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施肥水平对水稻甬优12号养分吸收的影响

2018-04-19叶玲燕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营养元素利用率氮肥

叶玲燕

(云和县农业局 土肥站, 浙江 云和 323600)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施肥是获得水稻高产的前提。随着工业的发展,肥料结构发生了变化,过去依靠种植绿肥和施用有机肥来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发生了改变,转而采用使用化肥来增加土壤的肥力水平。氮、磷、钾是水稻正常生长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水稻对该三元素的吸收受水稻品种特性、施肥和土壤条件及环境因子等的影响[1]。在生产实践中,肥料过量或不足,均会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2]。肥料不足,水稻生长和产量下降;过量的肥料施入,又会引起肥料流失,造成面源污染。为此,作者研究不同施肥水平对水稻养分吸收率的影响,以期为水稻甬优12号合理施用肥料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云和县元和街道霞晓桥过路廊试验基地进行,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洪积泥沙田土属,峡谷泥沙田土种,剖面类型为A-P-W-C。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12号。供试肥料为尿素(N 46%)、过磷酸钙(P2O516%)氯化钾(K2O 52.45%)。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4个处理,处理1,氮磷钾全肥,施用尿素375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氯化钾187.5 kg·hm-2;处理2,无氮,施用过磷酸钙300 kg·hm-2,氯化钾187.5 kg·hm-2;处理3,无磷,施用尿素375 kg·hm-2,氯化钾187.5 kg·hm-2;处理4,无钾,施用尿素375 kg·hm-2,过磷酸钙300 kg·hm-2。试验小区长7.5 m,宽3.5 m,面积26.25 m2,无重复。每个小区均单设进、排水口,小区间田埂用防水布覆盖,隔离防渗,四周设保护行。

试验于2016年5月20日播种,6月14日移栽,秧龄25 d,氮肥、钾肥均分2次施用,即基肥50%、追肥50%。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基肥、追肥分别于6月14日、6月27日施用。病虫害防治委托农业服务组织,根据植保部门提供的病虫情报实行统一防治,主要防治稻飞虱、螟虫、纹枯病、稻瘟病和稻曲病。试验于10月8日收割。

1.3 样品采集及测定方法

在试验前及水稻收获后,取耕层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的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基础养分状况。土壤农化项目测定采用土壤分析技术规范[3]。

实收各处理的稻谷和稻草产量,并分别进行氮、磷、钾养分含量测定。

1.4 数据计算及处理

计算氮、磷、钾养分的贡献率。贡献率=(施营养元素区产量-不施营养元素区产量)/施营养元素区产量×100。

营养元素农学利用率(AE)是指作物施用营养元素后增加的产量与施用的营养元素量之比值。反映单位质量营养元素(如每kg)产出的效益。表征单位施营养元素量所增加的作物籽粒产量。AE=(施营养元素区产量-不施营养元素区产量)/施营养元素量。

偏生产力(PFP)定义为作物施肥后的产量与营养元素施用量的比值。即反映单位质量营养元素施用后,有多少收成(经济产量)。表征单位投入的肥料所能生产的作物籽粒产量[3-5]。PEP=施营养元素区产量/施营养元素量。

数据采用Excel进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全肥区施肥后比施肥前,土壤中全氮含量增加1.07 g·kg-1,有效磷增加53 mg·kg-1,有机质减少13.4 g·kg-1,速效钾减少65.2 mg·kg-1。在缺氮区施肥后比施肥前,全氮含量增加0.35 g·kg-1,有效磷增加59 mg·kg-1,有机质减少23.6 g·kg-1,速效钾减少50.2 mg·kg-1。在缺磷区施肥后比施肥前,全氮含量增加0.32 g·kg-1,有效磷增加50 mg·kg-1,有机质减少23.8 g·kg-1,速效钾减少70.2 mg·kg-1。在缺钾区施肥后比施肥前,全氮含量增加0.4 g·kg-1,有效磷增加41.0 mg·kg-1,有机质减少21.2 g·kg-1,速效钾减少70.2 mg·kg-1。全肥区土壤全氮含量增加较多,在缺素区全氮含量增加缓慢,可见,全面均衡施肥具有增加土壤氮库的作用。不管在全面施肥区还是在缺素区,施肥后土壤中有机质比施肥前的含量都降低,其中全肥区的有机质含量减少幅度最小,表明全面施肥有助于保持土壤有机质。在全肥和缺素区,施肥后比施肥前土壤中有效磷均增加,速效钾均减少。

表1 各处理施肥前、后土壤养分的变化

2.2 对稻谷、稻草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稻谷检测结果可知(表2),全肥区的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氮元素比最低增加8.3%,磷元素比最低增加 36.8%,钾元素比最低增加 53.3%。全肥区各营养元素比较均衡,在缺氮区氮含量最低,在缺磷区磷含量最低,在缺钾区钾含量最低。

表2 不同施肥水平处理对稻谷养分含量的影响

通过稻草检测结果可知(表3),全肥区氮、磷、钾含量较高,且比较均衡,缺氮区氮含量最低,缺磷区磷含量最低,缺钾区钾含量最低。

表3 不同施肥水平处理对稻草养分含量的影响

表4表明,全肥区的稻谷产量最高,缺氮区产量最低,相差 2 232 kg·hm-2,增幅达 29.1%;稻草产量也是全肥区最高;表明,氮、磷、钾均衡施肥,是水稻获取高产的重要保障。在氮、磷、钾3种元素中,氮元素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钾元素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小。

表4 不同施肥水平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3 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水稻甬优12号对三要素肥料的反映表明(表5),氮肥贡献率最高,为23%;钾肥贡献率最低,仅3%。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最高,为12.94 kg·kg-1;钾肥农学利用率最低,为2.88 kg·kg-1。氮肥偏生产力最高,为57.38 kg·kg-1;钾肥偏生产力最低,为 27.69 kg·kg-1。

表5 不同施肥水平下水稻对肥料的利用率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全面均衡施肥具有增加土

壤氮库的作用;在水稻生长期,施肥后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比施肥前都有降低,全面施肥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持。全面均衡施肥水稻的稻谷、稻草的养分元素含量和产量都处于较高水平,在氮、磷、钾3种元素中,氮元素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钾元素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小。氮肥贡献率最高,为 23%;钾肥贡献率最低,仅为 3%。氮肥的农学利用率最高,钾肥农学利用率最低。氮肥偏生产力最高,钾肥偏生产力最低。

参考文献:

[1]叶全宝,张洪程,魏海燕,等.不同土壤及氮肥条件下水稻氮利用效率和增产效应研究[J].作物学报,2005(11):1422-1428.

[2]张磷,黄小红,谢晓丽,等.施肥技术对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J].广东农业科学,2005(2):46-49.

[3]王伟妮,鲁剑巍,鲁明星,等.湖北省早、中、晚稻施氮增产效应及氮肥利用率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7(3):545-553.

[4]王伟妮,鲁剑巍,鲁明星,等.湖北省早、中、晚稻施磷增产效应及磷肥利用率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4):795-802.

[5]王伟妮,鲁剑巍,鲁明星,等.湖北省早、中、晚稻施钾增产效应及钾肥利用率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5):1058-1065.

猜你喜欢

营养元素利用率氮肥
氮肥供应充足 春耕生产有保障
江淮小氮肥 耕耘六十年——纪念安徽小氮肥诞生六十周年
抓住机遇 主动作为 努力推进我国氮肥市场稳步前行
化肥利用率稳步增长
做好农村土地流转 提高土地利用率
浅议如何提高涉烟信息的利用率
衡水市不同功能区土壤营养元素的比较
2017春季各地氮肥市场掠影
板材利用率提高之研究
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奶粉中的营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