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杀菌剂对蚕豆霜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018-04-19袁红银蔡良华杨荣明
卢 鹏,袁红银,蔡良华,张 芳,杨荣明*
(1.江苏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 南京 210036; 2.如皋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苏 如皋 226500; 3.海门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江苏 海门 226100)
蚕豆在江苏省种植历史悠久,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营养成分全面,可用作鲜销蔬菜、饲料、食品加工及工业原料等[1],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鲜食蚕豆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江苏省农业的一个支柱产业[2]。
在蚕豆生长过程中,植物病害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最主要因素[3]。霜霉病是蚕豆上的病害之一,主要由野豌豆霜霉蚕豆专化型(Peronosporaviciaef. sp.fabae)引起,它以卵孢子在土壤中、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植株发病的初侵染源。随后再产生大量孢子囊和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再侵染[1]。该病一般不造成较大的危害,有关药剂防治的研究也较少,但近几年该病发生呈加重趋势,在一些地区严重影响了蚕豆的产量和品质。据海门植保植检站调查,2012年蚕豆霜霉病在当地零星发生,此后几年发生范围不断扩大,2016年3月田间普查平均病株率21%,最高达到60%。为筛选出安全、高效的防治蚕豆霜霉病药剂,在南通如皋和海门地区进行了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南通市的如皋和海门2地进行。如皋试验在吴窑镇皇家园艺连栋大棚,蚕豆品种为通鲜2号,经春化处理后于2016年10月下旬移栽入棚,施药器械为电动喷雾器。海门试验在高新区占仁村,蚕豆品种为日本大白皮,于2016年10月20日播种,施药器械为手动喷雾器。
供试药剂共6种:25%甲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40%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巴斯夫欧洲公司生产),25%嘧菌酯悬浮剂(浙江省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生产),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江苏省南京惠宇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处理设计
试验以药剂为处理,各处理的药剂用量为:25%甲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40%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450 mL·hm-2,25%嘧菌酯悬浮剂900 mL·hm-2,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450 g·hm-2。以药剂处理相同药液量的清水为对照(CK)。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如皋试验参试药剂5种(表1),小区面积10 m2,于蚕豆盛花末期至结荚初期用药防治2次,第1次施药后7 d进行第2次施药,每次喷药液量750 kg·hm-2;海门试验参试药剂5种(表2),小区面积5 m2,于蚕豆盛花末期用药防治1次,喷药液量600 kg·hm-2。
1.3 调查项目与方法
如皋于第1次喷药前、第2次喷药后8 d(4月1日)、14 d(4月7日)调查,海门于喷药前、药后14 d(3月31日)、药后21 d(4月7日)调查,采用五点调查方法,每点选取3株蚕豆,定点定株记录各株叶片数和各级病叶数,并计算病叶率和病指防效。病情分级标准参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1)》(GB/T 17980.26-2000):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利用DPS 7.05数理统计分析软件对病情指数、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根据药后不定期目测,2个试点均未见蚕豆叶片变色、落黄、出现斑点或生长受抑制等异常情况,说明各药剂处理对蚕豆生长均安全,无药害。
2.2 防效
表1表明,如皋第2次药后8 d调查表明,25%甲霜·霜脲氰和50%烯酰吗啉处理对蚕豆霜霉病均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病指防效分别为84.2%和76.1%,250 g·L-1吡唑醚菌酯、40%嘧菌酯、40%精甲·丙森锌处理表现略差,防效在60%左右;第2次药后14 d,250 g·L-1吡唑醚菌酯、40%精甲·丙森锌和40%嘧菌酯处理防效优于前期调查,均在70%以上,其中吡唑醚菌酯处理防效最高,达到77.3%,而烯酰吗啉和甲霜·霜脲氰处理的防效较前期调查下降,在50%左右。
表2表明,海门药后14 d调查,25%嘧菌酯处理对蚕豆霜霉病的病指防效最高,为67.7%,其次为250 g·L-1吡唑醚菌酯处理,防效50.3%,25%甲霜·霜脲氰、40%精甲·丙森锌和50%烯酰吗啉处理的防效均在50%以下;药后21 d,25%嘧菌酯、250 g·L-1吡唑醚菌酯和50%烯酰吗啉处理病指防效表现较好,在74.3%~78.1%,25%甲霜·霜脲氰和40%精甲·丙森锌处理防效在50%左右。
表1 如皋不同药剂对蚕豆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表2同。
表2 海门不同药剂对蚕豆霜霉病的防治效果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甲氧丙烯酸酯类农药对霜霉病的病指防效优于其他药剂。其中,海门单次使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25%嘧菌酯悬浮剂与如皋2次使用250 g·L-1吡唑醚菌酯乳油、40%嘧菌酯可湿性粉剂防效基本一致,均在70.1%~78.1%;40%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在两地防效差异明显,如皋2次用药后14 d防效(71.0%)明显优于海门单次用药(42.8%);25%甲霜·霜脲氰可湿性粉剂持效性较差,不宜单独施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对霜霉病的病指防效在两地间
有差异,有待进一步验证。
蚕豆霜霉病是低温高湿型病害[1],在冬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或湿度较高的地区,有利于该病害流行。江苏省蚕豆种植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该地区出现暖冬气候概率大,主要表现为冬季平均温度偏高,低温日少,与蚕豆霜霉病的发生条件十分契合[4]。因此,江苏省蚕豆主产区应加强病情监测与防控,通过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种子处理、加强田间管理等措施减轻病害发生,在发病初期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药剂进行控制,同时还应注意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参考文献:
[1]包世英,宗绪晓,朱振东,等.蚕豆生产技术[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16.
[2]陈新,袁星星,顾和平,等.江苏省食用豆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J].江苏农业科学,2009(5):4-8.
[3]陈新,袁星星,崔晓艳,等.蚕豆病害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08-112.
[4]沈良.江苏省蚕豆主要病害鉴定及赤斑病药剂防治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