慎,流沙一样能够活埋盗墓贼。但是为了丰厚的陪葬品,盗墓贼前赴后继。

在古代墓葬研究史上,有一句说法叫做“十室九空”,意思是绝大部分墓葬都被盗墓贼光顾过,而且得手过。在金钱的诱惑下,盗墓贼发挥出的力量可谓移山填海,除了能移走上千吨的流沙,还能移走山一般的巨石。比如有的王侯墓葬,在墓道里设置大量防盗用的堵路石,也就是我们在武侠小说里常见的“断龙石”,这种石头个头特别大,每一块起码重一吨以上,考古发掘中还发现过单体就重达7吨以上的断龙石,即便如此,盗墓贼还是有办法,他们零敲碎打,连几吨巨石都给凿开了。

历史上,防盗墓的可以说机关算尽,盗墓贼则是前赴后继。无论是墓葬内的厚葬者,还是墓葬外的贪婪者,“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句话,一些利欲熏心的人是想不明白。

猜你喜欢

盗墓贼古墓盗墓
马王堆下有古墓
古墓背后的故事
古墓里的蛛丝马迹改写历史
北宋盗墓笔记,已填坑
智擒盗墓贼
真实的盗墓,是这个样子的……
盗墓黑历史上最有名的摸金校尉们
我的爷爷不是“盗墓贼”
古墓门上的“拥篲捧盾图”初探
OF TOMB S,TRAPS&THE INTREPID 盗墓口语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