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做“电脑干部”
2018-04-17丁学东
丁学东
所谓“电脑干部”,是指那些虽然从事管理、业务、执法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收文、发文、报告、总结乃至搜集信息、反馈情况、布置工作、检查考核全倚仗一台电脑,“抓落实于无形”“出政策于无声”的干部。
诚然,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为快捷沟通、提高效率创造了条件,我们干任何工作还真离不开电脑。但假如涉及的是出台政策文件、工作意见、实施方案等,如此凭想像、靠经验,一厢情愿、闭门造车,不摸一摸基层实际、不问一问基层意见,又如何能保证这些政策文件的科学性、合理性?难怪基层干部对上级出台的极个别脱离实际、难于落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书呆子”文件要“骂娘”。
之所以有“电脑干部”,表面看是享乐心作祟、责任心缺失,实质是忘了初心、作风浮夸的表现。换言之,是“四风”的隐性变异,是一种非典型性的“新衙门作风”。
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部在办公室的舒服多了,群众的舒服就少了;干部唯电脑的方便多了,群众的方便就少了。这是勿庸置疑的“干群定律”。当年,一向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周总理,凡经他手下发的文件,大到国家政策,小到文句表述,都要深入调查、反复权衡、字斟句酌,为的是确保政策文件的科学合理、准确无误。用他的话说,“签个字很容易,提笔一画就行。但事关国计民生,我是提笔千金,不敢不慎之又慎!”同样,焦裕禄为掌握一手资料,找到治沙良策,忍着肝病的折磨,带领一帮人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就是不愿坐在办公室依靠听别人的汇报决策。用他的话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作风过硬”时一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真心实意向人民学习中拓展工作视野,丰富工作经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求我们每一位管理型、业务型、执法型干部,必须走出“書斋”,睁大眼睛,掏空耳朵,摸清基层实情,听取群众呼声。唯其如此,群众心里想什么,我们能为群众做什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
(作者系张家港市政协副主席、民盟张家港市委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