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指导小学生预习语文课

2018-04-18赵凯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预习指导语文课

赵凯

【摘要】指导学生预习的意义不仅在于预习本身,它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值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研究和探索。主要研究了指导小学生语文预习的关键问题、关键问题解决。

【关键词】学生 预习 语文课 指导

指导学生预习的意义不仅在于预习本身,它可以作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值得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研究和探索。

一、指导小学生预习的关键问题分析

(一)指导小学生预习中的问题及成因

1.教师对预习的认识不够

有的教师认为预习可有可无,只要学生上课认真听讲就行。在这些教师眼中,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知识讲授而非能力培养,殊不知任何讲解分析都替代不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而预习则是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的重要手段之一。

2.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的目标和方法不明确

有的教师能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也希望通过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方法。对此,《课程标准》也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师只能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处理。例如,有些教师只把预习当作家庭作业布置,在布置时既没有给学生制订具体目标,也不懂得如何进行方法指导,使得学生的预习效果参差不齐。

3.预习和小学课堂教学脱节

一些教师的课堂教学都是从导入开始,而不检查预习。这样做,一是学生的预习成果没有得到展示反馈;二是学生的预习情况是学情的最好体现,没有把学生的预习作为教学的起点,浪费了课堂的有效时空,高效课堂难以实现。新课程提倡“以学定教”,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从对学生预习的检查中迅速把握学生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对既定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预设的教学策略进行优化,使课堂走向高效。无论是基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是基于语文教材的要求,预习指导都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指导小学生预习的关键问题解决

(一)树立“先学后教”理念

有效的教学绝非教师单方施教,而应该是学生主动地学和教师有步骤地教相结合。要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师生都要树立“先学后教”的理念。

(二)重视预习方法指导

教师的指导是学生预习有效开展的保障,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段教学目标和课文的文体特点,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不到位不行,越位也不行。太过笼统的布置,会让学生无所适从,使预习流于形式。过细的指导,会让学生不堪重负,产生厌烦。教师备课要先备预习,备预习指导丝毫不比备课简单。

1.提出预习要求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明确的预习要求。预习要求要按条款罗列出来,教师要抓住重点,删繁就简,以便于学生操作。

教师还应该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对要求进行更详细的表述,让学生在学习预习的过程中慢慢学会找出好词句,提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指导预习的最初阶段,教师要手把手教学生。例如,每天用小黑板提示预习的内容与要求,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和符号标记方法,用数字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在生字新词下面画个三角号,并标注拼音;在关键词语、优美词语、格言警语、成语下面画上横线;在精彩句段下面画上波浪线;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个问号;在有想法的地方,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话。

2.明确预习步骤

在刚刚起步时,教师可以对学生的预习步骤进行明确的规范。待到学生养成预习习惯,具备一定的预习能力时,让学生逐步自主预习。当然,要想让学生将预习作为一种学习习惯,长期坚持,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

3.突破关键环节

作为学生学习起点的预习,质疑问难是关键的环节。不仅能提高预习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带着问题进课堂学习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要让学生学会在预习时质疑问难,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给予正面评价,让学生敢于质疑。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年段要求和课文特点,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1)从课题入手质疑问难。课题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的缩影,预习时抓住课题进行分析思考,就能质疑问难。从关键词句入手质疑问难。

(2)从文章结构入手质疑问难。有的课文内容浅显,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是学习篇章结构、段落规律的好范例。预习这类课文,就可以从篇章结构入手质疑问难。

(3)借助课后问题质疑问难。课文后面设计的问题包含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课外学习指导等。这些问题是编者依据课文的教学重点精心编排的,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该认真研究课文后面的问题。预习时,直接利用课后问题质疑问难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4.丰富预习形式

预习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先学,在不给学生加重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教师要根据课文实际,鼓励学生用相应的形式进行预习,而不必贪多求全,这样反而能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

5.预习学案设计

先学后教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愈来愈受到学校、教师的青睐。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设计预习学案成为重要的一环。好的预习学案,是教师对文本进行教学解读和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的产物,是教学目标的充分体现,不仅包括拼音、字、词、句、段、篇等基础知识,还包括学习语言文字的方法。完成此类预习学案能让学生把握预习的基本步骤。

6.尝试单元预习

不少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教科书的编排特点,将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进行整合,实施“单元整体教学”。于是,與之相匹配的“单元整体预习”应运而生。单元整体预习的实施流程与常规预习大体相似,包括提出要求、明确步骤、检查评价等环节。

(1)突出整体性。单元整体预习的关键是整体,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要以整个单元为依托,准确把握整个单元的内容、情感以及表达特点,发现共性,区分个性,注重联系。

(2)注重针对性。单元整体教学的另一特点是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追求面面俱到。因此,单元整体预习指导必须结合年段特点、单元特点有所侧重。

(3)倡导开放性。单元整体预习基于整个单元,容量大、难度高,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的同时也应该给学生更自由、开放的预习空间,在预习要求上,教师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能力,给出阶梯式的预习任务。

(三)重视预习检查

预习检查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以便在预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预习检查是学生预习成果的展示,在教师的肯定、激励和预习检查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还可以在班上开展“预习之星”评比等活动,激励更多学生认真主动地进行预习。预习检查的形式也有很多,可以课前检查,也可以课上检查,既要检查学生书上的批注,也要检查学生朗读、概括、复述等情况。如果是借助预习单进行预习的,还可以通过批阅预习单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不管是何种形式的预习检查,都要强化目标意识,只有紧紧围绕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检查,才能取得实效。

教师在完成预习检查的同时,已经完成了该课第一课时的教学,这种以预习成果为起点,把预习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的方式,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这样的课堂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培养,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

学习也不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情,新的教育形式要求教学要将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预习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更是一种教学理念。需要师生建立“先学”的理念,需要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的过程中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吕映.小学语文教学技能实训.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预习指导语文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