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县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现状与对策探析
2018-04-15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水务局,辽宁 朝阳 122400)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小河流的污染也日益加剧,傍水而居不再是人们最优质的选择[1]。对于中小河流的污染问题已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话题。在治理河流之初,研究对河流治理的影响因素十分关键,影响因素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从不同角度影响着中小河流的治理。我国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对河流的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防洪、防灾以及人类用水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2-5]。
1 建平县中小河流的现状
建平县境内主要河流有老哈河和大凌河。老哈河是西辽河上游的一个重要支流。它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北部的七老图山脉光头山。由发源地向东北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天义镇西北,在四家子穿锦赤铁路大桥后,向北绵延,经过建平县的8个乡镇。在建平县哈拉道口镇流出朝阳辖区,其在建平境内河道总长118.0 km,流域面积3 494.0 km2。较大的支流有蹦河、海棠河、黑水河和三家河。大凌河流域在建平县境内的主要支流有第二牤牛河和老虎山河。第二牤牛河是大凌河流域一级支流,发源于建平县富山办事处张福店村牛河梁,全长48.5 km,流域面积1042.0 km2;第二牤牛河流域境内丘陵起伏,河谷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汇河口以上有二道磨河、深井河等二级支流。老虎山河是大凌河流域一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金厂沟梁镇横道子,老虎山河流域状如扇形,境内丘陵起伏,河谷相间,地势北高南低,河道平均坡度6‰。主要支流有林家地河、二道河等。老虎山河流域坡地占总体面积的84.3%,河谷平原只占15.7%。
2 中小河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防洪标准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我国的防洪标准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的,经过了60多年未曾改变,标准制定之初主要的针对对象是大江大河,对于作为中流砥柱的中小河流来说防洪标准偏低,特别是与现代飞速发展的社会及其不协调。随着建平县城镇化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因城镇居住面积有限而导致沿河两边岸坡面积不断被侵占,河流断截面空间逐渐萎缩,河道过水面积减少,河流底部泥土淤积情况严重。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改变了区域的水文环境,主要表现在地表降雨径流量增大,导致积水洪涝灾害频发和降雨径流量超过河道防洪标准。
2.2 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意识不强
近些年,国家对经济建设的投资力度及要求很高,相应地方政府对经济建设的关注力度也相对较大,导致对河道堤防工程的投资与关注力度不足,责任不明确及意识不强。虽然结合国家关于水土保持及防洪体系建设总体要求,建平县对河道堤防工程的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不少从业人员思想意识薄弱,认定河道是天然形成而洪涝灾害发生属于自然规律的现状导致河道治理不能及时且按照要求开展,影响堤防工程的治理,导致河流破坏及污染日益严重。
2.3 对河流的生态建设重视不足,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目前,对中小河流的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的意识还很薄弱,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了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害,对河岸绿植及生物多样性等影响严重。建平县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人类活动破坏了河道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致使湿地消失,河道硬化阻止了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联系,河岸和滨河动植物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物群减少或转移,最终导致河道整体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环境服务功能丧失。
2.4 经济发展与河流生态之间产生了矛盾,规划设计对经济合理性考虑不足
对河道进行治理和规划设计一则是为了整顿农村河道的环境,为了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益。若河道治理、规划设计未考虑经济效益,则有违河道治理的初衷。多年来,天平一直倾向于经济发展,导致对河流的生态治理规划不到位,致使河道治理合理性较差,则防洪排涝功能无法发挥出来。
3 中小河流生态治理对策
3.1 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河道治理方向
随着河道治理问题被关注程度的提升,河道治理专家对河道的治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明确了河道的治理方向:在不影响河道功能的前提下,使河道能够实现可持性发展。这一理论的提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和支持。河道生态治理是近年来河道治理中较为科学的治理方法,河道管理部门也在向生态治理方向努力。但是由于河道在采用生态治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周密的设计与规划。生态治理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结合不同地区河道的特点,进而制定出合理的治理方案。在实行生态治理中需要用到先进的治理技术,为此相关部门应对治理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确保生态治理技术能够应用于农村河道治理当中。
3.2 加强河道污水整治
防污是中小河流生态治理的重要影响因素。控制污染物的排放是对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基础的治理措施。防污的有效手段有设置排污口、建立污水处理厂、净化工业、农业废水等,在排污口及污水处理厂、工厂等污水排放处可建立生态净化工程,将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再进一步处理,使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之后再循环利用。污河治理分为城市型污河治理和非城市型污河治理,非城市型的污河治理难度一般不大,受人为影响的因素较小,河道环境以及自然生态维持较好,污染也主要来自于农田废水及乡村垃圾,在治理上一般针对河水质量及污染垃圾进行治理,对河流周围的建筑及景观等影响不大。城市型污河治理较非城市型治理要复杂得多,城市人口密集、生活废水多、工业污水排量大,而且在河流治理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河流周围的建筑及景观等,因此,城市型污河治理难度很大,还容易出现反复的现象,这是污河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由于建平县河道污染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采用单一、陈旧的技术无法应对度河道的治理,因此,要根据河道污染的成因,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理手段。对于山区河道的治理,主要采用渠化河道、排除障碍、优化河流状态与局部疏导等手段进行治理;对于平原河道,主要采用控制及调整河势、裁弯取直、河道拓宽及疏浚等措施进行治理。现代河流治理还将对地区的经济发展、河势变化及已有的河道整治情况等进行综合考虑,进而对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进行勘察,最终确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3.3 加强河道行洪排涝治理
在中小河流的治理过程中,行洪排涝是保护中小河流生态平衡的一项重要措施。在乡村河道开阔,地广人稀,行洪排涝空间充足,不容易造成内涝,但随着城市发展的进程,我国很多城市的行洪排涝空间不足,这很容易引发城市内涝,会给城市带来很大损失。城市河道淤积是行洪排涝空间不足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理城市的中小河流时,要合理设计河道的宽度及水流量,定期清理河道淤积,确保城市河流的行洪排涝能力。
3.4 合理规划建设,多种治理方式并存
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实现人与水自然和谐。在满足河道防涝泄洪、排水等基本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修复人工湿地完善生物栖息生存环境对提高生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数量具有积极促进意义。
3.4.1 加强人工湿地建设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类似沼泽类的地面,其建设过程应将清淤工程和防洪工程相结合,将污水、污泥投放到人工湿地上,但过程要经过人工控制,这种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主要利用土壤、植物、生物物种等通过物理、生物、化学技术的三种作用,实现对污水的处理,其技术过程包括了氧化还原反应、微生物分解、沉淀、转化等一些列的作用。人工湿地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是保持中小河流生态平衡的治理因素之一。
3.4.2 合理规划生态堤岸建设
生态堤岸是河流恢复后的自然岸线,具有可渗透性、抗干扰及自我修复能力,能够保护生物生活习性的自然堤岸,可以抑制岸崩,稳堤固防,营造自然的河流景观。针对不同的河道,生态堤岸的类型也是不同的,生态堤岸可以设计成植物景观与现代化城市相结合的类型、也可以是自然形成的绿色植物空间类型,还可以利用植被的不同,设计成纯林绿化堤岸以及花草相间的堤岸类型。
3.4.3 因水制宜,打造人文休闲娱乐景观场所
因水制宜是可以有效的利用河流等自然景观打造人工湿地公园、水岸公园等具有生态景观的河道内外湿地,将河道疏浚与湿地公园的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如可以用河道泥沙作为修筑材料、可以利用河道石子作为景观路的铺设、利用河道内外的建筑垃圾就地造景、种植植被等,总之,要以治理河流为中心,将河道内外修筑成水美景秀的生态景观。
3.5 全民参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
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要以政府为导向,但全民参与治理也是一项重要因素。要提高全民保护生态、保护河流的意识,政府可以开通中小河流治理通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全面征集民众意见,将合理有效的意见纳入治理措施当中,这也体现了全民参与的重要性。
3.5.1 加快生态治理,改善人们生存环境
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对中小河流的生态治理,人们的生存环境以及生活环境都会有极大的改善,首先是与生命有关的饮水资源的改善。中小河流是人们饮水的根源,保护好中小河流,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其次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有河流的地方就有绿色,清新优雅的生活环境是通过清澈的河流与绿化面积决定的,治理好中小河流,人类生活中的绿化面积就会扩大,同时,对于中小河流的治理也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修复和完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改变了,才能促进中小河流的循环发展,这也是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3.5.2 提升自我恢复能力,促进生态系统稳定
中小河流不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更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资源,中小河流中有很多的生物物种,这些生物物种对生态西平的平衡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中小河流污染的严重加剧,生物物种数量急剧下降,甚至灭亡,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通过对中小河流的综合治理,中小河流的生物物种得到了有效的恢复,生物物种的数量不断增多,其多样性也逐渐丰富,进一步的提升了中小河流的自我恢复能力,从根本上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稳定,使国家的洪涝等自然灾害也明显减少,从而降低了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破坏,人们生活在一个和谐、稳定的自然生态系统中,是人类的梦想,也是努力的方向。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河道治理问题日益严峻,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河道治理问题,必须要加强河道管理,加大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河道生态整治工程的实施将有效提高防洪抗灾能力,降低灾害发生频率,增强流域整体环境景观。目前建平县对中小河流的治理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将各种技术手段与治理理念相结合,让全县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迈向一个新的台阶,并倡导人们珍惜用水、爱护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爱护水景观的生态理念,制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探索与研究相结合、水文与地形相结合、文化与差异相结合的综合性、一体化的治理方案,为建平县中小河流的生态系统能够自然、和谐、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