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生动课堂 提升教学效率
2018-04-18邢瑾
邢瑾
[摘 要]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重要,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寻找生动有趣的话题,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
[关键词]生动课堂;教学效率;情境;话题;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9003201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生动有趣,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打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现和大家共同分享、探讨。
一、情境生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
创设生动有效的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关注课堂教学,而且可以使学生易于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生動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教学“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时,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黑色塑料袋,里面装有两个白色乒乓球和一个黄色乒乓球。当我拿着这个黑色塑料袋走进教室的时候,很多学生立即被它所吸引。在学生的窃窃私语中,我向学生介绍游戏规则:每人摸出一个乒乓球,记录球的颜色后放入袋子中,每次摸球之前先将袋子中的乒乓球搅拌一下,重复摸20次,记录下这两种颜色的乒乓球各被摸到多少次。学生在兴致勃勃地玩游戏并收集到相关的数据之后,他们的话匣子打开了,最终学生认为袋子中一定有两个白色乒乓球和一个黄色乒乓球。我追问学生原因的时候,他们能结合实验的结果进行判断:袋子中只有三个球,因为摸到了两种颜色的乒乓球,说明袋子中的乒乓球有两种不同的颜色;摸到白色乒乓球的次数是14次,摸到黄色乒乓球的次数是6次,可以断定白色乒乓球是两个,黄色乒乓球为一个。创设这样的游戏情境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和推理。我想,这样的学习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事实上,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教师可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兴趣盎然地探究新知。
二、话题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参与
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话题,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充分有效的交流中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平均数”一课时,我围绕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一个游泳池的指示牌上面标注“平均水深为1.1米”,小华身高为1.2米,他在游泳池中游泳有没有危险?(2)装配车间工人的平均工资为3500元/月,王叔叔上个月的工资为4300元,会不会是公司的会计搞错了?(3)讲西班牙举行“猜牛的体重赢大奖”的故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些话题的指引下,学生从平均数的角度出发来理解这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与其他同学探讨交流,形成了统一的意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对平均数的感知从表层到深入、从模糊到清晰,有效深化了他们对平均数的理解。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学生有话想说时,他们才会深入、充分地进行交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寻找一些适切的、生动有趣的话题,促使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有效。
三、问题生动贴切,击中学生盲区
现在的数学课堂,很多数学知识都让学生自己去看、去做、去领悟,长此以往,有的教师陷入了另外一个误区——认为课堂上应该杜绝讲授,其实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生陷入知识盲区时,教师应当用生动贴切的讲解来消除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认识负数”一课时,我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明参加学校组织的体检,医生在他的体重一栏记录为‘-5,这是怎么回事?”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展开交流,因为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有限,所以只有少数学生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其他学生即便听到同学的想法后还是无法理解。针对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想一想负数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讨论、补充和完善,最终明白负数是指小于0的数。“那么人的体重会小于0吗?”我追问道。“问题出在哪里呢?”在这样的追问下,学生逐渐明白了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0”只是一个标准,并不是决定意义上的“0”。这样进行交流,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直觉,善于直击核心概念,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建立正确的知识体系,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他们展现真实的自我,收获更多的知识,累积更多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