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构建和谐物理课堂
2018-04-14何静高远何艳阳
何静 高远 何艳阳
在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往往容易忽视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始终的课堂教学节奏问题。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现实情况从语言、内容、环节、评价、详略等方面及时调控,保证课堂教学节奏的和谐美妙。下面,结合八年级上册《乐音》一课,谈谈如何把握教学节奏。
1.“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
要想把握教学内容的节奏性,需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与覆盖面;内容的阶段性和章节性;有层次、有章法、有主次、有坡度。
在备课环节,我们需要精心备教材,知道这节课要讲内容的地位和价值。例如,由旧版的《乐音与噪声》变为新版的《乐音》单独成节,更加体现了本节内容的重要性。另外,本节中波的概念与高中《机械波》一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我把本节中的音调单独拿出来进行研究。
我们还需要备学生,明确学生的需求。本节课,易在“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已经接触了音调的高低;难在“理”,学生看得见操作,但是看不见声源振动的情况,更不可能得出“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音调”的结论。因此,从直观现象抽象为不可观测的频率为本节的难点。
2.“动静相宜”的节奏调控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巧妙设计和安排教学方式,或动或静,多样组合,使课堂形成新颖多变的教学节奏,吸引学生,增强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或讲或练,或讨论或思考,或启发或自省,或引导或板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例如,《乐音》这节课设置了四个环节,分别采用视唱练耳、学生实验探究、教师引导加学生深度思考、图片展示的方式。明确教学环节后,要想把握教学环节的节奏性,就需要合理设置教学时间,把握最佳教学时机;启发诱导,提问点拨,演示暗示,實验操作;动脑、动口、动手有机地协调起来。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一些变奏曲,比如学生提出预设外的问题,打乱正常的节奏。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思维清晰,分析学生提出问题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沉着应对,临时微调一下教学节奏,把学生的问题当作一手的教学资源。
3.“念念不忘”的节奏延伸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乐音》这节课的结尾,我播放了一段视频《自制水杯琴演奏乐曲》,鼓励学生依据此制作一种乐器并开展比赛。这样,教学立足课堂又超越课堂,学生能够把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
教学节奏的形成以教师对教材、学生的研究,对学科专业的热爱和对教育的理解为基础,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我们应根据个人特点并结合具体情况,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课堂教学节奏,构建美妙和谐的物理课堂。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