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性护理在颅脑损伤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2018-04-18谈万兰

关键词:预防性颅脑血栓

谈万兰

(江苏省扬州友好医院重症监护室,江苏 扬州 225261)

颅脑损伤属于常见外伤疾病,失足跌倒、高处坠落及交通事故等,均是导致此病症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引发患者出现脑疝、脑水肿及精神障碍等症状表现[1]。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出现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对此,给予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对并发症的改善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探究预防性护理的应用情况,做报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的颅脑受损及脑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资料,依照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3~68岁,平均(46.5±2.3)岁,5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16例硬膜外血肿,-例脑内出血并脑挫裂伤;研究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4~69岁,平均(47.3±2.4)岁,4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外血肿,10例脑内出血并脑挫裂伤。两组患者的颅脑受损类型、年龄及性别等临床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即心理疏导、药物指导和基础护理等。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预防性护理干预,初步评估患者的基本资料,并为患者制定最佳的预防护理方案:①功能锻炼:对无法下床活动患者,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行关节内外翻转运动和屈伸运动,其中包括:踝关节与膝关节;对能够下床活动患者,医护人员需依照其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散步或者打太极拳等,每次运动量需在患者自身承受范围内。对昏迷患者,医护人员需定期按照患者肢体,包括比目鱼肌与下肢腓肠肌等。②饮食护理:叮嘱患者的食用高纤维食物,从而能对肠蠕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使便秘情况的发生下降。嘱咐患者膳食搭配均衡,少食多餐,戒烟。③心理护理: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时常鼓励安抚患者,告知患者配合护理干预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性,从而能提高临床护理配合度。④保护血管:行穿刺操作时尽可能做到轻、准、快,禁止下肢位置穿刺,并尽可能不反复穿刺于同一静脉位置。安全管理予以加强,防止坠床、跌倒等情况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胭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比较观察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患者胭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

研究组患者的胭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胭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s,cm/s)

表1 对比患者胭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s,cm/s)

组别 胭静脉血流速度 股静脉血流速度对照组(n=30) 15.19±3.21 20.29±3.81研究组(n=30) 20.49±4.11 26.69±4.51 t值 6.567 5.937 P值 0.001 0.001

2.2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肺栓塞4例,占其比例13.33%;深静脉血栓4例,占其比例13.33%。在研究组30例患者中,未有患者出现肺栓塞和深静脉血栓情况。两组相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6,4.286,P<0.05)。

3 讨 论

颅脑损伤是外科常见病,其发病部位多以颅骨、头皮为主,易引发患者出现脑疝、脑水肿和精神障碍等症状表现。有研究报道显示,颅脑损伤患者及早住院治疗,能对其病情恢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深静脉血栓是颅脑损伤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常出现的一种并发症,能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严重者还会发生死亡[2]。本研究以我院接收的颅脑损伤6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经以入院时间顺序的先后将其分为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行预防性护理的研究组,从其结果中可知,对照组患者的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研究组,而胭静脉血流速度、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相比常规护理,预防性护理干预的应用不但能使治疗治疗得到保证,而且还能使肢体深静脉血栓率的发生下降[3]。因为饮食护理干预的应用可有助于血流速度的改善,能使深静脉血栓产生的风险减低;行心理护理使血液高凝状态下降,降低刺激性因子的分泌;功能锻炼的实施能使因神经损伤造成的后遗症降低,加快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康复。

总之,将预防性护理用于因颅脑损伤出现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中,既能深静脉血栓的产生予以抑制,而且对患者病情恢复也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1]潘聪云.预防性护理在颅脑外科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51-52.

[2]万晓芳.中西医结合护理在预防脑外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7):73-74.

[3]刘媛萍.普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和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5,2(3):105-107.

猜你喜欢

预防性颅脑血栓
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常见故障处置及预防性维护实践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法研究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2015款奔驰R400车预防性安全系统故障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预防性维护探索与实践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中医药辨证治疗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