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临床分析

2018-04-19杨丽

当代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梅毒血型感染性

杨丽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中医院检验科,云南 曲靖 654200)

输血是治疗血小板功能障碍、凝血因子缺血等常见的临床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来讲血制品输送给患者,使得患者的身体机能可以早日恢复到正常状态[1]。为了降低输血者以及手术患者的感染率,需要对他们进行前期的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主要包含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以及丙肝标志物检测等[2]。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450例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待手术患者和输血者,450例,其中男258例,女192例,年龄12~78岁,平均(44.1±2.5)岁,其中210例为等待手术患者,240例为待输血患者。患者的血型分布分别为:A型、B型、O型和AB型分别为150例、160例、80例、60例。

1.2方法对所有纳入研究范围内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都需要进行空腹抽血,抽取2 ml的静脉血,以3 000 r/min的速度进行离心5 min。采用备课曼库尔特DxC800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检测指标为乙肝五项标志物,分别为表面抗体(抗-HBs)、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丙肝标志物包含抗-HCV检测,同时需要进行梅毒初查,即抗-TP,使用TRUST方法检测;抗-TP特异性实验采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抗-HIV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检测的步骤均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总体检测结果分析450例患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之后,2例患者出现抗-HIV,占比0.4%;3例患者出现抗-TP,占比0.7%;7例患者出现抗-HCV,占比1.6%;50例患者出现HBV感染等,占比11.1%;HBsAg+抗-HBs患者占比为0.4%;HBsAg+抗-HBe患者占比为0.9%;HBsAg+HBeAg患者占比0.7%;HBsAg+抗-HBc患者占比2.7%;HBsAg+抗-HBe+抗-HBc患者占比5.6%;HBsAg+HBeAg+抗-HBc患者占比2.9%,见表1。

2.2不同血型患者的血清感染性标志物分布结果结果显示,O型患者出现感染性指标为阳性的风险更高,AB血型次之。另外就AB型血型患者与O型血患者的梅毒感染风险来看,后者感染几率更大,见表2。

表1 450例患者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总体检测结果

表2 不同血型患者的血清感染性标志物分布结果[n(%)]

3 讨论

梅毒螺旋体、丙肝、乙肝以及HIB病毒等在感染初期不会表现出任何的体征和症状,属于具有传染性的病原体携带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液等都带有明显的传染性,危害也很大,所以必须要做到早发现和早治疗[3-4]。这4种感染性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十分类似,也是当前世界医学界所公认的血源性传播疾病,传播方式主要是母婴、性以及血液传播等。HIV即艾滋病是具备传染性的疾病,也是当前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最大的病毒性疾病。当前由于人们观念的开放,HIV感染患者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而且趋于年轻化。梅毒则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传播性疾病,主要是由梅毒螺旋体所导致的疾病,属于经典性病构成之一,而梅毒则是这种疾病唯一的传播病原体。乙型感染在我国的发病率很高,国家虽然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但是乙肝对于人们生命健康所产生的严重威胁依然存在。1974年,丙型肝炎首次被报道出来,当前也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中十分常见的疾病,当前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2亿人,而丙肝病毒的感染者也已经超过了4 000例[5-6]。

部分患者在到医院接受治疗前自身已经携带病毒,所以这就需要在他们进行治疗之前进行感染性标志物的检测,主要是避免通过血液传播,而导致这些经过血液传播疾病的扩散,对其他患者及医护人员产生威胁[7-9]。医院在进行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过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为患者做好胃镜、直肠镜以及纤支镜的检查,同时在进行血液透析、输血和手术的过程中需要避免患者的病原体对医疗器械产生威胁,携带有病原体的患者在使用器材之后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或者使用一次性的器械,避免造成院内感染。当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院内的感染血源性疾病发生率已经明显降低。第二,医护人员要做好自身的保护,避免职业暴露。患者自身血液中所含有的致病因子是导致医护人员感染血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医务人员因为针刺伤或者被其他锐器刺伤而接触到污染的血液之后会导致乙肝、丙肝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感染,针对黏膜接触或者已经损伤皮肤接触、咬伤等接触所导致的感染率还不清楚。这些疾病除了经过血液途径传播之外,还可以通过唾液、血制品、阴道分泌物以及精子等进行传播,如果二次传播将会对整个家庭带来严重的危害。第三,近几年患者因为输血或者手术而出现的HIV、HCV感染、梅毒感染疾病所导致的医疗纠纷案件频发,但不少患者是在手术或者输血之前就已经感染了这些疾病,若不及时检查,会导致后期医疗纠纷的发生。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效果。在具体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分别从血清感染性标志物的总体情况和不同血型患者感染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经过不同血型患者输血前各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比较来看,O型血患者感染梅毒风险高于AB型血。不同血型患者感染性指标阳性结果存在差异,O型血感染风险最高,B型血感染风险最低。抗-HIV,占比0.4%;抗-TP,占比0.7%;抗-HCV,占比1.6%;HBV感染,占比11.1%。整体上而言,HBV感染患者人数最多,占比最大。通过研究发现,对待手术患者以及待输血者进行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以发现患者潜在的感染性疾病,早期发现、治疗。

综上所述,对于等待手术患者以及输血患者等进行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可以减少他们被感染的概率,但同时医护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也应当注意自我保护。

[1]杨晓玲,汪智新.3522例手术和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0):971-972.

[2]张晓飞.门诊及住院患者入院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7):74-75.

[3]李嘉,杨文才,杨晓琴,等.介入性检查或治疗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分析[J].贵州医药,2010,34(2):172.

[4]蒋波,姜利,席修明等.不同生物学标志物对感染性急性肾损伤肾脏替代治疗的预测作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34(2):187-190.

[5]赵玉河,张樱子,黄建华,等.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4):3635-3637.

[6]柳芬芬,韩雯.宫颈癌患者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3):72-73.

[7]张国平,吴冬生,吴元健,等.高龄孕妇血清学感染性标志物检测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23):3257-3258.

[8]周贵平.孕期、手术前及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标志物检测6000例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088-1089.

[9]李艳霞.HBV血清标志物(乙肝五项)与HBV前S1抗原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4):939-940.

猜你喜欢

梅毒血型感染性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7》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中医治疗小儿感染性疾病浅议
IgM捕捉ELISA法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1125例梅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