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2018-04-17

群众 2018年5期
关键词:马庄村民农民

2017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街道马庄村视察时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我们的文化振兴、乡村振兴,群众的文化普及和精神文明建设,在这里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和弘扬。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庄村党组织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乡村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形成了引人瞩目的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现象”。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马庄探索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马庄村坚持贴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大力传播先进文化,贴近农民思想实际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贴近农村熟人社会特点切实加强家庭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作用和制度规范的约束作用,探索走出一条颇具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路。

找准抓手: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当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第一个10年历程的时候,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酗酒赌博、打架斗殴等现象时有发生,村党组织认识到必须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引导村民远离不良嗜好和习俗。1988年10月,马庄村拿出3.7万元购买小号、圆号等乐器,组织成立马庄农民乐团,用文化活动把村民“拢”起来。他们编排了一系列传播正能量的节目,把党的声音送到乡村社区、田间地头,乐团累计已演出6000余场次,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应邀参加意大利第八届国际音乐节并获得第2名,应邀参加日本结舞踊大赛并获得最高奖项。2004年,马庄村又组建“百人锣鼓队”“马庄民俗表演团”。先后投资800万元建成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礼堂、村史展览馆等,常态化开展周末舞会、文化科学知识讲座、夏季乘凉晚会、冬季农民运动会、春节联欢会、元宵灯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文化氛围。

抓住根本: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马庄村从农民群众思想实际出发,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增强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每月1日组织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全体村民参加,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国旗下讲话。充分利用村广播、村报、公益广告、村务公开栏、文化墙等宣传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道德规范、文明礼仪等融入道德讲堂、村规民约、家规家训中,润物无声地提高村民精神境界、道德素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乐团创作《“两学一做”促发展》等快板、说唱、舞蹈、脱口秀作品,走进社区、街道、学校、企业、军营宣讲500余场。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乐团编排快板《新思想引领新时代》等文艺节目,两个月时间就演出20多场。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马庄时,称赞节目“编得好、演得好”。

把握基点:深化家庭文明建设。1986年起,马庄村对全村农户实行“家庭档案”管理,村民组长对每个家庭遵守村规民约、完成集体任务、参与村内事务和公益活动等方面情况进行打分并记录在档,每月一公布、年底亮总分,作为评选“五好家庭”依据。2004年起,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年终召开全体村民大会进行表彰,村两委成员送“星”上门。每年表彰“十佳婆婆”,颁发证书、给予奖励。每年评选“好媳妇、好妯娌”,乐团敲锣打鼓把奖状和大红花送到获奖人的娘家去。每年重阳节,村里集中给70岁以上老人送蛋糕、办寿宴,举行“晒”幸福活动,看谁家老人被子最干净、最暖和。组织“最美家庭讲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形成户户争当文明户、人人看齐光荣榜的生动局面。

突出关键:强化党员干部示范。馬庄村党组织将党建与精神文明创建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真情关爱和服务群众,用过硬作风示范带动群众、引领乡风民风。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确定每月25日为党员活动日,组织全体党员进行理论学习。党员家的大门旁挂上“共产党员户”信息公示牌,方便群众联系,接受群众监督。全体党员常态化参与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垃圾收运等义务劳动,坚持30年组织身体健康的党员每天夜间轮流治安巡防。组织开展“干部立家规、党员正家风”活动,村两委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实行“党员联系户”制度,党员向联系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实施党员干部积分制管理,以群众评价为主要依据,每年评选表彰“十佳优秀党员”和优秀村干部,做到“带头人引领一班人、一班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全村人”。

立好规矩:注重制度激励约束。马庄村根据形势变化,顺应村情民意,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用规章制度促进农村社会治理,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经过民主讨论、民主决策,马庄村先后制定了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家庭档案管理办法等21项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用“马庄规矩”引导村民遵德守礼、崇德向善。每10户选出1名村民代表参加村民代表大会,村里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经这个“小人大”讨论通过。村民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志愿者协会、禁赌禁毒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组织,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把精神文明建设情况与村民小组年终目标考核和每户的家庭档案积分挂钩,对先进村组和家庭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对落后者和违规行为给予相应惩戒。

铸就马庄文明新风尚

马庄村30多年如一日坚持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农民精神风貌不断提振,孝老爱亲、诚信友善蔚为风尚,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抓出了发展新动能。马庄村从当年的贫穷落后到开矿起家,从本世纪初关停小煤矿到产业转型,再到如今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历经挫折磨炼,但每次都能凤凰涅槃,这其中,“一马当先的勇气、马不停蹄的毅力、跃马扬鞭的速度、马到成功的效率”这一“马庄精神”是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生生不息动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陶冶了农民思想情操、和谐了邻里关系、增强了集体荣誉感,还催生出一批批能人、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的马庄村,绝大部分村民都在家门口就业创业。80岁的非遗中药香包传承人王秀英,影响带动全村200余人发展香包产业,村里建成香包主题客栈、香包广场和民俗手工坊,年销售额超过600万元,从业者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87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50元、位居徐州市前列。

抓出了农民精气神。到过马庄的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村民的良好精神风貌:爱党爱国、乐观进取,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互帮互助、邻里和谐。在马庄,每个村民都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潜移默化提高了马庄村民的修养,激发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村民们从内心深处流淌出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10年前从外乡嫁过来的李红侠现在已是农民乐团副团长,她笑着说:“别的村子都羡慕我们,说马庄人心特别齐,活得特别有滋味,其实就是长期的文化活动,改变了村民的素养气质。”

抓出了乡村好风尚。无论顺境逆境、高潮低谷,马庄人始终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以优质健康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形成了党风正、民风淳、人心齐、效益增的良好局面。上世纪90年代至今,马庄村未出现过刑事案件和重大治安案件,无封建迷信活动,无不孝顺老人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现象。马庄人平均寿命达到78岁,90岁以上的老人每个村民小组都有好几位。村里涌现出以“当代孟母”胡立芳、李淑侠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星级文明户”占到全村的80%以上,550余人次获得过“好婆婆、好媳妇、好妯娌”称号,马庄人“不比排场比贡献”“不晒嫁妆晒孝礼”成为周边村民的学习榜样。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富裕文明、安乐祥和的马庄,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被多家新闻媒体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

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马庄启示

马庄村着眼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聚焦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以乡村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坚持坚守、创新创造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和广泛支持,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

注重把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辩证关系,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马庄村30多年的实践,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鲜活案例,生动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思想。马庄村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入手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仅抓出了社会效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黏合剂”“润滑油”,也抓出了经济效益,创造了文化、旅游等新的经济增长点,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农民精神风貌,激发了干事创业的巨大动力。这就启示我们,要深刻领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准确把握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规律和目标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把精神文明建设抓在手上、扛在肩上,推动两个文明同频共振、协调发展。

注重发挥党组织主导和群众主体“两个作用”,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提衣提领子,牵牛牵鼻子。马庄村精神文明建设几十年都搞得红红火火,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勇于创新实践,善于组织群众,有效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对象在农村,主体是农民,一定要让广大农民群众主动参与进来、积极行动起来。马庄农民自己編、自己演的文艺节目,唱响了主旋律、弘扬了正能量,所产生的教育教化效果远胜过灌输式的说教。这就启示我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民风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既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作为领导者、发动者和指挥者的作用,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加强协调,又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激发出来,引导更多的农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

注重服务群众与教育群众紧密结合,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遵循。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体现为民的工作导向,必须坚持一手抓惠民、一手抓育民。马庄村把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要求,与帮助解决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机结合,与带领农民发家致富有机结合,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教育内容融入办文化、搞活动、做实事等有形的载体之中,使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具体化实在化,实现农民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这就启示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不能泛泛地就精神文明建设抓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把教育群众同服务群众结合起来,把提高素养同满足需求结合起来,实现育民与惠民的相互融合、相互贯通。

注重农耕文明传承与发展有机统一,是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使命。农耕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泉,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马庄村大力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文化遗产,同时积极吸收外来高雅文化,兴起农民自办文化的热潮,找到了文化致富的路径,激发了全体村民文化创造活力,形成了“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贴近农民群众的”马庄文化和民俗。这就启示我们,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让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有根有魂的现代化,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出独特魅力和风采。

(执笔:杨志纯、葛莱、高民、季明刚、钟祥胜)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马庄村民农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饸饹面“贷”富农民
文明致富再出发!江苏徐州马庄争当乡村振兴“模范生”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马庄农民乐团:冲出乡村走向世界
马庄文明“火炬手”孟庆喜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