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牢民生底线 多渠道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8-04-16张亚培
文/张亚培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发展基础上多办利民实事、多解民生难事,兜牢民生底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饱含深情,出席全国两会的住冀全国政协委员纷纷建言,如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增量提质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这一提法不仅咱们省两会提到,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了,足以说明其重要性。”全国政协委员、省文化厅厅长张妹芝说,当前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需要持续发力供给侧,推动公共文化产品增加总量、提升质量。我省创排了35部舞台艺术作品;成功举办了第16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29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举办群星奖获奖作品及优秀作品全国巡演……初步统计,2017年,全省各级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约10万场,观众达5800万人次以上。
尽管如此,总体供给量仍显不足。“我们常年在基层演出,经常碰到许多老百姓赶十几里路来听戏。为啥?因为基层演出太少啦。”全国政协委员、石家庄市河北梆子剧团党支部书记刘莉沙说,随着物质生活日渐富裕,老百姓对文化生活盼望的是“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主题,常年不断档”。
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通过精品创作带动整体繁荣。“基层期盼活动多、演出多,但并不是演啥老百姓都爱看。只有数量没有质量,是谈不上满足老百姓需求的。”刘莉沙委员建议,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健全精品创作专家咨询机制、题材规划体系、精品扶持奖励机制等制度体系,为文艺精品生产提供行之有效的长效保障机制。
有了精品,还需有品牌。“品牌意味着号召力,意味着认可度。比如省心连心艺术团,常年扎根基层,全年能演出300多场,极大地丰富了基层文化生活。”张妹芝委员建议,对于目前涌现出的知名文化品牌,要继续管理、经营好,继续做大做强,并及时归纳总结经验做法,带动打造更多深受群众欢迎的文化品牌。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加大扶持力度,通过优惠政策、运用市场机制,让这些文化品牌茁壮成长,吸引越来越多群众主动热情参与。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让公共文化服务更‘接地气’,离不开社会力量参与。”张妹芝委员介绍,社会力量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为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2017年省市县三级安排的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资金约1亿元。“今年我们还将继续深入落实《关于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意见》,确保下乡演出数量和质量得到提升,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政策先行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今年春节期间,住在三河市燕郊燕达金色年华健康养护中心的老人们和工作人员一起包饺子、演节目、看晚会,过了一个喜庆祥和又热闹非凡的“团圆年”。该养护中心与北京多家医院进行合作,北京知名医学专家常年为老人们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实施意见》出台,老年人将在医疗、出行等方面享受到更多免费服务。按照该意见,我省还将加大推进医养结合力度,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医院为社区失能老年人提供巡回医疗、上门诊疗或设立家庭病床等服务。
在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靳云鹏看来,应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建立卫计委、民政、人社、财政等部门为主的联合推进制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统筹推进。推动医养结合资质达标的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和城乡医保的实施范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为养老机构培养护理服务人员,开展有关医疗业务培训,提高养老护理职业能力。
“仅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积极引导、支持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领域。”全国政协委员、邯郸市肥乡区卜寨村村委会主任刘卫昌谈到,一定要使社会资本进得来、能发展。他建议,应尽快制定和落实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确保在税收、地价、房租、用水用电、配套收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和适当减免,并为民办养老机构预留建设用地。同时要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
近年来,河北的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经历了“职工医保——城镇基本居民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变化过程。全国政协委员、唐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胡万宁委员深刻体会到,尤其是2016年,我省打破城乡分割,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目前,我省超5800万城乡居民参保。截至去年底,京津冀有1093家医院实现跨省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对此,胡万宁委员建议,应进一步简化医保报销手续,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将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全部纳入跨省市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聚焦深度贫困精准脱贫再攻坚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硬任务。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目标是“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特别指出要“强化对深度贫困地区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就是脱贫攻坚中的坚中之坚。”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农业委员会主任杨玉成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省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绩,累计脱贫4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84%降低到1.86%,剩下的都是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的地区。
我省张承坝上地区的康保、沽源、尚义、张北、丰宁、围场和深山区的阳原、阜平、涞源、隆化等10个深度贫困县,截至2017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6.7万人,占全省贫困总人口的34.66%,是我省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杨玉成委员认为,当前,要夯实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确保真扶贫、扶真贫。“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实施产业就业扶贫,能够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杨玉成委员认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深度贫困地区要解决好特色产业发展、务工就业等问题,增加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杨玉成委员建议,大力支持企业发展扶贫车间(工厂),鼓励能人回乡创业,增加贫困群众就业机会。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土地变股权,农民当股东,享受发展红利。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社保“底线”的刻度。“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翻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感到特别欣慰,国家的社会保障网将愈加结实,兜底功效将愈加明显。委员们建议,要切实把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确保贫困地方的群众和全省人民一同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乡村振兴实现城乡共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提到要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正是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专职副主委范社岭的调研方向。
“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对于有效激活农村市场、推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作用。”范社岭委员通过深入正定、永年、清河、迁安、宽城、阜平、康保等7个农村电商示范县(市、区)进行调研后了解到,发展农村电商还存在着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网点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物流配送成本过高、收入比较低微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范社岭委员建议,应大力培养聚集农村电子商务人才,拓展农村电商网点服务功能,扩大农村电商应用领域,提升农村电商产品品牌效应,促进农民通过电商增收致富,同时应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电商物流成本,加强农村尤其边远地区公路建设,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提高冷链运输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河北省委副主委、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武义青认为,城市需要农业的产品供给,需要广大乡村绿色空间的生态支撑,需要有从事农业、守护生态的职业工作者,也需要城市为留住“乡愁”而向绿色空间的守护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我国各个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乃至全国所有农村地区,实际上在为我国的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着绿色空间与生态支撑。这是城市发展的内在之需,是振兴乡村的原本之理。
委员们认为,要积极培养新型农民,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享受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创新创业政策、城镇社保政策。同时,要大力引进和培养农业行业优秀人才,支持和鼓励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组建“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等科研平台,促进优秀人才向企业和基层一线合理流动。
让农村美起来,不仅要生态美,更要乡风美。委员们建议要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以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文明新气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精神文化力量。大家期待着“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图景能够永存,期待着我们的乡村建设得繁荣,留得住诗意,守得住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