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叙文里要有典型事件

2018-04-15罗小军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裙子记叙文爸爸妈妈

罗小军

要素俱全是写记叙文的基本要求,而文章要想出彩,必然离不开典型事件。什么算“典型”呢?如果那些事件,或出入意料,或妙趣横生,或悬念迭起,或催人泪下,让人过目不忘,自然就算得上“典型”。有了典型事件,我们还得讲好这个故事,写出亮点。动笔前,一定要仔细思考,在这个典型事件中,最让你难以忘怀的是什么?是人物的某句话、某个表情,还是某个动作?这些细节描写越到位,文章越容易出彩。行文时,若能以故事为线索,让文章既有情节的完整性,又有细节的亮点,或许一声问候便足以温暖人心,一个笑脸亦会美如画卷,一个动作也能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题目

所谓“新”,它与“旧”是相对的,最大的特点是不同以往。与历史年月相比,我们生活在新时代;与传统观念相比,我们拥有新思想;与往昔生活相比,我们过上了新生活……

请结合自我经历与感受,以“新”为话题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解析

写作时,若能达到以下三点要求,文章必定与众不同。

一是突破提示的立意。写作时,既要关注提示语,又不能局限于提示语。就此题而言,若不假思索,简单地选择新时代、新思想、新生活作为写作内容,就会陷入大同小异、空洞无物的误区。若能根据新”字的不同含义,另选角度,从小的方面切入,如写新风气“新衣裳“新情趣“新习惯”等,更容易体现个性色彩。

二是选择典型事件。确定立意方向与写作角度后,选什么材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材料有新意,文章能脱颖而出;材料不出新,文章便难以出彩。如写作“新衣裳”时,若只是表达爱美之心,写自己喜欢时尚衣着,故事未免平淡了些;若只是讲述自己获取某件心仪衣饰的故事,即使情节有些波澜,也显得普通了些。若能像升格文《奶奶穿上了裙子》一样,凭标题便抢到先机。

三是表达独特感悟。话题明确指出,“新”与“旧”相对,最大特点是指不同以往。这暗示大家,在讲述故事、抒发情感或发表议论时,还得有一个由表入里、由事及理的感悟过程,表达自己对新生事物的渴望与情怀,从而提升文章的思想水平,加深文章的情感深度。

奶奶的新衣裳

文/尹天牙

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为了祝贺她七十岁生日,我和爸爸妈妈陪着她跑遍了市里的几座大商场,想为她买几件新衣服,但她居然什么也看不上。在她看来,不是贵了,便是花哨了。(开篇是文章的关键处,但这样的情节显然平淡了些,缺少出彩点。)

奶奶从小在穷苦人家长大,几乎没有穿过什么新衣服。听奶奶讲,她小时候,一个人就一身衣服。有时候,白天换下来的衣服,到了晚上洗干净,还得用火烘干,要不第二天便出不了门。后来条件虽然好了些,但为了几个子女上学、成家,她也几乎没穿过新衣服。

这些年,家里的生活条件逐渐好了起来。爸爸跑运输,算得上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叔叔搞特种养殖,事业也特别顺畅;家人之间也特别和睦,我们整个家庭让村里人特别羡慕。但是,奶奶穿着太不讲究了。这么多年,她一直就那么几件衣服。有的衣服破了又补,补了又穿,有些衣服甚至看不出原来的颜色了。爸爸妈妈和叔叔婶婶不知做过多少回工作,就是改变不了奶奶这一习惯。(写记叙文,除了讲述故事,还得学会描写。此处若能改用细节说话,情节会更逼真。语言表达略有不妥,似有嫌弃之意。)

这次奶奶过生日,她再次提出不办寿宴,一切从简。不过奶奶也终于答应我们买一两件新衣服。现在看来,与老人一起逛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第二天一大早,爸爸妈妈又进城了,到晚上才回来。我真是佩服妈妈的能力,一下子为奶奶买回了四五件衣服:冬天的棉袄,春秋的长裤,还有一条翠绿色的裙子。奶奶抱怨:“买这么多干啥?我都这么大年纪了,有一两件就够了,买这么多纯属浪费!”可说归说,她的脸上还是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喜悦。(语言平庸。新衣是文章的一个重点,然而此处新衣的风采没有展示出来。)

我和妈妈帮奶奶一起穿上了新裙子,左瞧右看,齐声夸赞:“真漂亮!”此刻,奶奶好像年轻了许多,在镜子前转来转去,照了又照,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唉,真拿你们没办法,我上次说了邻居的裙子好看,你们今天就买了回来,穿出去也不怕人笑话!”妈妈说:“没人笑话,现在生活好了,不仅要吃好,还要穿好。追求美不僅是年轻人的事儿,老年人也可以。城里人像您这岁数还抹口红呢!“我要给奶奶抹口红!”“死丫头!”奶奶笑了。(穿上新裙子后奶奶的变化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

奶奶在我们的劝说下,终于穿上新裙子忐忑不安地出了门。几个老奶奶围着她,一脸羡慕地说:“看,年轻多了。”奶奶说:“这是儿媳妇买的,不穿怎么对得住她那片孝心呢?”

失误分析

表面上看,这篇文章语言通顺,结构清晰,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也很清楚;可仔细一读,几乎找不出一个让人喜欢的理由,读后也留不下深刻印象。这是因为,本文存在记叙文容易出现的两大普遍性失误。

一是事件缺少典型性。在这个物质极为丰富的年代,买几件新衣服庆祝一下生日实在算不上新鲜事儿,作者以此为标题,文章便失去了新意。当然,如果能够将这件事写出新意,也是可以的,可从头至尾,文章也没有写出奶奶穿新衣的特殊背景、独特故事。简而言之,文章没有一个贯穿首尾的典型事件。因为这些问题,文章的主题没有展示出来。凭这点,文章只能被评为二类下。

二是细节缺少情趣性。要想写好记叙文,离不开细节描写。这些细节,可以是人物的外貌特征,也可以是人物的言谈举止。这篇作文,除了结尾时奶奶照镜子的描写和几句对话外,几乎找不到反映人物光彩的细节。没有细节,人物的情感又如何能够真切地表现出来呢?

升格指导

如何修改呢?

关于第一个问题,细心的同学可能发现了,爸爸妈妈买回的新衣服中有一条翠绿色的裙子,如果紧紧抓住这一点做文章,拟题为“奶奶穿上了裙子”,文章也就有了出彩的机会。展开情节时,再讲述一下奶奶与裙子之间的故事,文章的吸引力自然就不同一般了。

关于第二个问题,修改时,可以将“裙子”作为线索,穿起与之相关的精彩故事,增加“借裙子”“赏裙子”等情节。写作中,“挑礼物”时,不妨对人物的心理进行详细描写,意在突出裙子的重要意义:“借裙子”时,奶奶神态尴尬的情景也是打动人心的,自然要多写几笔:“赏裙子”时,更需要通过比喻等修辞,增加一段美如画卷的描写;如此一番衬托,“穿裙子”就有了令人动容的情景。这些内容,有生活的真实,也有想象的情节,但只要符合人物特点,符合生活实际,写出来就会情趣盎然。

奶奶穿上了裙子

文/尹天牙

为了祝贺奶奶七十大寿,爸爸妈妈和我陪着她跑遍了市里的几座大商场,可她居然什么也看不上。还是妈妈心细,发现奶奶逛街时经常盯着一个个穿漂亮裙子的妇女,便用胳膊碰了碰爸爸,低声说:“莫不是妈想穿裙子?”爸爸“啊”了一声,似乎明白了什么。(妈妈的一“碰”一“说”,以及爸爸的心领神会,细腻传神,为下文作铺垫。)

奶奶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人。听爷爷讲,他们结婚时正是苦年月,奶奶曾提出要条粗花布裙子,还遭到了长辈们的训斥:“裙子能当饭吃吗?”结果,爷爷只用了半布袋红薯干就领回了奶奶。不过,这些事奶奶从来没有跟我们提过。插叙往事,读者这才明白,原来穿裙子是奶奶少女时代的梦。)

爸爸上学时,裙子开始流行。看着不少同学的妈妈穿着漂亮的裙子在校园里进进出出,爸爸既羡慕又难过,哽咽着对奶奶说:“妈,您也穿一次裙子送我上学吧。”奶奶拗不过爸爸,也可能是因为心里也想穿一次,就跑到邻居家去借,却碰了一鼻子灰。那时爸爸说:“等我长大挣了钱,一定给您买条裙子!”时过境迁,买裙子的事已尘封在爸爸的记忆里了。(借裙子,想必现在的读者是闻所未闻。情趣之中含着不为人知的辛酸,裙子的意义更凸显!)

第二天一早,爸爸妈妈又到了市里,直到黄昏才回到家,他们给奶奶买回来一条质地上好的翠绿色裙子。那条裙子确实好看,翠色欲滴,恰如一块碧玉。打开裙子,底部一层一层的蕾丝花边格外抢眼,显得精致又高贵。奶奶脸上泛起了一层红晕,却忍不住抱怨:“买这干啥,都这么大年纪了,还穿裙子,不笑死人才怪呢!”可说归说,奶奶的脸上还是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喜悦。(细致的描写、贴切的比喻,以及奶奶脸上的神态,将裙子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和妈妈帮奶奶穿上裙子,齐声夸赞:“真漂亮!”那一瞬间,奶奶好像年轻了许多,腰也直了。她走到镜子前照了照,再转个身,前后左右照了一遍,眼中闪着激动的泪花。过了一会儿,奶奶叹了口气,要脱下裙子,妈妈赶忙阻止。奶奶说:“这么大年纪了,穿出去怕人笑话。”妈妈说:“现在生活好了,城里老人都兴穿这个,像您这岁数还抹口红呢!”“我要给奶奶抹口红!”“死丫头!”奶奶笑了起来……(奶奶穿上裙子后的变化表现得更明显。)

在我们的劝说下,奶奶终于穿上裙子,忐忑不安地出了门。几位老奶奶围着她,一脸羡慕地说:“看,年轻多了,真好看。”奶奶说:“儿媳妇买的,不穿怎么对得住她的一片孝心?”

没过几天,我发现其他几位老奶奶也穿上了各式各样的裙子。(这一改动,可谓神来之笔,让文章主题得到极大拓展。)

升格点评

當有的同学选择了“穿新衣”之类的寻常故事时,作者想到的是“奶奶穿上了裙子”这一题材,极有情趣!当他人满足于眼前的所思所感时,作者插入了两件与之相关的动人往事,让原本普通的裙子有了美好的情怀。在此基础上,再加大描写笔墨,或描绘裙子鲜艳新颖的色彩和款式,或描写奶奶穿上新裙子后的表现,或写妈妈对奶奶的孝顺,让文章有了情感与思考深度,令读者怦然心动,读后余味无穷。

猜你喜欢

裙子记叙文爸爸妈妈
努力写出“高像素”的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花裙子
详略得当 凸显中心——初中记叙文写作之详略安排教学指导
千变万化的裙子
裙子
我的爸爸妈妈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夏天,我有花裙子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