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餐饮食品中罂粟壳的快速测定方法

2018-04-19丁建兰黄恩堂

现代食品 2018年24期
关键词:罂粟碱罂粟壳可待因

◎ 黄 宁,丁建兰,黄恩堂,杨 希

(鹰潭市综合检验检测中心,江西 鹰潭 335000)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的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中央已经把食品安全提高到战略高度,但在食品中非法添加罂粟壳来吸引顾客的行为,仍屡禁不止。长期食用含罂粟壳的食品会对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危害。为了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要严厉打击非法添加现象,建立快速、准确的餐饮食品中罂粟壳的测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餐饮食品中罂粟壳的检测方法于2018 年之前尚无国家标准,2018 年4 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食品中罂粟碱、吗啡、可待因、那可丁和蒂巴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补充了检验方法,由于设备资源有限,基层推广时无法直接照搬使用,给我国餐饮食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技术难题,为进一步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研究餐饮食品中罂粟壳的检测方法势在必行。笔者参考了大量文献[1-67],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经济、快速、准确且灵敏度高的餐饮食品中罂粟壳的检测方法。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三重串联四级杆质谱)LC/MS QQQ(配四元泵、柱温箱、自动进样器、电喷雾离子源ESI,美国Agilent Technologies 1290 Inf inity Ⅱ/6460 Triple Quad LC/MS);电子天平(赛多利斯科学仪器上海有限公司MSA225P-CE)。

1.2 材料

盐酸、乙醇、正丁醇、三氯甲烷、浓氨、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甲醛硫酸试液、钼硫酸试液、稀铁氰化钾试液、氢氧化钠、乙酸乙酯、甲酸、丙酮、氨水、苯、甲苯及亚硝酸钠乙醇试液为分析纯;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超纯水。过滤用0.22 μm 滤膜。其他材料及其来源见表1 和表2。

表1 罂粟壳药材来源表

表2 标准品来源表

待测样品为市场上的牛肉粉面、烤肉串、酱卤鸡腿、 火锅底料、自制酱料及麻辣烫6 类食品共25 批样品。

2 试验条件的选择

2.1 理化反应试剂的选择

根据生物碱特性,分别用碘化铋钾试液、碘化汞钾试液、甲醛硫酸试液、钼硫酸试液和稀铁氰化钾试液与样品反应,结果显示(图1)加碘化铋钾试液(管1、3)、碘化汞钾试液(管2、4)反应效果好,阳性对照与阴性对照结果区别很明显。

图1 化学鉴别反应结果图

2.2 薄层色谱条件的选择

2.2.1 薄层板的选择

分别用硅胶G 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2%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试验。

2.2.2 展开剂的选择

分别用乙酸乙酯-甲酸-氨水(13 ∶2 ∶1)、三氯甲烷-丙酮-氨水(16 ∶4 ∶0.3)、三氯甲烷-甲醇-氨水(13 ∶2 ∶0.3)、丙酮-苯-乙醇-氨水(20 ∶20 ∶5 ∶2)、乙酸乙酯-甲醇-氨水(85 ∶5 ∶2)以及甲苯-丙酮-乙醇-浓氨试液(20 ∶20 ∶3 ∶1)作为展开剂进行试验。

2.2.3 显色剂的选择

分别用碘化铋钾试液、亚硝酸钠乙醇试液、改良碘化铋钾试液喷在展开后的薄层板上。

2.2.4 检视条件的选择

分别在日光下、紫外光灯254 nm 下、紫外光灯365 nm 下检视。

2.2.5 结果

检视结果如图2 ~4 所示。

图2 喷显色剂碘化铋钾 试液后日光下检视图

图3 紫外光灯365 nm 下 检视图

图4 喷显色剂亚硝酸钠乙醇试液后日光下检视图

如图3 所示,薄层板用硅胶G 板较好,选择“丙酮-苯-乙醇-氨水(20 ∶20 ∶5 ∶2)”作为展开剂,5 种生物碱分离效果好,生物碱对照品点1 ~5 分离较好。显色剂选择碘化铋钾试液较理想,目标物质斑点显色清晰,呈橙红色,薄层板背景呈淡黄色,颜色均匀。如图3 中点5 所示,喷显色剂亚硝酸钠乙醇试液后,目标物质的斑点明显变成鲜艳的橘红色,斑点颜色明显,但界限不清晰,而且薄层板背景由深红棕色慢慢转白,颜色不均匀。

检视在日光下较好,如图2 所示。在紫外光365 nm下检视很不理想,目标物质没有荧光斑点,检视不出来,如图4 中点1 ~5 所示;样品中的其他杂质荧光斑点清晰,如图4 中点7 所示。

2.3 流动相的选择

试验尝试多种流动相:甲醇-0.02 mol·L-1乙酸铵溶液、乙腈-0.02 mol·L-1磷酸二氢钾+0.02 mol·L-1磷酸氢二钠氢溶液、乙腈-0.01mol·L-1乙酸铵溶液(pH3.0、3.5、3.8、4.0、4.3),试验表明乙腈-0.01 mol·L-1乙酸铵溶液(pH4.3)梯度洗脱分离效果最好,如图5 所示。

2.4 柱温的选择

分别在30、35、40 ℃柱温下进行试验,结果在柱温40 ℃时峰分离度和峰型最好,如图5 所示。

图5 40 ℃柱温时峰分离度图

3 方法与结果

3.1 理化反应法

3.1.1 方法

取样品5 g,加5%盐酸乙醇溶液20 mL,超声 30 min,趁热滤过,滤液蒸至近干,残渣中加5%盐酸溶液5 mL 使之溶解,分置二支试管中,一管中加碘化铋钾试液,生成橙红色沉淀;另一管中加碘化汞钾试液,生成灰白色沉淀。

3.1.2 结果判断

供试品应不呈正反应,若两管均呈正反应,则结果疑似阳性,待液-质联用法确证。

3.2 薄层色谱法

3.2.1 实验方法

(1)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分别取吗啡、那可汀、可待因、蒂巴因及罂粟碱对照品,用甲醇分别稀释至0.2、0.2、0.4、0.8 mg·mL-1与0.4 mg·mL-1的溶液,即得单个对照品溶液。将5 种对照品溶于同一容量瓶中,得混合对照品溶液。

(2)样品溶液的制备。取样品10 g,加甲醇30 mL 加热回流30 min,趁热滤过,滤液蒸至近干,残渣加甲醇1 mL 溶解。

(3)薄层板。硅胶G 板。

(4) 展 开 剂。 丙 酮∶苯∶乙 醇∶氨 水(20 ∶20 ∶5 ∶2)。

(5)检视。喷碘化铋钾显色剂,标准品与阳性样品应出现明显的橙红色斑点。

3.2.2 结果判断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不得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若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则为疑似阳性,待液-质联用法确证。

3.3 液-质联用法

3.3.1 标准曲线的制备

分别精密称取吗啡、那可汀、可待因、蒂巴因及罂粟碱对照品,吗啡用甲醇稀释成系列浓度40、50、100、200、300、400 ng·mL-1及500 ng·mL-1,可待因用甲醇稀释成系列浓度40、50、100、200、300、400、500、1 000 ng·mL-1及2 500 ng·mL-1,罂粟碱、蒂巴因和那可汀用甲醇稀释成系列浓度2、4、8、10、20、40、60、80 ng·mL-1及100 ng·mL-1,分别精密吸取标准溶液各5μL,注入液-质联用仪分析后得到不同浓度的峰面积,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罂粟壳生物碱浓度 (ng·mL-1)为横坐标,分别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3.3.2 样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样品5 g(精确至0.01 g)于50 mL 聚四氟乙烯具塞离心管中,加水5 mL,振摇使之分散均匀(有些不易摇散的样品,必要时可加水10 mL),加入乙腈15 mL,涡旋振荡1 min,加入6 g 无水硫酸镁和1.5 g 无水乙酸钠的混合粉末,迅速振摇。涡旋振荡 1 min,以4 000 r·min-1离心5 min,精密量取上清液 10 mL,用经活化的C18小柱净化,用10 mL 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氮吹至干,用甲醇定容至2 mL,经 0.22 μm 滤膜过滤,待测。

3.3.3 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色谱柱填充剂(规格为2.1 mm×100 mm,5 μm),柱温40 ℃,流速 0.2 mL·min-1,检测波长:250 nm,扫描波长范围 200 ~400 nm,进样量5 μL,以乙腈为流动相A,0.01 mol·L-1乙酸铵溶液(pH4.3)为流动相B,按表3进行梯度洗脱。

表3 洗脱条件表

3.3.4 质谱条件ESI 离子源干燥气温度300 ℃,干燥气流速11 L·min-1,毛细管电压4 000 V,正扫描模式,MRM 多反应监测,待测化合物监测母离子、子离子、碎裂电压及碰撞能等质谱参数见表4。

表4 待测化合物的质谱参数表

3.3.5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和标准曲线溶液各 5 μL,注入液-质联用仪,记录色谱图。

3.3.6 结果判断

供试品色谱中,应不得出现与标准品色谱保留时间一致的色谱峰。若出现保留时间相同的色谱峰,则相应的一级质谱及二级质谱均不得与对照品一致。若色谱图、一级质谱及二级质谱均与对照品一致,结果判定为阳性。阳性结果按式(1)定量计算。

式(1)中:X—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单位为mg·kg-1。

ρ—从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中待测组分的含量,单位为ng·mL-1。

V—试样的体积,单位为mL。

m—试样的质量,单位为g。

n—样品稀释倍数。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3.3.7 线性关系考察

按2.2.3 做标准曲线,进行线性回归,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那可汀的线性方程及相关系数如表5 所示。

表5 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那可汀的回归方程表

3.3.8 定量限

将已知低浓度的罂粟壳生物碱对照品溶液,按3.3.3 至3.3.6 所述方法测定,以信噪比(S/N)为10 ∶1 时的浓度为定量限(LOQ),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及那可汀的定量限分别为2.4×10-2、2.4×10-2、6×10-4、6×10-4mg·kg-1及6×10-4mg·kg-1。

3.3.9 精密度

将混合标准品连续进样6 次,记录其峰面积,精密度用峰面积变化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表示,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和那可汀的峰面积的RSD 值分别为1.32%、4.63%、1.11%、0.56%及1.77%,RSD均小于5%,表明精密度良好。

3.3.10 稳定性试验

在室温条件下,将同一份样品溶液每隔一段时间(0、2、4、8 h 及12 h)测定一次,计算吗啡、可待因、罂粟碱、蒂巴因且那可汀峰面积变化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38%、1.38%、4.44%、4.99%及3.60%。说明样品在12 h 内稳定性好。

3.3.11 回收率试验

分别精密称取相同质量的样品10 份,一份不加标准品,作为测定本底值的样品。另外9 份分别加入高、中、低3 种浓度的标准品制备供试液,每种浓度重复3 次,计算其样品加标回收率,吗啡的平均加标回收率是78.28%~103.62%,可待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是80.86%~108.80%,罂粟碱的平均加标回收率是84.21%~101.61%,蒂巴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是74.63%~96.40%,那可汀的平均加标回收率是 76.26%~91.08%。表明本法准确度良好。

4 应用

用本法对市场上的牛肉粉面、烤肉串、酱卤鸡腿、火锅底料、自制酱料及麻辣烫6 类食品共25 批样品进行测定,结果均未检出吗啡、那可汀、可待因、蒂巴因及罂粟碱。方法检测准确率达100%,经理化反应法、薄层色谱法及液-质联用法检测,确实未检出罂粟壳生物碱。

5 讨论

目前大多研究只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罂粟壳中的生物碱,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价格昂贵,维护费用高,考虑到基层监管部门仪器设备的有限性和监测方法的可行性,笔者建立的方法经济快捷,定量准确稳定,易于推广,为保障人民饮食安全,为加强餐饮食品非法添加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罂粟碱罂粟壳可待因
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术局部注射罂粟碱后创面有形物质形成原因的探讨及预防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往食品里添加罂粟壳,应处以“行业禁入”
罂粟碱不良反应文献概述
跟踪导练(3)
餐饮行业中吗啡类违禁成分的危害及其鉴定方法研究
跟踪导练(三)2
罂粟碱用于治疗分娩时宫颈水肿产妇的疗效分析
罂粟壳火锅 的疑问
可待因致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