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束庆龙的油茶扶贫志

2018-04-18柴帆

中国农村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舒城林农油茶

本刊记者|柴帆

左为束庆龙

三月的北京,天气阴晴难测。束庆龙回国的时候,正赶上春分,北京难得有了一回春天的样子,艳阳高照,天空也一片蔚蓝。刚从英国回来的束庆龙在首都机场的候机室,趁着等候转机的间隙,他打电话给本刊记者说有三个小时的时间,可以聊一聊关于他的故事。

几年前,皖西老区的群众口口相传,上面要派个教授下来搞扶贫。山洼里来个教授是一件新鲜事,人们议论纷纷,“文秀才”不待在课堂里好好讲课,到山区来做什么,有人说是“镀金”,有人说是“下放”。

异类教授

在大家的议论声中,束教授来了。教授的名叫束庆龙,如果没有接触过他,光看照片,很难想像他曾担任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木病理学会理事,现在是安徽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安徽林业科技》副主编,安徽油茶首席专家。

束庆龙这次来到皖西老区,对他而言也并非偶然。他的家乡就在大别山的老区舒城,贫困山区里长大的他,少时吃了不少苦,走出大山后,立起了一定要用知识改变家乡,摘掉“贫困”帽子的壮志。为此,在选派之前,束庆龙就经常自己到皖西大别山地区进行考察,寻找帮助家乡脱贫的法子。

2014年,安徽省科技厅在全省选派科技人员到“三区”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农村科技服务。作为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束庆龙被选派到安徽舒城进行科技扶贫。

束庆龙说:“舒城是我的出生地,也是安徽油茶种植面积最大的县,那里漫山遍野都有油茶,从幼时起,我与油茶开始接触,到现在开始自己研究油茶,可以说,油茶伴随与见证了我的成长,舒城的油茶管理太差,产量太低,所以我想去改变它。”

在舒城服务期间,束庆龙被聘为该县实施富民强县行动的首席专家。他积极帮助规划、设计,构建示范带动与推广相结合,技术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的油茶科技服务模式。

据舒城县科技局原成果股股长方成俊介绍,束庆龙和他的团队分别在油茶良种选育、壮苗培育、早实丰产林营造和高效复合经营四个方面取得省级技术成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油茶生产技术体系。先后选育出油茶良种15个,主持项目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市、县科技进步奖5项,取得省级技术成果10余项。主编出版《油茶栽培技术》、《中国油茶》等培训教材2部,每年都被六安市科技局评为专家大院优秀专家、优秀科技特派员,获得国家“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安徽省“油茶生产先进个人”等称号,为山区林农增收致富做出重要贡献。

从选育油茶良种开始

关于如何从事油茶研究,束庆龙说:“大约在2000年前后,国内外研究发现,茶油是世界上最富营养与健康价值的食用油,而我国又是植物食用油依赖程度高达60%的国家,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油茶涉及到国家粮油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等重大民生问题,我从事林业几十年,从未发现那个树种有油茶这么重要,因此爱上了油茶。”

束庆龙发现,茶油的市场需求很大,而安徽地区土壤气候又适宜油茶树种植,经过多番调研,他把目光聚焦到油茶产业上,立下了“油茶扶贫”志。

2005年,六安市在全省率先创建农业科技专家大院,束庆龙担任该市经果林科技专家大院舒城分院首席专家。2008年,束庆龙成为安徽省首席油茶专家,彼时的束庆龙,开始实施他的“油茶扶贫”计划。

安徽省虽然是油茶种植大省,但是在油茶良种上却是空白,现有的油茶多是品种混杂、产量低的老油茶。没有良种,就没有竞争力,束庆龙决定从选育油茶良种开始。

束庆龙考察油菜基地

为了解决当时无良种可栽的问题,2006年,束庆龙主持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油茶良种选育与快繁技术研究”。他首先在舒城10多万亩的油茶林中,通过反复筛选,择出挂果多、大小年不明显的12株单株,又把这12株移栽到实验地进行观察,记录他们的生长性状和抗逆性,最后决选出4株“早实、高产、抗病、耐寒”的最优单株,加以培育,这就是安徽首批油茶良种“大别山1-4号”的诞生过程。

束庆龙表示,改良后的油茶良种,“大别山1-4号”平均亩产茶油达到50公斤,而此前的老油茶树每亩只能达到4-5公斤,足足产油率提高了10倍。

有了自主培育的良种,束庆龙又开始钻研培植技术,让良种变苗木。解决成活率问题是第一道关口。束庆龙常听到农户反应,油茶苗成活率不高,影响了利润,挡住了脱贫步子。为了搞清楚影响成活率的因素,束庆龙多次到田间地头,进行大量调研分析,最终得出了成活率低的两大原因:一是裸根苗水分供应不足,使得主根深扎,须根较少;二是容器苗或因育苗工艺不合理引起窝根,或因容器袋过小,使苗木后期空间不足而生长瘦弱。

对此,他提出“半裸根育苗”方法,前期实行容器育苗,半年后移栽到大田稀植,加强水肥供给,诱导油茶苗的须根发育,强壮苗木的根系,使栽植成活率高达98%左右,相比之前成活率提高了20%以上。

束庆龙说:“我一进入到油茶基地就比较兴奋,喜欢给林农找问题,认为能帮助林农解决一些问题是最值得高兴的事。”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有了良种壮苗之后,束庆龙又开始琢磨如何实现早实丰产,让林农更早、更多的获得经济效益。为此,他和他的团队总结出“挖大穴、深施肥、薄膜覆盖、浅栽高培土、及时抚育管理”等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他的人生理想

“既然选定了油茶产业,就要让农民相信这行可以致富,这需要用科技驱散笼罩在这个产业上的乌云”。他常戏称自己的扶贫方式为“拨云法”,意思是解开困扰油茶产业发展的难题,让人看到靠油茶致富的希望。

舒城是油茶老区,山上百年以上的老油茶树都生长的很好,当地老百姓有栽植油茶的传统和习惯。“我们在科技推广中发现,越是栽植的老区,老百姓思想越是顽固,他们自认为有经验,对一些新的技术和理念不容易接受,一些很好的技术和理念他们就是不愿接受。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采取反复培训、大量举例、试验示范、以点带面等多种措施,逐步使他们真正认识到新技术所产生的作用和带来的效益时,他们才会接受和落实。”束庆龙说。

束庆龙经常给基层的林业技干、村干部和油茶户培训授课,到各地油茶企业、山头去指导。从油茶品种选择、栽植、施肥、病虫害防治到油茶籽采摘,后期怎么抚育管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大家。

舒城县河棚镇岚冲村的油茶种植大户程义民说:“以前认为油茶是懒庄稼,现在听了很多次束教授的讲座,开始了精细打理,从低产林改造、病虫害防治等抚育措施、产量提升了好几倍,现在一年的油茶收入要比过去多10000多元。”

舒城县新德利油茶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010年租赁当地林农山丘土地371亩,全部发展种植油茶,以前管理粗放,苗木长势较差,经束教授多次现场指导,合理的间伐、疏密、整形修剪、有效的土肥管理等抚育管理,鲜果的产量明显提升,每亩增收挂果500多斤,为联合社贫困成员提高经济效益近700元。

拨云是为了见日,舒城的油茶产业日渐兴盛起来,束庆龙的扶贫效果也在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靠油茶树致富脱贫的路子。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来,舒城县新增起来的油茶大户达到4000多户,靠油茶脱贫的约1600多户。

束庆龙表示:“目前,安徽油茶产业已经进入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问题也不少,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我计划认真总结近10多年来油茶生产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形成图文并茂的资料,印发给广大林农,使油茶生产水平达到进一步提升,使林农在油茶产业中达到更大的利益。”

从山洼里开始的油茶扶贫实验,到县、市、省,现在辐射到省外,束庆龙的扶贫故事传的越来越广,外省人也开始向他取经。他应邀为国务院扶贫办对江西井冈山、陕西商南县等山区进行油茶生产指导。同时,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随时接受省、内外油茶种植者的技术咨询。

在帮助老家发展油茶产业的同时,扶贫成了束庆龙新的主攻研究领域。他说,今后5年,要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如何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发展上。把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主持的项目和资金打包整合为“一揽子”扶贫计划,全部倾注于扶贫事业。

对于扶贫,束庆龙说:“扶贫要深入生产现场,认真调研和耐心讲解,一直到农民满意为止,不能走马观花。扶贫一方面使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得到很好的发挥,为社会做出了自己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使自己在生产中发现很多问题、学到不少知识,使自己的专业得到不断提高。并且,科技扶贫可使农民能学到一些技术,能显著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技术本领,比经济扶贫更加持效。”

人物档案

束庆龙 男,1952年4月生,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木病理学会理事;安徽省林学会副秘书长。1976年毕业于安徽农学院林学系,留校任教。先后在东北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等进修学习;1993年5月-1994年5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新西兰Canterbury大学林学院合作研究1年;1998—2000年在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科同等学力研究生班学习,获得硕士学位。2001年6月晋升为教授。曾先后担任安徽农业大学森林利用学院林学系主任(1996/1-1998/9);森林利用学院副院长(1998/10—2000/11);林学与园林学院院长(2000/12—2007/7);调研员(2007/8—2010/11)等职务。担任中国林学会理事;中国林木病理学会理事;安徽省林学会副理事长;安徽省森林保护协会副会长;安徽省木本油料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植物病理学会常务理事。被聘为安徽省油茶首席专家;安徽省及六安市经果林科技专家大院首席专家;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专家。

猜你喜欢

舒城林农油茶
用一缕阳光擦亮我的舒城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河北省平原地区林农技术培训供需分析及发展对策*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家乡的油茶
中国油茶花开的春天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月下谁予璞玉来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