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912张门急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2018-04-17赵贵石
赵贵石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药剂科,河北 廊坊 065000)
*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E-mail:guishi126998@163.com
处方是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由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开具,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剂处方应遵循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的原则,处方必须书写清楚、正确,内容完整、无缺且无误才能调配[1]。处方点评对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处方质量和保障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的内部医院,不对外开放,主要以学院战士、学员、现役干部及退休教职工为服务对象,收费标准为完全免费。为更好地为广大官兵服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为军队院校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现对我院近年来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8月我院门急诊处方34 912张(麻醉、精神药品处方除外),根据《处方管理办法》[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4]中的处方评判标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
2 结果
2.1 门、急诊处方点评基本指标
34 912张门急诊处方的总金额为1 030 665.43元,处方平均金额为29.5元;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为2.3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5.89%;注射剂使用率为17.93%;因我院采用信息化药品调剂系统,故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100.00%;因我院所有药品免费供应,故统计基本药物使用情况没有意义,见表1。
2.2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
34 912张门急诊处方中,不合理处方1 707张,处方不合理率为4.89%;其中,不规范处方546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31.99%),用药不适宜处方1 045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1.22%),超常处方116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80%),见表2。
表1 处方点评基本指标Tab 1 Basic prescribing indicators of prescriptions
表2 不合理处方类型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2.3 不合理处方的科室分布
急诊外科不合理处方率最高(7.66%),肛肠科不合理处方率最低(1.92%);不合理处方主要集中于内科和外科,共1 004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58.82%,且内、外科的处方数也最多(共14 150张,占总处方数的40.53%),见表3。
表3 不合理处方的科室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 departments with irrational prescriptions
3 讨论
门急诊处方的合理性是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重要体现,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因此,处方的合理性对患者、医师及医院都意义重大。本调查结果表明,我院门急诊存在处方不合理问题。药剂科通过处方审核等药学干预措施介入药物治疗管理,目的就在于发现不合理处方,查找问题根源,规范医师用药行为,履行药师调配职责,切实提高我院合理用药水平。
3.1 不规范处方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规范处方546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31.99%,主要问题在于书写格式不合格与书写不规范。(1)《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师开具处方时,单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我院部分医师在开具处方时不注重细节,存在处方中所开具药品超过5种的情况。(2)医师开具处方后未及时签章,部分医师签章字迹潦草,难以辨认;医师修改处方后应在修改处再次签章,部分医师在修改处方后未在修改处再次签章。(3)患者基本信息缺失。我院实行一卡通就诊以来,患者基本信息基本录入诊疗系统,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如临时来访人员、军人家属等)基本信息未在处方中体现;临床诊断漏写或书写不准确,这直接体现了医师的诊疗水平,如临床诊断直接写“开药”,给药师在审核、调配处方时带来困难。(4)用法与用量不详细、不规范及含糊不清的情况时有发生,也是我院不合理处方的常见问题。如部分处方存在“遵医嘱”“必要时服用”等不明确的用药方法。(5)门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 d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3 d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部分门诊处方存在超过7 d用量而医师未签名、未注明理由的情况。例如,高脂血症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及他汀类调节血脂药,处方经常开具30 d用量,如果患者不经常随诊,就会延误病情[5]。
3.2 用药不适宜处方
本调查结果显示,用药不适宜处方1 045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1.22%,问题较为突出。(1)用法与用量不适宜:部分哮喘、咳嗽患者的处方中,开具注射用盐酸氨溴索溶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 ml后,雾化吸入使用。根据雾化吸入治疗原则,药物雾化后必须达到一定的粒子大小才能发挥效果,故该用法不当[6-7]。部分喉咙狭小的患者或儿童患者的处方中,开具将胶囊剂拆开胶囊壳,倾出小颗粒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布洛芬缓释胶囊等,拆开胶囊壳后药物容易被胃酸破坏,达不到在肠道溶解或缓控释的目的[8]。(2)无指征用药:①为哮喘患者开具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酯胶囊等抗菌药物。哮喘是过敏性炎性疾病,平喘解痉才是治疗的出发点[9]。②无感染指征应用抗菌药物。例如,为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开具抗菌药物。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发病早期并无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10-11]。但长期形成的观念导致部分医师在诊治上呼吸道感染时,从一开始就为患者开具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3)重复使用抗菌药物。例如,为急慢性咽炎患者同时开具头孢呋辛酯片与乳酸左氧氟沙星片。溶血性链球菌是该病的致病菌,单用头孢呋辛酯片即可,不需要联合应用左氧氟沙星片,且这2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没必要联合应用[12-13]。(4)存在配伍禁忌。例如,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洛赛克)的规格为40 mg/支,应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但医师对药品说明书的了解不够透彻,未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以10%葡萄糖注射液500 ml作为溶剂,会导致溶液变黄,出现浑浊[14-15]。
3.3 超常处方
本调查结果显示,超常处方116张,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80%,所占比例不大。(1)无适应证用药:医师开具处方未写明临床诊断,以开药为名为患者开具适应证互不相同的药品。(2)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例如,附子理中丸主要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及呕吐腹泻等病症,对于消化性溃疡无用药指征[16]。
3.4 干预对策
综上所述,我院门急诊处方在抗菌药物使用率、注射剂使用率及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等方面符合要求,但仍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1)部分医师不去了解药品说明书,欠缺合理用药的意识,特别是一些不常用药品及特殊剂型药品。(2)药剂师药理知识丰富,医师诊断知识丰富,二者缺乏有效沟通,导致医师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不熟悉,如对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及抗菌谱等知识欠缺。(3)处方书写不规范,说明部分医师对待处方不够严肃认真,导致处方缺少签章等低级问题的出现。(4)部分医师对中成药认识不足,不具备开具中成药处方的能力,导致不合理使用中成药的现象。
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来改善处方不合理情况:(1)举行各科室研讨会,加强医师、药师及护士等的沟通协作,及时发现并改正错误。(2)提高药学服务的观念,药剂科人员严格按照“四查十对”的规定审核处方,发现问题及时反馈。(3)加强医院合理用药宣传力度,对容易出现的问题、常发生的配伍禁忌等不合理用药问题做成展板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意识。(4)建立合理的处方点评制度,定期抽查门急诊处方,同时做好监督工作。
总之,医师应规范自己的处方行为,药师应严格把关、做好处方审核,全体医务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沟通,保证合理用药。
[1]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2.
[2]李志林,梁月晖.2500张皮肤病医院门诊处方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4,14(5):424-426.
[3]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S].卫生部令第53号.2007-02-14.
[4]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S].卫医管发〔2010〕28号.2010-02-10.
[5]刘明丽,程湘君.高血压、高血脂病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6,16(6):106,109.
[6]冯玉麟.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2,11(2):105-110.
[7]曾英彤,林璐,赖莎,等.盐酸氨溴索注射剂超说明书用药的多中心调查研究[J].中国药房,2017,28(29):4060-4065.
[8]黄坚候.浅谈口服缓释制剂和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与服用要点[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21):161-162.
[9]姜鑫.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7):58-59.
[10]彭萍华.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1):135-136.
[11]孙淑娟,袭燕.抗菌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
[12]梁璐,朴晋华,马建丽.急性和慢性咽炎的发病机制与动物模型建立的研究现状[J].临床医药实践,2012,21(7):540-543.
[13]廉爱玲,杨威,王笑梅,等.头孢类药物与喹诺酮类药物存在配伍禁忌[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3,12(2):152.
[14]李晓蓉.奥美拉唑的不良反应[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5,22(S3):836-837.
[15]汪建锋,许伏新,吕雄文,等.某医院奥美拉唑注射剂临床使用合理性评价[J].安徽医药,2016,20(5):1004-1006.
[16]赫媛媛,钱旭.附子理中丸临床应用文献分析[J].河西学院学报,2017,33(2):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