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家委会?
2018-04-16奚有
奚有
前段时间,上海某学校家委会选举成大牛家长“秀场”,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
班级家委会是同一班级的家长共同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参与其中的都应当是平等而独立的个体。它张扬的是社会成员共同协商解决和完善公共事务的自治精神。这个自治精神,本应是广泛作用和体现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
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家委会成了“拼爹会”,班级群成了“马屁群”。部分家长不以班级事务的参与者、决策者自居,放下了应有的姿态,其他家长也迫于压力亦步亦趋。为了让教师兑现对自己子女的“关照”,或卑声下气,或予取予求。于是乎,教师成了家委会或班级群中饱受拥戴的中心人物,有的甚至将职责和义务视为可由自己把握和操控的权杖。以致教育行政部门严禁乱收费了,但由家委会或者班级群通过,仿佛就无可厚非,于此,家委會和班级群像极了个别教师的橡皮图章委员会。
家委会,班级群,拷问着家校关系是否失准。与家委会的一团和气形成反差的,是不正当的“校闹”事件中,家长与学校的激烈对立。丹麦电影《狩猎》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幼儿园男教师因子虚乌有的性侵事件而备受社会的打压和冷落,即使法院作了无罪判决,这种嫌隙依然存在。它表明了人与人之间不信任的裂缝一旦产生,就难以愈合。审视家委会,也不是要倒置当前的家校关系,宣扬对立,要家长以审视者、批判者的姿态凌驾于学校和教师之上,而是呼吁在发扬民主和平等的精神的前提下,家长和教师都能通融和气、不卑不亢地一道为孩子的成长服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出自于中学课本的这句话,教学生做个正直的人,清醒和勇敢地正视这个社会的不真实。然而,不得不说,这个社会,权力如何运作,有着它潜隐的规则,浸润其中的教师们,自然不乏心领神会者。于是乎,在家校关系中,这一套规则重新得到体现,扭结着家校双方的学生,左瞧瞧,右瞅瞅,对本当垂范的父母与教师之为人处事了然于目,如此一傅众咻,恐怕再好的教育,也无法抵消它们在学生心里的负面作用。
让家委会回归正常的轨道,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教师和家长摆正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