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养德”之我见
2018-04-18徐同普
徐同普
【摘要】艺术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途径和重要内容。美育是现代教育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是一种心灵体验,它可以使人自信,也可以使人自重,更可以使人自强。通过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可以升华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课不仅教给学生美育知识,而且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开展优化教学,在乐中施教,在教中寓乐,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操。
【关键词】美育 德育 “以美养德”
一、浅析“以美养德”内涵及其意义
所谓“以美养德”,就是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初步形成一定的审美修养,让学生在对美的感悟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与志向追求,逐步形成社会所需要的良好品德,在审美体验中提升人文素养,并将德育教育渗透于美术教育中。以艺术为纽带,寓德于美。通过美术教育的渠道,激发学生热爱美、发现美、创造美、追求美的要求。以“美的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感恩教育、美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等,让学生在感受美、创造美的同时炼之以志,导之以行,实现德育的内化。
二、在美术教育中加强学生品德熏陶的途径
1.在文化背景中学习美术。美术课堂应渗透人文之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讲授与学生被动接受的知识学习,而采取多种途径,积极探索,让学生主动地去欣赏、发现、体验人文之美。美术教育在学习基本的美的体验与法则外,还应坚持以人文素养为核心内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关怀,人在社会中的认识与体会,尊重个性的选择与发展,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素养。通过美术教育,来提高学生对美术的鉴赏能力,感悟美,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求知态度。
2.在美术课堂上加强德育渗透。在高中美术课的教学中,对学生加强德育渗透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美术欣赏课,二是绘画技法课,即通过欣赏、鉴别美等审美教育和表现美、创作美等课业实践来实现。美术是用来传达情感和艺术的,通过对美的作品的欣赏,人们可以从中获取巨大的内心愉悦感。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及审美修养的提高和培养,在课堂上对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增强美术欣赏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例如,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使学生对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基本了解,使其对祖国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形成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理解、领会和感受传统艺术的美。通过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3.开发美术课外课程资源,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美养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要大力开发美术课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身边的美术资源、美术硬件设施、丰富的网络美术资源等来丰富美术学习。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促进其造型能力、空间想象力、审美能力以及艺术鉴赏力发展的主要阵地。美术课要让学生与生活直接对话,让学生理解生活、反思生活、揭示生活并发现生活中的美。在一切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术学习更是如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精神动力,可以通过课外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对美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学就容易了。美术课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学习,还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写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陶冶情操。在学习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意识。美术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就要拓宽美术欣赏教学领域,更要扩展美术欣赏教学手段。
我们在新课程实施的同时,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或校外艺术活动。坚持“加强艺术感染、注重艺术熏陶、增加艺术积淀、促进艺术升华”的思路,让学生在“学、练、演”的过程中,提升艺术品位。
三、结论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门特殊学科,它不仅能传授知识,培养艺术技能,还是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学科。美术教育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感化人的心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调协的作用。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通过欣赏优秀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欣赏作品是美术学习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作品"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欣赏能力才会不断提高。教師可以适时普及一些美术基本知识,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不断地欣赏与评价中,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肖子刚.浅谈高中阶段的美术教育.大舞台,2012,(01).
[2]崔征.对传统教育的辨证思考.才智,2012,(06).
[3]白新专.《美术》教学新方法探讨.教育教学论坛,2012,(15).
[4]张小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科学大众,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