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绩效工作的“三有三无”管理之道

2018-04-15马月婷张峰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绩效管理战略

马月婷 张峰

摘要:本文根据绩效管理工作在中国的发展趋势,将这一西方管

理理论与东方管理者的管理思维和智慧相融合,通过对管理经验的总结和分析,探讨出一套符合东方文化的绩效管理方法。

关键词:绩效管理 战略 责任体系

随着各类企业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如何利用绩效更好的发挥其激励约束作用,成为严峻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逐步总结了“三有三无”的绩效管理思路,通过“三有”来建立管理体系,利用“三无”来优化管理方法,不断摸索这一源自西方的管理理念与国企管理思路的融合之道:

一、有纲则立一明确导向,突出重点

当前的绩效管理,已发展至战略绩效管理阶段,各公司结合自身经营战略和重点工作任务,形成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纲领。在以往开展考核时,很多公司往往强调系统性、科学性,各专业提出指标,公司整体汇总,再细化考核标准形成指标库,而导向性则放在较为次要的位置。但在实际工作中,纲领的导向性却决定了整体工作的成败,所以考核伊始,就要抛出明确的导向,以及要突破的重点任务。

例如某公司往年会设立上百个考核指标,基层单位在收到的这些指标时,往往缺少方向感。明确导向后,该公司提出“指标做减法,内容圈重点”的管理思路,缩减指标数量,引入重点指标的概念,采用加大权重,强制分布,逐月跟踪的考核方式来进行强化管控。在指标同比减少近25%的前提下,覆盖单位数量达到90%以上,各项管理责任充分分解,重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

二、有解则融——厘清分工,多维考核

公司的战略纲领需要承接者,部门业绩和个人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整体业绩目标的达成与否。这就要求公司所有部门各司其职,各担其责。管理机关要强调配合,要保持各环节的畅通,要引入协同考核;基层单位则要强调业绩,要突破短板,提升核心业务,支撑公司发展。在业绩考核任务分解到位后,需对员工的分工进一步明确。

当前,我们将员工考核从早期的“德、能、勤、绩”向“量、质、期、能”进行转型。考核维度确定后,组织公司领导副职、中层干部、各级管理人员签订绩效合约,使每个人都明确了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责任,绩效合约全覆盖的同时,将公司的战略目标融入每个人的日常工作中。

三、有责则和——深化应用,夯实成果

东方文化的根本是儒家思想,各级绩效经理人在考核中还是会有以“和”为贵的惯性思维,但“和”不是平均主义,更不是轮流坐庄,要将考核工作有序的推进下去,除了采用行政手段和薪酬激励两把利器之外,还要发挥非物质激励措施的作用。

首先可以将绩效结果与内部人力资源市场应用相结合。强化岗位竞争意识,对于绩效突出的员工,要引导员工将职业生涯规划远景和绩效计划近况结合起来,为其指明职业化发展通道;对考核结果较差,甚至不合格人员实施待岗和转岗处理。同时,在评优评先、培训鉴定等方面,可明确绩效结果的挂钩方式,强化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职业发展的结合,进一步发挥其激励约束作用。

四、无名则起——培育整体文化氛围

正如《道德经》所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想要做好绩效工作,需要不断的打造绩效氛围。形成良好的绩效文化后,很多困难自然迎刃而解。经验表明,绩效工作不适合搞试点、推新颖,更适合于广覆盖、深耕耘。通过营造绩效管理文化氛围,淡化归口管理部门的个人思维、员工个人的“面子”文化,引导各级管理者和员工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念,正视考核结果,注重绩效提升。

同时,我们要发挥各级绩效经理人的作用,他们是打造绩效文化的坚实堡垒。我们可以利用身边可利用资源,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并应用各类网络课程予以点播提升。只有提高绩效经理人履责能力,使其在日常工作中切实掌握并运用绩效管理工具,帮助员工制定绩效提升措施、方案,才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绩效的共同提升。推动绩效经理人责任角色到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赋予其更多考核分配权,通过加强监管和严格落实考核结果应用,确保考核更加公平公正。

五、无为则治——发挥多元管理智慧

管理,需有张有合,有收有放。基层的智慧是无穷的,无为,或许是对其自我提升完善,最终达到绩效目标的一种更好的方式。但无为,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要帮其明确其业务流程为主线,深入分析其岗位职责为重点,对流程结果和关键环节开展梳理,发挥考核导向作用,通过落实指标责任、强化结果考核,推动各业务节点的协同配合。

我们要注重的是考核工作的顶层设计,可以通过一个小的强制分布要求,来打破分配体系的原始状态,让各单位制定自己的细则,而班组单元为适应单位的要求,也出台了班组的细则。这样自上而下,顺其自然的形成规则的方式,可以让考核工作推进的很顺利。

六、无极则卓——持续改进提升

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会一劳永逸。对绩效管理工作的追求,就是一个没有尽头的赛跑。一个很好的考核体系,会随着上级考核方向的调整和整体环境的改变,而变得不那么适应于当下,这就要求部门要不断的调整、优化,整个体系要能动起来。对于外界环境的变化,就要求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发挥各管理部门的管理智慧,将优化的目标逐渐厘清,让各部门力量更加凝集,从而得到一个令大家都赞同的方案。当然,我们很清楚,这也只是一个暂态,我们需要继续关注绩效管理的走向,因为我们要清醒的知道,我们永远在绩效工作卓越管理的路上。

猜你喜欢

绩效管理战略
基于SWOT分析的VR平台的战略选择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绩效角度下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
医院政工绩效管理探析
浅析高新区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外交战略需大调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