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盗墓笔记,已填坑
2019-07-29蔡军
蔡军
宋人笔记《东轩笔录》和《曲洧旧闻》中都记载了同一件事,即元丰元年(1078年),盗墓贼在河南阳翟(今禹州)同时发掘了两座相距数里的墓穴,墓主分别是北宋太子太师、徐国公张耆和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晏殊。
那么,盗墓贼是怎样盯上这两座墓的?张耆生前不仅是名闻当世的高官兼富豪,且擅长经商,史书说他“安佚富盛逾四十年,家居为曲阑,积百货其中,与群婢相贸易”。在盗墓贼看来,张耆的墓里定是堆金砌玉。而晏殊可就冤枉了,他生性俭朴,之所以引起盗墓贼的注意,只因墓碑上有皇帝亲赐的“旧学之碑”四个大字—本是盖棺论定的荣耀,结果却招来了盗墓贼,令人啼笑皆非。
盗墓贼很聪明,探到张耆和晏殊的墓穴后,趁着月黑风高在两墓的中间地带开挖一处直道,这样既可掩人耳目,又可一举两得。两处墓穴只用打一个盗洞,直道完成后再分别向兩边掘进,以地下隧道的方式悄悄潜入墓穴。这需要极高明的方向判定与极高超的作业技巧,否则就会偏离墓穴,这伙盗墓贼显然都是老手。盗墓贼还在掘进的同时加固墓道两壁,以防坍塌。
盗墓贼最先挖开的是张耆的墓。张耆虽是富豪,但墓中似乎没有任何防盗手段,因为书中记载的盗墓过程太轻松了。看着琳琅满目的金银珠宝,盗墓贼惊得合不拢嘴,墓穴很快就被打劫一空。大概因为收获颇丰,盗墓贼难得发了善心,将张耆的棺椁重新合上,退出来后又用泥土修复了他的墓,使其看上去完好无损。
晏殊的墓就很难搞了,他生前大概料到会有盗墓贼光顾,因而有所防范。墓道刚挖通时,一股黄色的浓烟泛起,因为害怕那是毒烟,盗墓贼久久不敢前进。浓烟散尽后,他们又用活鸡、活鸭做了试验,终于忐忑不安地进入墓道。谁知没走多远就仿佛听见野兽嚎叫,还夹杂着甲兵鼓噪之声。盗墓贼大惊,不敢再往里走,便先让人壮胆而入,过了一会儿,终于寂然无响,可能是机关过了时效。盗墓贼松了口气,举着火把,蹑手蹑脚地走进墓穴,忽听呵斥不断,猛然抬头,只见角落里端坐着一个峨冠博带的人,正对他们怒目而视。盗墓贼噤若寒蝉,稍后一拥而上,用锄头、铁锹狠命击打,那尊人像应声而倒,摔成一地碎片。令人称奇的是,造墓者不仅会制人偶,还能巧妙地利用声控原理设下机关。破坏一系列防盗措施后,盗墓贼放肆地嘲笑道:“晏宰相之神机妙算,不过如此。”
然而结果令他们大失所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闯入墓穴,眼前却并无宝贝,只是一些价格低廉的日常器具。盗墓贼不甘心,便打开晏殊的棺椁,只见他的随身衣物像蝴蝶一样片片飞散,腰上装饰的“玉带”还是木头做的,不过表层描金而已。棺中陪葬的金银,满打满算不到数两。失望之余,盗墓贼将满腔怒火发泄在晏殊的残骸上,碎其骨、焚其尸,折腾得满地狼藉才肯罢休。
盗墓贼满载而归后藏了很久,可架不住利欲熏心,急于出手金银珠宝而大捞一笔。这天,一个盗墓贼拿着张耆墓里的金盂到集市售卖,恰好被埋伏在此的官差逮个正着。人赃俱获,盗墓贼无从狡辩,便如竹筒倒豆子般全招了。他的同伙全部落网,这起耸人听闻的盗墓事件最终破获。
只是可怜被挫骨毁尸的晏殊,一代名臣连死后都不得安宁,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