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伟人故里大美来

2018-04-18易小兰

湘潮 2018年3期
关键词:湘潭红色旅游全域

易小兰

随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湘潭市主动审时度势,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伟人故里、大美湘潭”,打造全域旅游,提出“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的旅游发展思路,把红色旅游摆到战略地位,发挥优势,积极借势,用好资源,体现特色,推动红色旅游与诸多产业融合发展,发动全民共建共享,开发和提供更多层次、更人性化、更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交通发展带来旅游新时代

交通发展凸显旅游区位优势。旅游发展,交通先行。湘潭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湘潭在交通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更多,截至2017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291亿元,年均增速达30%以上,成为全省第一批创建全国“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的市州。

在湘潭,综合路网日臻完善。沪昆高铁设站九华、韶山;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潭段投入运营;长湘、长韶娄等高速公路建成……高铁、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建设齐头并进,形成了湘潭“六纵七横三支”的纵横交错、互联互通、城乡一体的综合路网体系。

在湘潭,城市主干线全面拉通并提质改造。市内湘江风光带已建成,河东大道路面完成改造,莲城大道九华段、熙春北路延长线、芙蓉大道等道路主路面建成通车,提质改造了羊咕大道、广云东路等重要通道,打通了3座大桥河西桥头、沙子岭等交通堵点,火车站南广场、沪昆北站广场、长株潭城际铁路站广场投入使用……湘潭正在以全新的姿态迈入普铁、高铁、城铁“三铁时代”,迎接四方游客的到来。同时,湘潭深化城市精细管理,开展道路临街立面整治,切实治理城市拥堵,重拳整治交通违法行为,并加快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改善农村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创造宜居宜游环境。

在湘潭,客运供给服务不断优化。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对全市站场进行改造,对客运设备及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提升全市道路客运行业监管水平和服务水平;对公共交通提档升级,市内有公交车1172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044台,占总数的89%,万人拥有量达14.02标台,出行分担率达38%;对湘潭客运供给服务全面推行以“公司化管理、公车公营模式”为核心的改革,政府依法收回到期的出租车经营权并重新进行配置,以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为主要依据面向有资质的企业法人公开招投标;深入开展“公交车、出租车为民优质服务示范岗位”评选活动,创建“伟人故里”示范线路,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营造了创先争优、文明经营、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

在湘潭,智慧交通广受好评。湘潭交通率先推出了省内首个集成各种公共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出行信息服务平台——“湘潭交通手机APP”,实现了“人车相约”的全新公共交通出行模式,并拓展了官方微信、网站、12328热线电话等多种服务渠道,系统功能逐步完备,用户体验显著改善,系统已累计发展用户超过20万,大大提升了湘潭公共交通的服务品质。

今天的湘潭,处于湖南长株潭城市群综合发展中心地带,依托强大的交通网络,旅游区位优势日益凸显:湘潭市区距京广高铁仅20 分钟车程,距离黄花国际机场仅40分钟路程;韶山景区距省会城市长沙90公里,从长沙到韶山开车不到1小时,坐高铁只需20分钟;韶山距刘少奇故居37公里,距彭德怀故居50公里,都只有几十分钟的车程。交通的便捷,推动了旅游市场的发展,星级旅游饭店、知名酒店、特色鲜明的旅游客栈遍布城乡;凸显城市特质的高端旅游商品住宅、时尚酒店、产权酒店不断开发,并适度开发出旅游度假别墅和商务住房;突出发展本地特色餐饮企业,在市区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餐饮一条街”,推出一批本土美食品牌;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旅游厕所等,同时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美誉度,促进旅游业发展。

美丽的滨江风光带

湘潭市全力打造一座“干净卫生之城、整洁有序之城、畅通便利之城、品质品位之城、精到精致之城、心齐气顺之城”。这座城市正在成为湘潭人民更有舒适感、更有归属感、更有自豪感的美丽家园。

在城市,湘潭投入100多个建设项目,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其中不少是民生实事类项目和环保类项目。通过扎实开展市容环境“六项整治”,解决交通拥堵、拆除违法建筑、实现拆墙透绿、改造老旧小区、消除照明暗区、提质市管公园、打造精美示范社区等。城市环境美了,草绿了、树青了、灯亮了、路通了,人们走在街上、漫步在公园、生活在小区,无不感到心情更好了,幸福指数越来越高了。

在农村,湘潭重点整治环境卫生,以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际主干线、主要旅游线路、湘江两岸等为重点,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区、示范片、示范村。花石、梅林桥、银田、昭山等美丽乡村引人入胜。农村旧貌换新颜:道路村村通,农居改造户户美,环境卫生更是大变样,垃圾池改扩建并配置垃圾分类箱,特别是部分景区和乡村的旅游厕所发生了很大变化,让人们感到干净舒适、方便实用。如今,城里人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到美丽乡村去,住农家乐、吃农家饭,赏荷花看油菜花,已成为一件美不胜收的乐事。

打造精美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了湘潭全域旅游的发展,也全面释放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效应,活跃了城市经济,也富裕了村民。2017年10月28日至29日,以“伟人故里、大美湘潭”为主题的湖南·湘潭动漫嘉年华暨首届旅游节开幕式盛大举行,四方宾客齐聚湘潭,共享全域旅游发展成果,领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和红色故土的独特魅力。这次活动首次实现了动漫与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旅游+运动、旅游+文化等理念为公众认可和接受,也为湘潭迎来了更多的发展项目。

融合开发推动旅游新发展

湘潭是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发源地之一,中国红色文化的摇篮,自然生态环境优美,人文资源与山水资源交相辉映。湘潭市注重开发特色旅游,尤其是红色旅游早已在全国首屈一指,形成了精品景点和线路。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旅游意识的不断增强,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湘潭旅游走融合发展之路就成为了必然选择。为此,湘潭市突出全域旅游,重点打造世界红色旅游重要目的地。在“锦绣潇湘”大格局中,以“三山两水一湾”(韶山、昭山、隐山;水府旅游区、湘江旅游带;窑湾文化旅游街区)为重点,开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景点,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从而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其中,韶山市以发展红色旅游为重点,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湘潭县以“一片两点”(白石——梅林橋一片,花石、石鼓两点)为重点,规划保护好隐山,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湘乡市以“一山一水两镇”(大东山旅游区、水府旅游区、壶天镇、棋梓镇)为重点,发展红色旅游、休闲旅游;昭山示范区以山市晴岚为重点,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雨湖、岳塘、湘潭高新区、湘潭经开区和综合保税区以窑湾历史文化街区、竹埠港工业遗址公园等重大旅游项目为重点,发展工业旅游、都市和城郊休闲旅游、购物旅游。

湘潭拥有厚重的历史人文资源。湘潭文明久远,人文精神独特。自唐天宝八年(749)移湘潭县治于洛口(易俗河镇),湘潭已有1268年的悠久历史。宋代,作为商业城市中心的湘潭城区开始兴起。两宋时期,境域内经济文化取得较大发展,占城稻被引进,莲藕得到发展,湘潭成为全国产粮基地之一和久负盛名的莲乡。明中后期和清乾隆、嘉庆时期,湘潭经济社会得到较大发展,商贸繁荣,店铺林立,货物云集,商贾汇聚。故湘潭有“小南京”“金湘潭”之称。湘潭县被称为“天下第一壮县”,湘乡形成了“三街九巷十八弄”的商业街格局。时至今日,当年留下的千年雨湖、北五省商人云集的会馆关圣殿、历史文化古镇窑湾等景点和遗址遗迹,已成为湘潭昔日繁荣的见证。湘潭地灵人杰,人物辈出,胡安国、曾国藩、齐白石、杨度、黎氏八骏等是湘潭历史上杰出的代表。湘潭更是伟人故里、红色圣地,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和罗亦农、彭德怀、黄公略、谭政、陈赓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其中,湘潭县境内15个,湘乡市境内19个,韶山市境内38个,雨湖区境内25个,岳塘区境内6个。同时,湘潭还拥有重要党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7个、重要党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22个、革命领导人(重要人物)故居25个、烈士墓21个、纪念设施18个。而且,湘潭还有具有全国影响意义的红色资源60多处。湘潭红色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竞相涌入。

近3年来,湘潭市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方向,推动旅游资源融合开发,突出伟人故里品牌优势,深度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着力促进文化融合、农业融合、科技融合、生态融合、区域融合,形成具有特色的多种融合发展模式。韶山核心景区提质改造,乌石彭德怀纪念园扩建,东山旅游景区打造一新,昭山、万楼、盘龙大观园等景点令人眼前一亮,梅林桥现代农业公园、湘锰国家矿山公园建成,东台山、白石、仙女山、褒忠山等国家级森林公园正在抓紧建设,九华湖、木鱼湖、湘江风光带、桥头公园等城市景观已向游人开放,银田、棋梓、花石、壺天等特色小镇及一批特色旅游名村推出,红色旅游与传统观光、生态、乡村、都市、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满足了游客多元化、个性化、散客化的旅游消费需求,同时带动了农业、加工、建筑、商贸、交通、文化等关联产业发展,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十二五”期间,湘潭全市共接待游客近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00多亿元,旅游经济总量5年实现翻番。其中,韶山市每年吸引40多万人次参观学习、休闲旅游,带动3000多名农民就业增收。2017年“十一”黄金周恰逢中秋佳节,湘潭全市共接待游客790.73万人次,同比增长23.46%,实现旅游总收入27.7亿元,同比增长55.11%。

在湘潭,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前往韶山、乌石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人们纷纷向毛泽东铜像、彭德怀铜像敬献花篮,表达深切怀念之情。10月29日,45名“八千湘女”代表来到韶山,共同追忆红色岁月,缅怀一代伟人毛泽东。随后,她们又到湘乡毛泽东、陈赓、谭政、易礼容等革命前辈曾经就读的东山学校旧址、新恢复的陈赓故居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同时,坐落在湘潭市政中心的湘潭党史馆也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窗口。

湘潭市全面整合开发旅游资源,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湖湘文化、白石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成功创建了韶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东山书院等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两个旅游强县、12个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点)及一批特色旅游名镇名村,并获批为全国唯一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全国首个红色旅游国际合作创建区。正快步迈入全域旅游时代的湘潭,红色旅游产业链条不断拉长,各种旅游资源深度融合,企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宽,旅游业与工业、农业、文化、体育、教育、养老、信息等产业实现对接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复合型旅游产品和线路,极大地提升了红色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发挥了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和引导作用,进一步推动了红色旅游持续健康发展。湘潭旅游走融合发展之路,发挥优势,应对竞争,转型升级,融出了活力、融出了价值、融出了效益,“伟人故里、大美湘潭”的无限魅力正在日益彰显。

猜你喜欢

湘潭红色旅游全域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湘潭八仙桥都市民俗活动空间调查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急救知识普及
湘潭:天生C位
联合全域作战:美军军力新引擎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发布
全域旅游嘉年华我在黔南等你!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