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设计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微课程

2018-04-15查丽斌李自勤孔庆鹏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动画微课内容

查丽斌, 李自勤, 孔庆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信息工程学院, 2.电子信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言

目前,慕课(MOOC)、微课程(micro-curriculum)、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流行语,很多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企业都在建设自己的在线平台,大批高校教师正在或将要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

翻转课堂的核心支撑是微课程,要想构建出高效的翻转课堂,没有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微课程是很难奏效的。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的微型课程体系,微课程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微课micro-lectures),但是微课并不等于微课程,微课程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1]。所以要想上好翻转课堂,首先必须要设计好微课程,要有很强的微课制作技术支撑。

本文结合笔者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通过制作“模拟电子技术”、“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与“电工学”等课程的微课程(主要是微课)的过程,来谈谈微课程设计中的一点体会。

1 微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

1.1 分解课程

微课程是对原有课程的再开发,即将原有课程按照知识点进行分解和细化。课程的分解应保证每段微视频内容的相对完整性,而不是基于每段微视频的时长来分解。现在流行的说法是每段微视频长度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2]。对于最小时长5分钟的说法,笔者比较认同,如果少于5分钟,不停的打开、关断视频,是比较浪费时间的,而且有的视频还有片头与片尾,实际内容只有2-3分钟,这样知识“太碎片化”是不利于学生的记忆与理解的。对于最长时间10分钟的说法,笔者认为这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合适的,但是对大学生来说13分钟左右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对于大学课程而言,有的内容就是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讲解清楚,为了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只能在一个视频中录制。至于选择哪些内容录制微课,前期主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内容来录制,后期再慢慢增加内容,将一门课程的内容补充完整以用于翻转课堂。当然所谓的难点、疑点、易错点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以好的策略或创意来解决,然后围绕微课程的内容进行材料的准备,文字的组织等。

1.2 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所谓任务单就是学生看某段微视频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哪些内容、如何检验学习效果的一份清单。教师设计任务单的关键是将重点、难点及其他任务点转化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微视频,用任务来驱动,以问题做导向,设计的问题可以放在视频播放的前面,也可以穿插在视频播放中间,对于穿插在播放中间的问题建议只采用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不要用问答题,更不要用计算题,因为对于初次看微视频的学生来说,如果问题太复杂,要花较多的时间去解答,甚至解答不出来,会影响看微视频的情绪与心情。所以首先要保证学生能流畅地看完微视频,然后再对重点的、不明白的内容重新仔细看。例如,笔者在“在模拟电子技术”微课程中,穿插在视频中的问题只设计了简单概念题,对于需要电路图或者用到复杂公式来求解的题目都没有出现,对于选择题在学生选择错误2次后就给出正确答案。这就要求学生在看微视频的同时要做笔记,记录疑惑、感悟与收获。

1.3 微视频的制作

有了微课程的设计内容,接下来的就是微视频的录制。可以借助手机、照相机、手持DV、录像机、录屏软件、电子白板、手写板等进行录制。下面笔者专门分节就视频录制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2 微视频制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2.1 选择录屏还是上课现场录制?

录屏(PPT)和可汗学院类型的手绘板方便易行,一人就可以完成,随着教学的进程可随时更新和修改,根据上课反映的情况随时可补充内容,但是教师在电脑前的讲课毕竟不同于现场上课,没有现场互动,不知道现场的反应。

现场上课录制或进摄影棚录制,前期准备、后期制作都很麻烦,投入大,这种录像形式在早年进行精品课程建设的时候被普遍采用,由于当时的网络速度限制,制作画质较差,制作的课程利用率很低,而且不容易随时更新内容。所以从方便和经济的角度来说都没有必要采用后者。从吸引学生的效果来看,越是动态的、持续更新的内容越吸引学生,所以可汗学院类型的手绘板更吸引学生,但是应该使用白版软件(电子白板)而不是实际的白板,因为实际的白板很难做到好的视觉效果。笔者从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十余年,有很成熟的PPT教学资料,所以采用录屏的方式进行录制,但是屏幕录制时,要注意设计的PPT的内容要随着讲解的进度逐一呈现或逐一突出 ,不能整版整版地出现,而且字体要大以吸引学生,还要注意插入合适的视频、图片与动画。这里提醒重视素材的版权问题,包括所用PPT的版权,版权不明晰的最好不用。

2.2 主讲教师要不要出镜?

一般来说评判视频的优劣,一个简单的标准是看有没有书写、有没有人在画面上出现,但是这个标准要看是什么样的课程。如果是文科的课程,比如历史课,教师主要是用语言来传达内容的,教师的语气、表情和身体语言等都是吸引学生的重要方面,那么教师出镜就是必要的了,难以想象如果易中天、于丹等都不露面,百家讲坛会是什么样子。但是对于一些理工科的课程来说,比如“电路”或“模拟电子线路”等需要用大量电路图、公式来讲解内容,教师出镜的必要性就值得商榷了,因为学生看视频的时候会跟着教师的思路,在教师鼠标的指引下听课,没有时间去注意教师的表情等,教师出镜反而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这里要强调的是,录屏时要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功能,配合解说进行鼠标操作,离开了鼠标的指引,教师的讲解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学习效果会差很多。教师要出镜,势必会花精力去在意外表,这样就会影响对内容的讲解,当然出镜不出镜也会对文件的大小有影响。萨尔曼·汗的教学视频的显著特点,就是在视频中唯一能够看到的就是他的手,不断地书写一些数学的符号,并缓慢地填满整个屏幕,同时出现的就是配合书写进行讲解的画外音。

2.3 要不要制作很多动画来吸引学生?

现在说起制作精良的微课作品,似乎就必须有很多动画来支持,整个画面要丰富多彩这样才显得你的课程高大上。在课程的片头、宣传上多花点心思以吸引学生是对的,但是课程里面的内容应该是严谨的、准确简明的,而不是追求娱乐性的,大学的课程大部分是没有那么娱乐的,有些内容可以通过动画、Flash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的理解,那是应该做的,比如模拟电子电路中载流子的运动、电工学中电机的转动原理等等用动画来演示很有必要,但是大部分课程内容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传授的。制作动画对专业课教师来说并不擅长,只有找专业制作公司来完成,所以有的立项经费的很大一部分都要用于这些成本的付出,而这类公司通常还会认为费用不算多,而且他们不懂专业内容,制作的作品经常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有的课程已经不限于只做动画,连教师的形象也虚拟化,在视频中制作虚拟人物,设计一定的场景,通过人物对话和活动来讲解内容,有一个虚拟的教师形象,内容的讲解由这个虚拟教师来完成。这样的视频初看起来确实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那么我们理工类课程的微视频是不是也要朝着这个方向来发展呢?这样的视频还能称之为微课吗?本人看过一段5分钟的视频,是用来参加微课大赛的作品,讲解的是出差人员如何从财务部门借款的内容,视频讲解的倒是很清楚,但是这段5分钟的视频制作费用是10万元人民币,这样的制作成本也就只能制作用来参加比赛的作品,整个一门几百分钟到上千分钟的课程这样做经费是不容许的,而且也没有必要,毕竟我们上课的对象是20岁左右的高校学生。其实主讲教师是否迷倒众生、画面是否美轮美奂、配乐是否优美动听不是最重要的,微课程的核心竞争力来自吸引人的内容、清晰透彻地讲解、生动的语言,这些才是主讲教师应该花时间和精力去追求的东西。

2.4 要不要事先写好脚本来录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手机、Pad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微视频的制作也不再是件神秘的事情,随意的、有趣的视频比正式死板的视频更受欢迎,如果事先写好脚本,录制的时候容易变成念书,其实如同在课堂上讲课一样自然流畅就行,不必刻意事先写好脚本。当然这要求主讲教师要对所讲内容足够熟悉,录制时要处于放松的状态,但是讲解时要有激情,不必刻意降低语速,看视频的学生如果需要消化讲课的内容,他们自己会随时暂停。

2.5 是录制时配音还是后期再配音?

考虑到不必过于追求声音质量,所以不需要采用后期配音的方式,操作和录音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更自然,不过,录制时要大声说话,中国人对音量的要求大于对音质的要求。这样不要脚本、不要后期配音录制出来的视频,即使录制中出现错误、口误等小问题,也都可以通过后期的编辑来修复和解决的。

2.6 后期编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通过后期编辑可以解决如下几个典型问题:

(1)讲解过程中发现讲解错误。此时不必结束讲解录制,只需将正确内容重新讲述录制一遍就可以。对于讲述错误的内容,在编辑阶段可以选择出来做删除处理。

(2)讲解过程中出现一些小的口误,在讲解过程中没有发现。在编辑阶段可以先选出发生口误的音频片段,对其进行静音处理,在该时间点选择录制讲解,通过话筒录制正确语音,从而完成该口误的修正。

(3)PPT的内容出现小的错误,解决比较困难。需要选用一个白板图片覆盖住错误内容,然后重新输入正确的文字或者绘制正确的图形。然后找出存在错误的时间段,将修改内容填充满该时间段即可。为此建议在制作PPT时,动画不要设置得太过花哨,比如旋转进入、缩放等,这些动画一旦出现错误后期修补会很困难,甚至可以说无法完美修补。相对来说直接出现最简单,其次飞入、溶解、棋盘等也能较好的修补。

3 结语

翻转课堂是一场教育的大革命,翻转课堂的发展促进了微课程的发展,微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课前对知识的学习,进而影响到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对知识的掌握,如何制作出受学生欢迎的、高质量的微课,是很多教师正在或将要进行的工作。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制作微课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只要教师对自己的专业足够熟悉、对学生敢于负责,把主要精力放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讲解上,就能制作出受学生欢迎的微课来。

参考文献:

[1]曾明星,周清平等.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北京:中国电化教育,2015,(4):102-107.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 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14(8).

猜你喜欢

动画微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我的动画梦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主要内容
我是动画迷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