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城乡统筹背景下川西林盘社区文化的保护策略
——以成都郫县为例

2018-04-16高禹诗成受明

建材与装饰 2018年13期
关键词:林盘川西院落

高禹诗 成受明 周 波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成都 610065)

引言

林盘这种集生产、生活和生态为一体的川西传统复合型农村聚落形态不仅具有强烈的四川田园景观地域特征,更承载了其传统的农耕文化,是一种乡土地域文化景观。但随着农业生产技术与产业化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之农村居民自身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川西农村人口耕地关系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同时现阶段快速城市化发展导致的建设用地需求量急剧扩大,城乡之间通过土地政策和补偿措施转化土地性质,集约、高效利用土地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成都市城乡统筹和乡村振兴政策的不断深入,成都市整个市域各个区县都对农村的新型社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农村新社区被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积极建设,越来越多的农民“上楼”改善居住环境,但也带了很多的社会问题。郫县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试点县,在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特区的大成都中,其建设实践的经验具有一定代表意义。

1 川西林盘社区文化

川西林盘是川西平原特有的由民居、竹林、树木、渠塘和外围的耕地所共同组成的川西平原特有的乡村民居聚落形式(表1)。与北方村落集中式的街巷布局不同,林盘聚落呈现小尺度的分散点式布局。周围的田地竹林既是农民基本的生产资料,也保护独立生活的隐私。村民在自家的院落里晒谷子,办坝坝宴,打麻将、摆龙门阵,孩子们追逐嬉戏……可以说,农村传统的川西林盘聚落模式承载了农民的全部生产生活和娱乐生活。每个居住单元有3~5家聚在一起形成一个林盘聚落,每个林盘聚落之间大约间隔200~300m,与其中林盘的家庭构成了各种外围的社会交往关系。这种集自然生态、农业生产和居住交往于一体的林盘自组织系统构成了川西农民能够自立生产、自主生活的基础,[1]也造就了川西林盘特有的社区文化形式。

表1 传统林盘概况

2 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2.1 建设概况

郫县作为全国新农村建设试点对大量农村社区进行了规划设计,在规划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将川西林盘的改建方式根据其聚落形态归类进行调查和分析。

(1)分散式,代表村落江安村。现状村落为分散式布局模式,缺乏基础设施和管线铺设,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收入来源为绿化林业种植。社会关系基本维持原状,是一种原生态的林盘“熟人社区”文化模式。

(2)集中式,代表村落战旗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植入工业园区,通过收购村民土地进行土地置换,大幅压缩农民宅基地面积,以城市居住小区的模式取代了传统林盘式的特色居住形态,彻底颠覆了传统乡村的居住形态特色和社会交往模式。同时熟悉的生活方式被打破,村民无法适应当地生活模式和经济状态选择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没有了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的“熟人”邻里关系,对社会结构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村落呈现较明显空心村现象。

(3)综合式,代表村落安龙村。作为“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的新村示范项目之一,村内道路、给排水、天然气、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完备,经济发展较好,村民水利农耕文化传统也基本得到了较好保持。同时由于体验式农家乐和CSA模式的生态农作物种植等现代农业模式的引入,使经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安龙分散区社区文化传统基本保持传统方式,而集中区由于在设计中减少了院落空间,公用院坝的情况使得居民生活出现摩擦。

2.2 保护策略思考

新农村建设政策增强了农村的对外交流,不仅带动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城市打开了一片田园风光景观休闲绿地和农家小菜园。招商引资、耕地回收和宅基地整理等措施,一方面,将村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高了土地效率,带来了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民“上楼”,将城市居住空间完全复制到农村的方式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空间形态,更改变了延续千年的生产生活方式,这种深层次的社区文化变动会带来隐藏于表象下的诸多社会问题。所以在新农村的规划设计中要认识到农村住宅的集中过程实际上是农民重建家园和村落空间重构的过程,[2]既要使农民能够享受到村庄集中的高效集约效益,还要兼顾传统村落生活方式的延续性。在保护策略中提出保持传统川西林盘和院落的建造模式,对社区文化的保护有重要的作用。

(1)传承传统聚落布局模式——林盘

顺应自然环境,整合林盘临水而居,以“小型化、生态化、组团化”的开发模式布置居住社区组团,用“大分散、小集中”的方式平衡耕作半径,控制组团规模。对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来讲,过于集中的楼居环境和过大的劳作距离不但加大了农民的生活成本,也给农业及副业生产带来极大的不便。布局组团间保留农田,不仅缓解了集中住宅用地对环境和整体风貌的影响,更延续了农与田的依存关系。

(2)提炼乡村生活空间载体——院落

林盘内部建筑布局自由,除了乡镇上用于商业交易、节庆活动和公共娱乐的场镇外几乎没有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居民间的交往活动主要通过院落空间完成。因此院落空间对于延续场所感,传承原有的社区文化,增强居民归属感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在安龙村的新农村建设中,由于村民的集体入驻,居民间的人际关系很好,但由于院落空间的减少,给居民晒谷、养禽等日常生活和邻里交往带来了阻碍,降低了居住满意度。在设计中保留入户院落、二层晒台等半私密空间满足日常劳作和娱乐空间,增加公共院落等半公共空间满足家族、邻里和朋友之间的交流、娱乐和节庆活动,维系村内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护传统社区文化。

3 总结

新农村建设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进行更多的村庄现状调研来分析每个村落的实际情况,不能单纯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集中居住的形式。应尊重历史,关心当地人民的生活习惯和社区文化,保护其独特性而避免同质化,不能以撕裂原有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代价发展经济。在分析诸多因素并加以整合分析设计出最合适各个村落的规划方式,“有机分散,顺势集中”因地制宜的去发展新农村,保护本土的社区文化,才能够达到符合当地村民的实际需要和受欢迎的居住环境的最终目的。

[1]方志戎,周建华.人口、耕地与传统农村聚落自组织——以川西平原林盘聚落体系(1644-1911)为例[J].中国园林,2011(6):83~87.

[2]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集体土地制度下的乡村规划研究[J].规划师,2013(4):99~104.

[3]袁俊,吴殿廷,吴铮争.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3):41~47.

猜你喜欢

林盘川西院落
美丽的川西小环线
大邑开启乡村振兴“林盘+”模式
八一作品
夏季林盘对周围环境微气象的影响研究
岁月尽川西
论林盘
川西林盘文化的乡土美学意境
川西,那一抹如梦的秋色
院落里的黄昏
都江堰:散居院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