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草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以甘肃省定西市为例

2018-04-16安继忠甘肃省定西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安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中国畜牧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母畜定西市牧业

文│安继忠(甘肃省定西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安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一、定西市草牧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1.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末,定西市草牧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畜牧业增加值达到23亿元,年均增幅达16.6%,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不足20%提高到30%。特别是占定西市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升,由2010年的23%提高到43%;农民人均牧业可支配收入达到15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5%。定西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0万吨,是“十一五”末的2.4倍。草牧业已成为定西市国民经济中增长快、潜力大的主导产业之一。

2.草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定西市以紫花苜蓿为主的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20万公顷,种植燕麦、

甜高粱等一年生牧草1.33万公顷,种植青饲玉米3.33万公顷,年产饲草总量达到500万吨。培育形成甘肃民祥牧草等加工鲜草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8家,年加工裹包青贮饲草能力达50万吨,加上窖池青贮,定西市饲草加工能力达300万吨。草产业已成为定西市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

3.草牧业总量快速扩充。“十二五”末,定西市畜禽饲养量达到2600万头(只),是“十一五”末的3.2倍,其中,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00万头和500万只,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步入了提速、扩量的跨越式发展阶段。累计建成规模化养殖场2200个、家庭养殖场5100个,培育发展畜禽养殖专业村492个、家庭规模养殖户8万户。定西市6个县区被列入全省牛羊产业大县和重点扶持县。草牧业成为推动定西市草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4.草原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自2011年实施草原补奖政策和退牧还草工程以来,定西市划定基本草原83.74万公顷,完善草原承包60.18万公顷,落实草原禁牧45.87万公顷,草畜平衡14.32万公顷,累计完成减畜12.05万个羊单位。修建围栏16.67万公顷,完成补播改良16.67万公顷。每年完成草原鼠虫害防治15万公顷以上,累计治理“三化”草原13.33万公顷,天然草原植被盖度提高到73%。定西市有野生植物1000余种,野生水生动物30余种,列入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达20余种,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得以有效保护。

二、定西市草牧业创新发展应当坚持的原则

1.兼顾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及生态环境安全。树立工业化发展大畜牧的理念,全面推行草牧业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提升草牧业的科技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安全控制和整体效益水平,构建现代草牧业产业体系的发展思路。特别要注重优化特色、区域、规模三大比重,推进技术、装备、信息三项进步,突破加工、流通、机制三个瓶颈,抓好防疫、质量、环境控制三个关键环节。

2.建立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着力打造全国特色草牧业生产加工基地,开展现代草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大力培育和提升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产业链条长、加工程度深、资源利用好、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化养殖加工企业,充分发挥产业链示范引领作用,增强品牌创建和开拓市场能力,通过“公司+农户”等形式构建合理的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适度规模养殖户发展。

3.优化产业结构走生态循环发展之路。按照大力发展草食畜、稳步发展猪鸡的要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草牧业生产结构,积极探索草畜一体化发展新模式,率先走出一条“种养结合、高效循环、优质安全”的生态循环发展新路子。

4.转变发展方式推行标准化生产。重点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使肉牛、肉羊产业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围绕区域布局科学合理化、规模养殖规范标准化、社会服务专业系列化、产业推进专业合作组织化,重点抓好支柱产业支撑、市场建设激励、产业结构调整,整体推进草牧业在品种配套、饲料系列、管理科学、环境控制、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好牛、羊产业聚合效应。

5.产业化经营才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带基地的作用,促进产业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不断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

6.创新发展机制构建有效的利益联结。通过政府推动与科技创新驱动相结合,运用市场机制整合社会资源,完善草牧业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合作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发展机制。

7.建立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探索建立全产业链质量监控、企业内部质量监控和各生产环节标准体系,建设可追溯的信息平台,生产出消费者放心的畜产品。

三、对构建定西市草牧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议

1.重视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把培育良种、推广良种、养殖良种作为实现发展目标的前提,大力扶持种牛、种羊场建设,组织有条件的企业申报国家级肉牛、肉羊育种核心场,加快地方品种改良,进一步提高良种供应能力和良种质量,全面提升肉牛、肉羊生产水平。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及省有关牛、羊能繁母畜补贴政策,鼓励千家万户和规模养殖场大力发展能繁母畜,加快建设牛羊母畜养殖基地。对有一定基础的牛、羊母畜养殖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发展成为能繁母畜养殖专业村,鼓励新建牛、羊母畜扩繁场,在享受能繁母畜补贴政策的基础上,优先给予项目支持。

二是统筹使用国家及省、市良种补贴资金,对奶、肉牛冻配改良的冻精和液氮实行全额补贴,鼓励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个人建设奶、肉牛冻配改良站点,使奶、肉牛冻配改良实现普及性全覆盖。在加强种羊场管理和提高种羊场供种能力的基础上,把肉用种羊引进作为重点,每年建设10个左右的存栏基础母羊500只以上的肉羊纯繁场,并有计划地引进肉用种公羊1000只以上。

三是鼓励龙头企业申请使用国家有关畜牧业科技研发、引进和推广等资金,采取企业为主体、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扩大优质良种群体规模,提高良种化水平。

2.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一是发展规模养殖户。每年新建及改造标准化牛、羊规模养殖场150个,突出抓好家庭养殖场建设,每年新增家庭养殖场1000个,继续扶持培育养殖大户,2020年达到10万户。大力支持牛、羊养殖户扩大饲养规模,建设一批小规模、大群体的专业化规模养殖样板,每年新增牛、羊规模养殖大户5000户以上。

二是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结合国家畜禽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创建工作,全面实施生态循环发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三元合一”模式,加快推进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步伐,逐步建立肉羊、肉牛、奶牛等规模养殖场评定标准体系并严格执行,完善养殖场管理机制,提高养殖场规范化管理水准。到2020年,定西市力争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养殖场达到10个,省级达到60个。

三是发展养殖示范园区。把建设养殖示范园区作为规模养殖发展的方向,对规模养殖场、小区比较集中的区域,通过招商引资、项目支持等办法,提升建设层次、配套园区功能。

四是支持龙头企业兴办养殖基地。鼓励龙头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入股等形式发展生产基地,开展“订单生产”,使养殖场、农户成为企业的原料生产基地,充分发挥它们的劳动力、资金和技术优势,建成一批养殖示范基地。

3.促进资源综合利用。

一是扩大种草面积构建三元结构。坚持耕地种草、“三荒地”种草同步,草田轮作、复种套种并举,推动农业种植结构,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

二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坚持秸秆资源转化利用与草产品深度开发齐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秸秆饲料,提升秸秆青贮、氨化比例,加快玉米全贮、优质牧草与秸秆混合青贮推广步伐,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秸秆加工利用新模式、新途径,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养殖效益。

三是退耕还草。积极推行25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草行动,着力发展商品草业,积极实施苜蓿奶业振兴计划,大力培育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进一步提高饲草料加工利用水平,提升草畜产业组织化水平和带动能力。

四是牧草品种优质多样。大力推广紫花苜蓿、红豆草等优质多年生牧草的种植,提高优质牧草产量,同时也要积极推广青饲燕麦种植及秋后复种等。

五是提高玉米秸秆的加工利用率。支持规模养殖场、小区、养殖专业村建设永久性青贮窖池。积极引进推广玉米联合收割机、机械裹膜青贮机等,降低农户劳动强度,提高秸秆加工效率和饲料化科学利用率。每年购置加工机械1000台套以上,加大玉米全贮、秸秆青贮、黄贮和揉丝打捆微贮技术的推广力度。

六是创新秸秆饲料化利用模式。鼓励和支持养殖场、专业合作社、牛、羊肉加工企业等创办各种形式的农作物秸秆加工企业,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或“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企业或个人创办青贮饲料收贮配送点,逐步建立饲草料生产体系。

4.提高母畜比重优化内部结构。选留优质母畜,确定合理的母畜淘汰期限,优化畜群结构。市级要出台扶持政策,优化调整品种结构,引导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发展基础母畜养殖。加强纯种选育和杂交改良,积极推广优质种公牛冻精和提高优秀种公羊的利用率,提高基础母畜生产性能。母牛养殖中要推广全混合日粮饲喂技术,推广提早配种、早期断奶等技术,缩短产仔间隔,提高母牛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利用奶公牛犊资源,扩展肉牛育肥牛源。推广母羊产前产后补饲、同期发情和羔羊早期断奶、早期补饲等科学饲喂等技术,提高羔羊成活率,增加母羊数量和羔羊供应。

5.强化实用技术推广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按照高新技术抓引进、关键技术抓突破、常规技术抓推广、实用技术抓普及、综合集成出效益的思路,搞好良种、良料、良法、良舍、良医“五良”技术的集成配套。围绕规模养殖发展,加大肉牛、肉羊全混合日粮开发推广力度,加大奶、肉牛冻配改良的普及率,搞好肉牛肉羊强度育肥、适时出栏等实用技术组装配套推广,有效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6.重视新型市场主体的培育畅通产品销路。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实力、市场占有率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养殖企业和牛羊肉精深加工企业,引导龙头企业组建大型企业集团,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引导鼓励养殖大户、基层畜牧兽医站、批发市场等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和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加快建设畜产品仓储、冷藏、初加工等设施。加快优势产区鲜活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体系和生鲜畜产品配送,推行订单生产和“农超对接”,落实鲜活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畜产品流通成本,实现以销促产。

7.培育壮大优势品牌有效开拓市场。把培育品牌作为开拓和占有市场的首要任务,作为发展壮大草牧业的着力点,投入足够的物力、财力和精力,科学谋划,精心运作。以发展无公害畜草产品、绿色食品、有机畜草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为抓手,进一步做大黄河源牧草、陇西腊羊肉、陇西药膳羊、渭宝、秀峰等特色优势品牌。支持已建成的育耕牧业、民祥草业、春寅乳业、临洮华商、安贝源乳业、聚信药业等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加快设备升级、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畜牧业科技研发中心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科研工作站,开发先进工艺和新产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和专利产品,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打造优质、安全的定西肉羊、定西牧草品牌形象,大幅度提高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8.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高草牧收益。

一是创新发展。构建以草畜特色优势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畜牧科技创新体系,推动资源整合,着力解决科技创新和草牧业生产脱节问题。加强畜牧科技创新基地与平台建设,以畜牧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组织实施重大自主创新项目,吸引和凝聚高水平人才,推动项目、基地、人才的有机结合。

二是重视研发。开展制约草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根据干旱半干旱区、高寒阴湿区等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文化资源禀赋,围绕各区域畜牧发展的定位,以建设各类畜产品优势产业带为重点,推动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畜产品,建立一批有区域特色的草牧业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基地。

三是重视设施。加快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设施条件。根据川区和山区的不同特点,研究制订不同的科学养殖技术模式,总结形成一批适应性更强、更切合实际的牛、羊规模养殖技术标准和规范,建立适应不同区域、不同畜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 。

四是创新模式。积极探索有效控制畜禽养殖粪污对环境污染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思路,总结推广符合不同地区和畜种的治污利用模式,更好推动定西市生态低碳高效草牧业发展。

五是典型带动。树立标准化养殖示范典型,带动周边养殖场户共同发展。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示范创建现场观摩活动,相互学习,加强交流,切实发挥好示范场带动作用,做到建立一个示范场,带动一片场户,培训一批骨干,提升整体实力。

六是创新机制。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下工夫,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工作机制,积极落实标准化示范场管理办法,建立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实行动态管理,有进有出。

七是宣传引导。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示范创建成效,营造示范创建“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母畜定西市牧业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缩宫素和氯前列醇的使用简介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母畜子宫脱出的诊治
蒙牛全购现代牧业
2004~2013年定西市马铃薯生产状况统计分析
海口伟德牧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