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范读,让学生读得更有味

2018-04-18杨传海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8年3期
关键词:范读个性情感

杨传海

[摘 要]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很少范读。其实,范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解读,把握文本的情感,并通过对朗读技巧的处理,使自己的范读有“形”、有“味”、有“神”,为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助上一臂之力,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范读;个性;情感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7-0039-01

受多媒体普及应用以及课堂上要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理念的影响,语文教师感到越来越困惑:如今的语文课堂还需要范读吗?笔者认为,无论课堂教学如何发展,范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那教师怎样进行范读指导呢?

一、亲历实践,让范读有“形”

教师范读的目的就是给学生呈现一段文字朗读时应有的语气、语调、情感等,使学生能揣摩出朗读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因此,要想使范读作用最大化,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进行朗读。只有这样,范读才有“形”,学生才有可模仿的对象。

如,教学苏教版的《做一片美的叶子》一文,由于学习经验较少,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只是能够把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下来,而对课文所隐藏的内涵很难表达出来,也缺乏真情實感。这就需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对如何朗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怎样通过教师的范读来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呢?在范读的时候,教师要紧扣文本语言,抓住文本中抒发作者情感的词语进行范读,使学生对“如何读”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如,对“远远望去,那棵大树很美”这句话,教师就要抓住“很美”,把作者对大树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在范读时抓住语言所表达的情感进行示范,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这样,学生在听完教师的朗读后,觉得朗读是要讲究方法的,是有“形”可依的,在自己朗读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自如了。

二、个性放飞,让范读有“味”

色香味俱全是人们对美味佳肴的最高评价。由于自己的人生经验丰富,在课前又深入解读了文本,同时还进行朗读练习,因此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能融入自己深厚的情感,加上朗读技巧的把握到位,自然会产生声情并茂的效果。对同样的课文,学生的感受与教师自然不同。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范读的有效引领下进行有滋有味的朗读。

如,在教学苏教版《燕子》一课时,我先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全文朗读一遍。这时,学生不由地沉浸在文本创设的情境中。由于这篇课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以及对美好春天的赞美之情,因此,在学生朗读的时候, 我并没有对他们的朗读提出统一的要求,而是鼓励他们领会教师的范读技巧,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为基础,把自己对课文的独特体会读出来。只有教师的范读能够激发起学生的朗读兴趣,让他们在朗读中张扬自己的个性,课堂教学才更有魅力。如此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得入味,具有自己的个性色彩。

读出个性、读出精彩是阅读教学的最高追求。在阅读教学中,虽然有了教师的范读作为参照,但并不意味着学生要完全模仿教师的语调、语气来朗读,而是要学生能够从教师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受到熏陶,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超越教师的心理,这样的朗读才会更加有滋有味。

三、情感碰撞,让范读有“神”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范读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自身与文本思想情感交流碰撞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真正地敞开心扉,用饱满的热情去实现与文本内容的拥抱、对话以及心灵的碰撞。如此范读,才能具有神韵,使学生不由地被熏陶、感染。

如,教学苏教版的《二泉映月》一课,在朗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倔强的呐喊……”这句话的时候,许多学生虽然能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目标,但很难读出这个句子所流露出的情感。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读出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教师在范读“深沉的叹息”时就要读出阿炳那种无奈的心情,在范读“伤心的哭泣”时就应读出阿炳伤心难过的心情,在范读“激情的倾诉,倔强的呐喊……”时就应读出阿炳不对命运低头的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碰撞与交流,读出最佳的效果。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由于学生在朗读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教师通过范读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与引领。如此教学,能有效降低学生的朗读难度,使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真正认识到范读的价值,并灵活运用,才能使学生的朗读水平更上一层楼。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范读个性情感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情感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