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地质类专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2018-04-15,,

地下水 2018年5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转型模块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天水 74102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促进高等教育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加快推进新工科建设。”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应“职业教育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要职能,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的协调是高职院校发挥服务职能的重要前提[1]。近几年,地勘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阵痛期,作为培养地勘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如何进行地质类专业的转型发展是必须考虑的战略问题,学校必须依托自身的条件和优势,进行适应地勘行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专业转型建设。

1 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1.1 转型发展是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指出,坚定不移的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和生态环境监管体重,要求城市工作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

新时代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建设, 乃至“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下,传统的资源型地质勘查不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地勘行业由从传统的区域地质、矿产勘查逐步向民生地质及相关地质等多个领域拓展,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和农业地质将成为最有潜力的三个领域。这也就意味着高职高专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也相应的由培养资源型地质勘查人才向培养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和农业地质等民生地质人才转变[2]。

1.2 转型发展是地质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2001-2014年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旺盛,地质勘查投入持续增长,期间,我国地质勘查投入累计高达9 841亿元,大幅的经济投入,令地质勘查行业发展迅猛,从业人员急剧膨胀。但从2013年开始,由于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经济结构转向创新驱动,地质勘查投入随之发生锐减,行业发展遭遇挑战,其中由于大幅投入导致的 “人员过剩”是地质勘查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由此引起的地质类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连锁反应至招生难已成为地质类院校的共同难题。经济新常态下,地质勘查行业如何化解面临的巨大生存压力,在严峻的形势中突围,是各部门首要考虑问题,为此,地质行业各级部门充分理解市场,转变经营理念,树立创新意识,持续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逐渐从过去以解决资源问题为主,向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转变,从单一的调查或者勘查向综合性调查勘查转变,从由资源需求向资源、环境、空间、灾害等多要素需求转变,拓展服务领域,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延伸[2]。

国土资源部作为地勘行业的主管部门,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的决策部署,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加强城市地质调查,发挥地质工作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优势[3,4],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地质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城市地质调查总体方案(2017-2025 年)》,更加明确了地勘行业向城市地质的转型发展,为转型工作指明了方向并做了具体部署,这是对地勘行业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

城市地质工作聚焦城市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重大问题,构建多方联动机制,大力推进空间、资源、环境、灾害多要素的城市地质调查,开展重大科技问题公关,搭建三维城市地质模型,构建地质资源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立城市地质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服务。《指导意见》中统筹部署的四项重点任务中城市地质资源、环境、地质资源绿色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地质灾害等内容和《方案》中提出建议中涉及的地下水、地质环境、地质问题都属于水工环范畴,可以说,城市地质工作中主要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为核心,这必将引领新一轮地质勘查行业中水工环的高速深度发展,从而需要大量水工环人才,并且要求高职高专地质类专业必须从以前的以培养资源找矿勘查为主向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地质为主转变,从单要素调查勘查能力培养向资源、环境、空间、灾害等多要素综合性调查勘查能力培养转变。

我的同事是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艳,其中最有名的那个叫柳如是,她喜欢打扮成男人的样子,我常常怀疑她跟我一样是穿越来的,要不她怎么知道“中性风”会流行?!

1.3 转型发展是高职高专地质类专业的必然选择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职能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发展,高职高专地质类专业就应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勘行业产业发展。

当前从国家层面讲,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同时又处于地勘行业转型调整的深刻变革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若要发挥城市地质工作在生态文明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必须具有符合新形势下城市地质工作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从地勘行业的层面讲,国土资源部已经对行业转型调整做出了顶层设计——城市地质工作。明确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部署,提出精准了解“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对地质工作的需求。

国家政策、行业背景是办学的指向标,《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 “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 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作为培养地勘行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面临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势必要做好地质类专业的转型升级建设,理清专业转型建设的思路、做出专业转型建设的顶层设计、制定专业转型建设的方案,深耕厚植,坚持不懈的做好专业转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服务社会服务行业[5]。

2 转型建设的原则、方法和内容

地勘行业的转型升级,必须带来地质行业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的变迁,对人才能力结构的需求会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要充分把握地勘行业产业转型调整动向,充分了解地勘行业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构建与地勘行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同步调整的专业转型建设机制,更好地服务地勘行业产业转型升级。

2.1 转型建设的原则

当今时代是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发生具有进步意义的重大变化的新时代,在这个时期,新经济、新技术、新行为、新观念、新需求等不断涌现,高等职业教育地质类专业顺势而为、不断进行专业转型建设将是未来适应社会需求的常态,在专业转型建设中应遵循“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研判教育发展方向、先于行业改革进行专业建设”原则,把握住“快、准、活”。

2.1.1 快

2.1.2 准

专业转型建设中“快”是抢占先机,但是光“快”也不一定成功,有可能“偏”,因此在专业转型建设中要找“准”方向。即是指专业转型一定要符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和地方经济发展,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目前职业教育处于新时代,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有新要求,从而会出现新形态的职业教育,这种教育应该是混合式教育、共享式教育、开放式教育、动态式教育、现代教育技术推动下的教育。要想办好这种新形态教育,首先需要详细研读最新的与专业相关的国家政策、行业出台的各种文件以及相关的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准确把握专业的发展方向。其次要深刻理解新形态职业教育的特征,作为地质类专业来讲,在行业转型调整时期,混合式教育大有可为,即线上线下相混合、校内校外相混合、体系化和非体系化相混合[6],而且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要求,能够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服务行业的作用。

2.1.3 活

把握先机、找准方向之后,就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建设,地质类专业转型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建设。人才培养最终依托课程体系来实现,毕业生的职业能力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来培养塑造。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对人才培养都至关重要,上哪些课、每门课上什么在专业转型建设中是必须要重点考虑的,而且不同的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应该是不同的,不应该一刀切,应根据专业特点设置各自的课程体系结构。比如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课程体系可以设置成大模块课程体系:基础地质模块+水文地质课程模块+工程地质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公共课程模块,每个模块中由各自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组成。但不论是哪一种课程体系个人认为灵活性要强,既要使学生在将来的就业中能多方面发展,又能够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求,在需要转型时能顺利的依托原有专业进行转型,实现专业持续发展。

2.2 转型建设的方法和内容

地质类专业转型建设应始终以国家政策为背景,以行业政策为风向,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行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主要围绕城市地质调查进行专业群结构调整转型[7]、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

2.2.1 创新对接符合生态文明建设新思想新理念的产业链和教育链

城市地质调查是国土资源部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下对地质行业的顶层设计,作为培养地质行业高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积极调研行业企业,探索创新产业链与教育链的对接、融合,构建科学合理的两链对接模式。

2.2.2 创新形成与实施城市地质调查专业群

高等职业教育地质类专业院校应依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 “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设城市地质调查专业群,通过对已有老专业进行转型建设和申报新专业完善专业群,形成由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钻探技术、城市三维地下空间探测等专业组成的与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完全对接的专业群,并且明确专业群“以基础地质为基础,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为两翼”“推拉并举”的专业群协调快速发展模式。

2.2.3 构建 “四融入、三递进、学训交互”的人才培养模式

地质类专业在转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的“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根据地勘行业的实际情况灵活践行五对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地勘行业岗位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将地勘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将地勘行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地勘行业评价融入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交叉安排校内学习和校外实践,实现专业基本能力向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的逐层递进。

2.2.4 搭建 “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宽平台,多模块”课程体系

为了使地质类专业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在搭建课程体系时充分考虑地勘行业工作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力求达到既能胜任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又能根据形势的发展灵活调整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由基础模块、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由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组成,通过基础模块实现全方位覆盖城市地质调查的基础知识,以便毕业生能够适应城市地质调查领域各个岗位的发展需要。同时,每个专业根据核心工作内容形成各自的核心模块。最终形成地质类各个专业“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课程体系模式。

3 结语

在地勘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作为培养地勘行业一线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应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遵循地勘行业发展规律,始终以国家政策为背景、以行业政策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抓手,紧密结合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未雨绸缪,基于行业发展趋势研判教育发展方向、先于行业改革进行专业建设,系统设计、循序渐进的进行专业群结构调整转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最终形成了对接城市地质调查的专业群。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转型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转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沣芝转型记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