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生自本课堂,促进素养提升
2018-04-18林彤
林彤
【摘要】自本课堂是相对于师本课堂和生本课堂而言的。自本课堂是对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再一次思考,而自本课堂中的“自”,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强化学生个体需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开展关注学生个体的混合式学习。
【关键词】自本课堂 学生 核心素养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飞跃发展,多元融合、时代正在转型,社会在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传统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正面临极大的冲击,教什么、怎么教?教育工作者应直面所处的时代,发现萌发学习需求的新现象,探索教与学方式的新转变,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新课程。近期,笔者主持了福建省电教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7年度课题《数据支持下的自本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本课题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围绕“真实问题解决”“学科深度融合”,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探索与研究,创设自本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课题研究的理念导向
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课程改革目标。即促进学生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明晰一个方向——关注核心素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三,要形成一种共识——教学方式变革。协作、交往、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世界四大核心素养。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于进行真实性学习,引发深度学习,为真实而教!
二、课题研究的核心概念
1.关于自本课堂
自本课堂是相对于师本课堂和生本课堂而言的,师本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的课堂。生本课堂是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课堂。而自本课堂是对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再一次思考,生本课堂中的“生”,大多指以学生群体为本,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不够。而自本课堂中的“自”,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强化学生个体需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开展关注学生个体的混合式学习。
2.关于数据支持
以学生发展的数据作为课题目标设定、过程改进、效果评估的依据;通过互联网、智慧课堂、互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的支持开展教学模式研究;依托学校网站、班级平台、微信群、QQ群、以及各种APP、小应用等扩容课堂的时间与空间,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评价方式,记录成长轨迹,汇总学习成果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家杜威“个性化教与学”理论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每个人的心智是独立于其它一切事物的,而多种多样的人在一个进步的社会中形成了个体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对社会的进步是极为重要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
3.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智力,智力的组合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应当针对每个儿童的智力特征去帮助他们建构自己的能力。
四、学科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小学美术学科是开展美育教育的重要课程,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感知、表现活动,促进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想能力、文化理解等美术核心素养的提高,达成立德树人的培养目标。美术学科的自本课堂应积极探索项目学习、跨学科主题整合、真实情境再现等实践活动,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立足个性差异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普遍存在几种个性差异。
(1)兴趣差异。孩子们的个性以兴趣、积极性的形式呈现出来,教育的视点就在于了解、关注、激发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把唤起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作为自本课堂的核心内容。
(2)智力差异。视觉-空间智力是美术学科主要呈现和发展的能力。准确感知事物、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图像表征、图像操作、找方向、表征、想象等在每一个孩子身上也存在着个性差异,要结合智力优势引导学生开展开放式研究活动。
(3)非智力差异。大量的研究表明,性格、心理、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差异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着重大的影响。4.经验差异。杜威认为:经验是有机体主动行动和被动接受环境反作用而形成的联系,因此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自我,进行学习的自主管理,是自本课堂的基础。
2.探索教学模式
理想的自本课堂应该是教师积极策划、学生学习愉悦、追求成功体验的教学过程。自本课堂在学习目标上,要在落实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凸显核心素养,师生共同创生知识,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学习内容上,要关注本学科知识体系中解决真实生活问题的内容,关注学科之间的知识、能力关联,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学习方式上,要积极创设体验式课堂,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展开深度学习,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方法上,要关注互联网、大数据、多媒体等智慧课堂教学技术的支持与整合,为学生提供环境创设、组织引导、学习资源、学习软件、技术手段等帮助,通过引导观察、思考、质疑、对话、实践、反思、评价等过程,让学生用手体验,用心感受。
3.进行学科融合
学科的融合是当代课程发展的一个趋势,在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帮助学生逐渐形成综合的视野和思考問题的能力。如美术与文学、美术与数学、美术与科学、美术与信息技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的美术课《假如我是汽车设计师》,就是一节美术学科与科学学科、信息技术学科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师运用希沃白板、数媒移动终端等新媒体,通过翻转课堂、微课教学等新方式,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层层推进开展自主观察、探究规律、拓展思维等学习活动,从而初步了解汽车设计的相关知识,并尝试以电脑绘画的形式创意表现车辆造型,促进学生良好设计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4.优化评价方式
自本课堂在学习评价方面,强调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评价,重点在于诊断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知识及技能能力,评价形式必须多样化、综合化,采取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运用数据手段形成不同等级水平评价,通过过程评价、阶段综述、成果展示等形式,让每一次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个性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