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2018-04-19魏明张斌黄慧

当代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夹板腕关节桡骨

魏明,张斌,黄慧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6)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上肢骨折,老年人则是桡骨远端骨折的主要发病人群[1]。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小夹板外固定术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然而在对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单纯石膏固定或者夹板固定不能有效固定关节面,进而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影响。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利用钢板内固定,能对桡骨缩短进行有效纠正,促进骨折愈合[2]。本研究对比分析了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及对腕关节功能的影响,现做如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标准:经CT或者X线检查证实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精神类疾病患者、意识障碍患者、无法耐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他重大疾病患者等。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61~84岁,平均(67.6±3.3)岁;骨折部位为:21例患者为左侧,19例患者为右侧;致伤原因为:25例患者为坠落伤,15例患者为车祸伤。实验组中男16例,女24例;年龄60~83岁,平均(67.1±3.5)岁;骨折部位为:20例患者为左侧,20例患者为右侧;致伤原因为:23例患者为坠落伤,17例患者为车祸伤。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在腕部桡掌侧缘腕屈肌腱处作一纵弧形切口,其大小为7 cm,对旋前方肌进行分离,让骨折端得以充分暴露,对断端内的软组织进行清除后,复位骨折端。骨折复位后应选择克氏针进行固定,在患者掌侧桡骨远端置入T型钢板,然后将螺钉置入进行有效固定。通过C型臂机进行透视观察,效果理想后将锁定螺钉植入,选择生理盐水对创面进行冲洗,在缝合和覆盖后,则选择石膏托进行外固定。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

实验组患者选择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切口位置选择骨折近端骨折线2 cm处,切口形状为纵形,在钝性分离时应有效避开桡神经、桡动脉和肌腱,将2枚Schanze螺钉植入。然后在患者第二掌骨桡背侧做2个纵形切口,将指伸肌腱牵拉开,将2枚Schanze螺钉置入,置入时应和掌骨长轴保持垂直。和外固定支架进行连接,给予手法复位。对抗牵引,对前臂肌肉进行松弛,对骨折端畸形进行纠正。选择克氏针对骨折碎块进行固定。通过C型臂机透视来对桡骨关节恢复情况和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观察。确认满意后则将螺母拧紧,对支架进行有效固定。在支架有效固定,骨折端未出现位移后,则对钉道进行缝合、包扎,然后选择石膏外固定。术后给予抗生素治疗,在拆除支架后选择小夹板进行固定。

1.3观察指标①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进行观察比较;②对患者治疗前后的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进行观察分析;③选择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在评估患者的腕关节功能[3]:具体分为优(90~100分)、良(80~89分)、可(60~79分)、差(<60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实验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operation time and fracture healing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骨折愈合时间(d)66.2±5.6 64.1±4.4 1.864 9>0.05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40 40手术时间(min)34.2±4.7 65.5±11.8 15.585 4<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尺偏角和掌倾角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eet angle,palm tilt between two group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的尺偏角、掌倾角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feet angle,palm tilt between two group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值P值掌倾角(°)尺偏角(°)治疗前-12.45±2.42-12.28±2.73 0.294 7>0.05治疗后6 w 10.83±2.47a 10.35±2.61a 0.844 8>0.05治疗后3个月10.52±2.36a 10.36±2.03a 0.325 1>0.05治疗后6个月10.74±2.21a 10.42±2.53a 0.602 5>0.05治疗前15.24±2.43 14.77±1.87 0.969 4>0.05治疗后6 w 23.62±1.28a 23.43±1.43a 0.626 1>0.05治疗后3个月24.15±1.65a 23.38±1.85a 1.964 5>0.05治疗后6个月24.08±1.66a 23.54±1.61a 1.476 9>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桡骨缩短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桡骨缩短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桡骨缩短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hortening of radiu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桡骨缩短情况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shortening of radiu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后6个月1.61±0.83a 1.63±0.77a 0.111 7>0.05例数40 40治疗前4.71±2.06 4.84±2.33 0.264 4>0.05治疗后6 w 1.54±0.73a 1.64±0.81a 0.580 0>0.05治疗后3个月1.55±0.63a 1.62±0.72a 0.462 7>0.05

2.4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 w、3个月、6个月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95.0%(38/40)、100.0%(40/40)、100.0%(40/40);实验组患者治疗后6 w、3个月、6个月的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65.0%(26/40)、77.5%(31/40)、92.5%(37/4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6 w、3个月时的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的Mayo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和桡骨远端关节面相距3 cm的骨折,作为密质骨和松质骨的交界处,当该解剖部位受到外力作用时就容易出现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桡骨远端骨折的占比大约为1/6,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一种骨折类型。临床研究发现,桡骨远端骨折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显著;骨折常常累及关节面;骨折块稳定性较长,常常伴移位、缩短;主要为低能量损伤。老年患者因为其桡骨远端的解剖结构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同时常常伴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常常伴桡骨缩短、三角纤维软盘损伤、尺桡关节分离、松质骨压缩和嵌插等。临床研究发现,如果X线片检查结果存在以下征象,则可证实为不稳定性骨折:骨质疏松严重;伴尺骨骨折;侧位像或者正位像关节面粉碎大于50%;关节面掌倾角减少超过20%;桡骨缩短超过5 mm;原始骨折横向移位超过10 mm。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桡骨远端骨折进行复位处理时,常用的方法主要为闭合复位和切开复位。闭合复位是通过夹板、石膏来实施外部固定,切开复位则包括人工腕关节置换术、内固定术等[4-6]。在对不稳定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常常选择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和石膏外固定等方法,石膏外固定治疗的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手术操作简单等;然而石膏无法有效固定塌陷关节面,在桡骨缩短方面的效果不理想[7-8]。采用外固定支架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能对桡骨缩短移位进行有效预防,然而手术操作却比较复杂,治疗费用高昂。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能让治疗时间有效缩短,解剖复位效果理想,能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伤口愈合。本研究中,在手术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时的桡骨缩短、尺偏角、掌倾角以及Mayo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时,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类似,本研究结果与临床相关研究报道结果一致[9-10]。外固定支架固定的稳定性比较理想,切口小,不会对软组织造成直接压迫,能让软组织完整性得以有效保留,进而为骨折愈合创造比较理想的环境,促进骨折愈合,术后恢复时间短。

总之,在对老年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外固定支架结合小夹板外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均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1]曾庆敏,卢伟,刘德昌,等.背侧双钢板与外固定支架治疗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4,30(2):127-130.

[2]王杰,马信龙,马剑雄,等.动态与静态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Meta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12):1183-1190.

[3]莫冰峰,尹东,黄宇,等.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6,56(44):89-91.

[4]程慧,邵为,仲海燕,等.外固定支架辅以有限内固定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2):2059-2065.

[5]刘理进.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联合康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23):39-40.

[6]邢志德.手法整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人复杂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7]孙海滨.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578-1580.

[8]汪永泉.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手术疗效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99-100.

[9]李伟延.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3.

[10]张小伟.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外支架固定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2):4411-4412.

猜你喜欢

夹板腕关节桡骨
带血管蒂桡骨瓣逆行转位治疗舟骨骨不连12例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累及腕关节MRI表现及其分布特点研究
寒湿痹阻及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腕关节MRI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钛夹板应用于美学区引导骨组织再生1例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高频彩超与磁共振成像对类风湿性腕关节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Y型小骨锁定钛板治疗桡骨头骨折
关于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三届《腕关节损伤新技术学习班》的通知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