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政治周报》中看国共两党革命主张的变化

2018-04-17王高朋

法制与社会 2018年9期
关键词:变化

关键词 《政治周报》 国共关系 变化

作者简介:王高朋,河北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史。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289

学术界对于《政治周报》的研究成果虽不能说已经汗牛充栋,可至少可以说是满目琳琅。而以往关注者,似乎都是多对于《政治周报》发行来龙去脉的研究,但这些论文无一不是只将毛泽东同志创办《政治周报》作为一个很小的方面来研究。换句话说,很少有学者在研究《政治周报》的同时关注国共两党上层人物是如何利用《政治周报》来宣传自己政治思想的,而通过研究《政治周报》来寻找国共两党关系变化背后蛛丝马迹的,因此本文拟通过政治周报,来研究当时国共两党的政治思想的变迁历程。

一、共产党员在《政治周报》上对共产主义的宣传和对反动思想的批判

为了方便研究与此文论述,笔者先将《政治周报》大致分为三个时期,其中1-5期为初期,6-10期为中期,11-14期为末期,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政治周报》创刊人是毛泽东同志等共产党员,但是在最初的几期并未主动公开宣传共产主义,这一时期的《政治周报》多是政治报告、主义的争论和对西山会议派的批判,当然也有一些两党高层的个人演讲和私人信函登载。但这一时期,并未见共产党员在《政治周报》上对共产主义的宣传,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中,毛泽东同志将发刊理由归为“为了革命”,而对于这一理由,又显得过于宏大而使人不易明白《政治周报》的主要职能,毛泽东同志又进一步解释道“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这些毕竟是远大的理想,面对现实的革命需要,毛泽东同志又谈到“相反革命派宣传反攻,以打破反革命宣传,便是政治周报的责任”。

此时的《政治周报》虽未见有明显的共产主义宣传,但是,毛泽东同志等人还是通过另一种途径在变相宣传共产主义,在第一期里,毛泽东同志发了好多反驳假共产主义和向反共者反攻的文章。在杨坤如说共产主义只是简单地“三三三一”制,并在惠州城外张贴告示,说共产主义“何为共产?财产充公,贫富皆穷,造作好空,名曰重农,三三三一,其实不通。”面对别人对于广东省有没有“三三三一”制,毛泽东同志巧妙地在《政治周报》中回击到“有是有,不过还在杨坤如的告示上”。 在《颂声来于万国》一文里,针对潮梅绅学商联合会响应刘志陆的电报里污蔑共产党的“共产妖党,煽祸粤东”的言论,毛泽东同志讽刺他们,“处处不忘全世界,眼光何等远大”面对刘志陆要铲除赤化的雄心壮志,毛泽东同志接着讽刺到“颂声之来,一定可靠,万国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下面四国:英国、美国、法国、日本国”。 简单明了地说明了真正怕中国“赤化”的其实是帝国主义列强,而刘志陆之流,正是成了帝国主义之反共工具,暗指共产主义在中国实行之必要。在《共产章程与实非共产》里针对陈炯明捏造的共产章程,毛泽东同志说他为了获胜无所不用其极,“捏造共产章程,恐吓人民”,不仅针对陈炯明的“共产章程”,还针对“三三三一”制,“四四二”制等一系列假共产,说明这些无非是:“承了帝国主义意旨,制造几个简单名词散布出来,企图打破国民革命中各阶级合作的联合战线”。 几句话简单明了地说出一切假共产主义其实是为了破坏国民革命,破坏各阶级的联合战线而已。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在《政治周报》创办的最初没有明确宣传共产主义,但是从毛泽东同志对于反击假共产主义特别热心这一情况可以看出,他通过另一种途径,不仅让时人明白什么是假共产主义,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巧妙地起到了宣传共产主义的作用。

二、国民党高层对共产主义态度暧昧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孙中山提出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在世时,国民党人自然对此不敢有所疑问,而在孙中山去世之后,就有一些人对此提出了挑战,而此时的国民党高层人物,诸如胡汪和蒋三位,面对这些疑问和挑战,态度均是暧昧不清,但对于联俄,尚不至有太大异议。

在国共合作后,共产党员以私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而共产党又强调其自身独立性,此时,共产党实力尚小,对国民党尚不足产生威胁,国民党上层对于共产党自身强调保留独立性这一做法,也持无所谓之态度,只要能起到联俄,对于共产党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还积极拉拢。这其中汪精卫的态度特别值得玩味。

刚开始,汪精卫对于中共跨党加入国民党一事明确表示:“党员跨党一层亦可不必过虑,且从前既已许之,故经过慎重考量,矧共产党又系国际的团体,更何碍于本党乎?” 而显然国民党没想到日后共产党能发展那么快,所以到此时的汪精卫面对革命派之中会不会产生共产和不共产的区别时,暧昧的回答道:“只要承认自己是革命派,承认自己是做实际工作的,绝不会生出共产与非共产的裂痕”。 胡汉民的态度亦然,在此时西山会议派反共分党之后,胡汉民认为他们违反总理遗志:“北京西山会议,实为违反决议之举动。”并认为那些反对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犹曰尊重中山先生之遗孤,吾未见其可也。” 虽然反对西山会议反共,但态度和汪精卫无异。胡汉民在廖案之后被迫访苏时,在共产国际会议上特提出对于国民革命运动中怎么对待资产阶级和知识阶级的问题,大会主席答道:“知识阶级固含有其危险性质,然以无产阶级之觉悟发展,实可以引导知识阶级於革命而正其趣向”。对此胡汉民表示,“不云知识阶级引导无产阶级以革命,而云无产阶级引导知识阶级,此言大可昧也”。 对此我们不应过于吃惊,1925年5月25日的《民国日报》报道:“国民党自改组以来,主张日益鲜明,……其中占多数者,就是知识阶级之学生。……国民党与学生间之界线,已连成一气!”据王奇生统计,国民党“二大”召开时,全国12个已知党员成分的省份中,学生党员超过半数的有7个省。 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胡汉民当时听到对方那样回答时的心情,是党員人数大多是知识阶级的国民党领导无产阶级为基础的共产党,还是以无产阶级为基础的共产党领导知识阶级党员占大多数的国民党,作为国民党元老的胡汉民心里的天平会偏向谁,可想而知。

三、国共两党工作重心的分歧

国共两党由于理论主张的分歧,使得两党工作重心处处龃龉。在《政治周报》这一宣传阵地上,可以看出,随着北伐进展,两党在实践革命道路上差异也越来越大。以1926年两党在《政治周报》上发表的文章为例,国民党革命实践注重党建,而共产党注重运动问题。在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上,国民党即提出:“欲使本党党员能为民众的领导、以担负上述工作,则不可不于本党中充实革命的份子,使一切反革命假革命不革命的份子无存在之余地。”并对党纪做了要求,其中提到:“欲使本党能获得实行其主义及政策之自由则不可不有极严肃之纪律,以整齐党员之行动”。 同时期,由于西山会议派企图使革命右转,国民党上层人物在政治周报上更强调党建的重要性,积极与右翼实力作斗争。此外,还对叶楚仓领导下的《上海民国日报》报道西山会议派的行为非常不满,并对之进行了严肃处理。在随后的廖仲恺百日纪念演说上,汪精卫就表示,国民党党员要严肃纪律,团结一心,秉承先贤遗志,只有这样“中国国民革命前途终能发展,终能成功”。 同期的《政治周报》还发表了三篇批评国民党右派分裂中央的文章,分别是《反攻-北京右派会议与帝国主义》、《右派的最大本领》、《右派的三民主义》 。此后,针对“中国革命不应受苏俄革命之领导”这一舆论,蒋介石认为,我国的革命者是心甘情愿接受苏俄同志领导的,不仅如此,他还讲到,孙中山同志北上之前对他不仅“面谕”,而且“手谕”,告诉他,鲍罗廷的政策就是孙中山自己的政策。先进革命者领导落后革命者是全世界革命战线的优势所在。并呼吁全体党员像苏俄同志那样“能耐劳苦,服从命令与纪律”,如此,中国革命三年即可取得成功。 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另一篇论及联俄的文章中,蒋介石对国民党党纪松弛感到痛心疾首,认为国民党党员应有大局意识,不应以私利而坏大局。认为“各位代表在大会议决议题之前应充分发表意见,但一经大会议决,必须要全体服从,不许任何人再有异议”。否则就是国民党的叛逆。 由此可见当时国民党上层一直比较重视党建。但并无系统理论,多是上层人物的呼吁。

共产党方面比较注重革命运动及实际路线之考察。从1926年的第六期,共产党方面一口气发表了《工人运动之经过》、《工人运动决议案》、《农民运动报》、《农民运动决议案》、《青年运动报告》、《青年运动报告决议案》、《商民运动之经过》、《商民运动决议案》、《妇女运动报告》、《妇女运动决议案》 等有关革命运动的文章,系统宣传了青年运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商民运动、和妇女运动的组织、联合、宣传、引导工作。使人们认识到了共产党在国民革命中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极好地宣传了和壮大了共产党。而在此后的介绍省港大罢工运动并谈及今后共产党的工作任务时,这篇文章认为应该“团结一致,扩大和团结全国民众势力的组织,使其拥护国民政府,并号召大家一起起来打倒资本主义世界及其走狗。 此后又代表共产党发表了《国民政府下的工人运动》、《农工兵大联合》、秋水《国民政府下的工农教育三大会》、王基永《最近湖南之政治概况和党务概况》、刘少奇 《一年来中国职工运动的发展》等一系列共产主义性质文章,丰富了共产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涵。

四、结语

《政治周报》作为国共合作的一个特殊产物,故可以以管窥豹,从《政治周报》这一刊物的创办、发展乃至结束来看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同样,通过分析《政治周报》上的国共两党高层发表的文章,不仅可以看出国共合作的大致走势,也可以分析出在其背后的理论根源。毋庸置疑,国共两党的合作有共同的革命诉求。由于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国共两党在革命目标和革命路径上也存在着巨大差异。而从《政治周报》上来看,这种差异造成的矛盾在革命早期还不是那么激烈,而随着革命向前推进,这种差异造成了两党合作上的裂缝更加不可弥合。但作为两党合作的理论刊物,《政治周报》对土地革命形式的发展做了重要推动,而共产党员也通过《政治周报》发表了自己的重要主张,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注释:

毛泽东.政治周报发刊理由.政治周报.1925-01-01.

毛泽东.反攻三三三一制.政治周报.1925-01-11.

毛泽东.颂声来于万国.政治周报.1925-01-12.

毛泽东.共产章程与实非共产.政治周报.1925-01-12.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會会议录》、《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第53页.转引自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55.

汪精卫.我们该怎样的努力.政治周报.1925-04-01.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胡汉民个人全宗档案,转引自周聿峨、陈红民.胡汉民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9.181.

胡汉民.胡汉民汪精卫之通信第五函.政治周报.1925-01-14.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30.

中国国民党召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政治周报.1926-03-01.

汪精卫.汪精卫在廖仲恺百日纪念之演说.政治周报.1926-03-02.

蒋介石.蒋介石对于联俄问题的意见.政治周报.1926-04-01.

蒋介石.蒋介石再论联俄.政治周报.1926-05-01.

秋人.省港罢工的过去和现在.政治周报.1926-09-01.

猜你喜欢

变化
叠加和切割引起的压强变化
从9到3的变化
可期待的包装变化
这五年的变化
脱胎换骨新变化
直销在变化中保持不变
高考变化中的立体几何解答题
小改造,大变化
两代人订婚的变化
对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内部构成变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