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飞阁”

2018-04-15张泽稷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楼阁凌空扇动翅膀

张泽稷

王勃一句“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将滕王阁浩浩凌空、若道道朱红飞泻而下的瑰丽壮美道尽。“飞阁”即“高阁”。(亦有“阁道”之解,学术界一直有争议,这里不做学术争论。)那为何此处用“飞阁”而不用“高阁”?其实“高阁”在古诗文中亦有大量应用,譬如“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宝书玉剑挂高阁,金鞍骏马散故人”,皆是传唱千古的绝句。甚至是《滕王阁序》中,也有“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之说。古人擅炼字,但凡用词自有其道理,作者在此格外偏爱“飞阁”,一定有其独特之处。

事实上,不难发现,无论是“飞阁卷帘图画里”,还是“飞阁连连直如发”,但凡出现“飞阁”,所描写多半是楼阁本身的特点,诗文基调往往有出尘空渺之意:而“高阁”往往是作为一整个意象出现,并不突出楼阁本身的特点,而全诗的基调往往比较宏伟肃穆。其不同正是由于“飞”字造成的。一个字使得诗文的基调发生了变化,这也正是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恰当例子。

正是文字背后来源于生活的暗示,使得“飞”从“悬阁”“危阁”“高阁”中脱颖而出:“高”的概念往往抽离于“高楼大厦”“高山”等词汇。试着想象这些物体,会发现脑中浮现的并非是单独的“楼顶”“山顶”这些冯虚御风的独立物体,而是一栋楼、一座山,是一个整体,是拔地而起、自下而上的连续集合。因此,无论如何极言楼閣之高峻,看到“高阁”一词时,读者往往会下意识认为有高高的物体支撑着楼阁,显得庄重而壮丽,却并不缥缈:对于“悬阁”“悬”之一字给了读者“被悬挂固定在峭壁上”的暗示:而“危阁”虽然摇摇欲坠”,但毕竟还要有支撑才行。

唯有“飞”之一字,人们的念头来自“飞鸟”“飞仙”“飞升”等意象,而这些概念是真真正正冯虚御风而无所依的,不需要任何支撑。因此,当“飞”与“阁”结合,“飞阁”也就自然拥有了“鸟儿飞翔”的意象,使得楼阁的概念完全与支柱剥离开来,真真正疋“凌空”了。而这种与常理相矛盾的暗示与感受,使得“飞阁”显得格外高险,同时也具有了理想上的缥缈出尘之意。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何“飞阁”多半出现在缥缈的诗句中,而“高阁”则往往显得庄重。

同时,不妨想象一下“飞阁”这个画面,若认为建筑也如鸟儿扇动翅膀一样飞行,那么“翅膀”在哪里?这时,“飞”这个动作与屋檐的关系也就不得不建立起来,即“飞檐”。正如“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飞阁的檐角像是鸟儿扇动翅膀一样,“飞”的动态凝固于檐角的静态,两个字就将其雕琢得栩栩如生,使人不得不惊叹其舒展而道劲的形体,整座楼台都变得流畅生动。

“飞”在这里是飞鸟般昂扬向上的,是饱含生命力的意象。这也就不难理解王勃选择用“飞阁”而不是“高阁”。“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前面高阁凌空展翅,自上而下依山势重重叠叠,若一道朱红自山间倾泻而下,不知跌落何处;其后有苍山耸翠,上出天穹,隐没在重重云雾之中。此等缥缈盛景,其仙意非“飞阁”又如何能道尽?此处“飞阁”“高阁”,一字之差,却已是天上人间之别。

佳作点评

本文是学完《说“木叶”》之后的一篇练笔。作者领悟了林庚先生所讲的“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的道理,并学以致用,依照林先生的思维路径对《滕王阁序》中“飞阁”这一形象进行了分析鉴赏。“飞阁”本有阁道“高阁”两解,本文依从了第二种解释。作者以“飞阁”与“高阁”之比较贯穿全文,先通过分析将问题关键聚焦到“飞”字,进而指出其具有凌空高险、缥缈出尘、饱含生命力的特征,最后带回原诗句验证。文章表达流畅,字里行间彰显了丰厚的积淀。

(王彩云)

猜你喜欢

楼阁凌空扇动翅膀
重五百斤的风神翼龙该如何起飞,揭秘独家技能!
凌空猎食
秋叶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下)
天上人家
山游
吊兰
见到蜻蜓朝我飞来
亭台楼阁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