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中师生换位模式新尝试
2018-04-15张凤霞查丽斌
张凤霞, 查丽斌
(1.深圳大学 光电工程学院, 广东 深圳 518060; 2.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实验教学是专业课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实验教学效果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在重点培养具有工程观念、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实验教学尤为重要。但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实验教学环节往往停留在按照教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的水平,不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缺失。
本文探索和实践了一种新的“师生换位”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角,而且还能够担当教师的角色。“师生换位”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1 实验选题阶段“师生换位”模式
多年教学实践证明,该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我院,“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这三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本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这三门课程不仅涵盖内容广,且实践性强。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生产经验, 课堂上学起来感觉抽象、枯燥、乏味,学习效果不理想。这时实验教学环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这三门课程教学效果的优劣所起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些课程教学中, 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才可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1]。 将学生从对教学内容不愿接受转换到乐意学习的角色,从乐意学习的角色转换到主动思考的角色, 进而提高实验教学乃至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在围绕课程内容进行实验课题立项阶段,采用“师生换位”模式,教师站在学生角度,学生体会教师意图,教师主动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实验教学也要由浅入深, 实验课题难度也要阶梯化, 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不断地进步。对于学生来说, 在学习过程中, 经过努力后获得成功, 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 激发他们的兴趣[2];反之,完全失败的经历有可能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最好的情形是,学生即使在实验课题完成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或小的失败,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经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这种经历会极强地磨练他们的意志,增强自信心。因此, 课题的难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鉴于此,在实验课题内容以及难易程度的选定时,教师必须要在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程度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对每位学生恰如其分,以便分出层次,因材施教。
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我院教师在设计实验课题时,根据难度和综合性将其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针对课程重点内容进行的单元型设计实验,这类课题紧密结合各门技术基础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出一些小型又切合工程实际的设计性实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在初接触技术基础课程的时候选做。第二类是针对一门课程多个重点内容的综合设计实验项目。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课程理论知识,设计和实现一个小型实用的电路,完成一定的功能。此类课题应当是在学生学习完此前所述的两门技术基础课程之后,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完成的一次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一般由学生组成课题小组来完成。第三类是综合三门技术基础课的设计制作项目。该类实验课题是学生在学习了三门技术基础课程之后,完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综合设计和制作项目,通常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来组织实施和完成。这个阶段的项目在不断创新的同时,也有一些深受学生喜爱的项目被保留下来,几乎成了每届学生必选的课题,而且常做常新,乐此不疲。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经过了这三大类实验课题的训练。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创造力等都得到了锻炼。
采用“师生换位”模式,学生选题是自由和开放式的,教师的作用是本着让学生在他现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再稍微“跳一跳”的原则,指导学生确定出适合自己的项目。
2 实验课题研究中“师生换位”模式
实验课题确定后,由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实施。学生要自己查阅资料,学习相关新知识,自主完成方案设计,不断地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直到完成。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提供指导和帮助,实现“师生换位”。
在完成实验项目的过程中,组建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都自行安排定期的组会,组会的形式由学习小组的成员商量决定,不拘一格,地点既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实验室或其他更为合适的地方。每次组会都由一位学生组织并进行会前准备,这个组织者的角色由小组成员轮流担当。组会上,每位成员要讲解近阶段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遇到的问题,探讨解决的办法。教师则被邀请参加组会,参与问题的讨论。最后,小组的成员们明确下一步将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和实施办法,明确具体的分工等。教师配合学生,为他们把握研究的方向,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甚至在实验教学中有能力担任“小教师”的角色。这样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了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
3 评价和考核的“师生换位”模式
在评价和考核方式上,也采用了“师生换位”的评价模式。例如,对于综合性较强的设计性大作业或项目,考核成绩以公开答辩的方式进行评定。公开答辩的评委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担任。考核时在每组中随机抽出三分之二的成员,代表本项目组进行公开答辩。为此小组中的每一个人在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同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答辩过程中,作为评委的学生与完成项目的同学就该项目设计制作中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充分地讨论。最后由评委对该课题的完成情况作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并给出成绩。此实验项目的答辩成绩将作为相关课程学习总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做的效果是,学生不仅学会了把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更为可贵的是培养了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合作精神以及客观公正的优秀品质。
本文以“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与技术”三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活动为依托,探索“师生换位”的教学模式[3,4]。教学实践表明,“师生换位”教学模式让学生担当教师角色,参与实验课题的选定、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讨论、自主设计和制作以及答辩考评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自己主动地学习,实现了“师生换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好的教学效果。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以“师生换位”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让学生将所学多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的联想式的思维能力,达到融会贯通。学生不仅从工程实践的角度加深了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在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严谨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合作精神以及公正客观的优秀品质。
此项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为提升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水平提供了有益的教学经验,为培养出更多专业基础过硬、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创新型人才,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蒋存波, 陈小琴, 金 红. 提高单片机教学效果的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03):108-110.
[2]胡志忠,王成华.“现代电子技术A(2)”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 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01):32-34.
[3]查丽斌,胡体玲,张凤霞. 模拟电子技术习题及实验指导[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查丽斌,张凤霞. 模拟电子技术[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