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贸易保护背景下中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研究

2018-04-18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8年2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

龙 恒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1 中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发展的现状

1.1 规模已居世界第一,持续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总量规模大幅增加,增长值约占GDP的1/3,已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支撑产业。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制造第一大国[1]。

1.2 产业结构不断改善

工业内部各行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得到快速扩张。政府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升生产过程的技术投入,在促进企业效益提高方面成效明显。

电器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两大典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比上年快速增长,发展趋势较平稳。同时高铁经济的发展也说明我国制造业的科技含量在不断提高,制造业效益明显提升。

1.3 技术创新投入不断增加,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工业制造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创新水平差距缩小,整体产业创新能力增强,正在向引领式创新转变[2]。

衡量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量,一般选择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R&D经费投入强度是指R&D经费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可以反映技术创新的能力。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知,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R&D经费内部支出显著增长,说明我国大中型高技术产业对R&D投入重视不断提高[3]。

图1 2000—2015年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R&D经费和人员情况

2 中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

2.1 技术创新不足且R&D投入地区差异大

中国的制造业一直专注于创新而不是在自己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致使产品同质化严重,核心和关键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

从内部来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度等条件的不同,我国R&D经费支出的地区明显差异制约着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我国区域研发投入的不平衡不利于产业在区域之间的转移和升级[4]。

2.2 产业结构不合理

“十一五”以来中国制造业的产业结构虽有很大改善,但整体上还是存在严重缺陷,表现在以低端制造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总产值占比高。制造业技术水平的提升主要依靠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高新制造业规模有限,对行业整体的带动力不足[5]。中国制造缺少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位于价值链的低端,附加值较低,增值能力差,很难支持制造业的持久发展和贸易优化升级。

2.3 节能减排力度有待加强

中国的能源结构虽不断改善,清洁能源消费量同比增长明显,但传统能源消耗占比仍较高。因此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推进制造业的绿色转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合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减少和节约全国的能源消费具有重大意义[6]。

3 促进中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3.1 优化结构,适应市场需求

要推动制造业结构由传统的“平推式”向“立体化”发展,即由单纯的规模扩张转为以技术创新为引导的产业结构深化,促进各产业生产的高端化和精细化,以差异化战略提升竞争优势。一方面,通过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规模效益,推动区域性产业集群建设,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强化创新并提高企业生产的全球价值链高度。另一方面,盲目的过度投资带来大量重复建设,严重的产能过剩直接影响到中国工业制造的产业竞争力[7],但是“过剩”不意味着“落后”,现阶段相对过剩的产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中中亚、南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化解,企业也应积极寻求自身发展方式、观念的转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掌握市场信息的前提下理性投资,促进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的技术驱动转变[8-9]。

3.2 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缺少核心技术是中国工业制造转型升级的一大缺陷,应当加速建设以政府投入为辅、企业投入为主,金融支持、外资和社会投资补充的科技投入体系,将产学研相结合,大力引进高素质科技创新型人才,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主体作用,树立技术和产业优势[10];建立行业、技术标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奖励力度,创造良好科技创新环境;立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通过消化吸收再学习促进内源性的技术创新,开展后续商品化的技术研发,把握工业制造发展的先进趋势与主导话语权,提升国际竞争力[11]。

3.3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云计算、大数据的背景下,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专业化服务部门,提高生产性服务业要素投入质量和效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和竞争点,充分部门的外溢效应[12]。通过信息技术、服务金融等高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结合,打造“生产+服务+管理”一体化,促进工业制造由“制造”向“智造”转型。

3.4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策环境

政府应实现职能改变,由“经济建设”转变为“大众服务”,消除体制性障碍,创造健康有力的市场环境、监管制度、政策环境[13]。政府应结合工业制造转型升级的历史必然发展趋势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相关措施与政策,加强政府财政支出对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关键发展领域的投入[14];改善宏观金融环境,优化资本结构,促进金融主体的多元化,制定一套完整独立的工业制造相关行业的融资信贷政策,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税制改革,降低中小企业的税务负担。

[2]国务院.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S].2011:12-30.

[3]王宗佐.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5.

[4]邱兆林.中国巧造业转型升级中产业政巧的绩效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6.

[5]马洪福.技术创新对制造业升级的作用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5.

[6]鞠成江.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基于产业关联的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7]王小悦.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5.

[8]孙宁宁.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济南:中共山东省委党校,2014.

[9]易玉宇.新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10]王莉.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4(2):140-145.

[11]封媛嫄.经济危机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及应对措施[J].特区经济,2010(1):206-208.

[12]闫星宇.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2(8):58-60.

[13]白瑞雪,翟珊珊.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十二五”时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2(4):94-98.

[14]赵文成,赵红.基于产业价值链的我国制造业竞争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8(9):54-59.

猜你喜欢

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税收政策对东营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及意义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回暖与升级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