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2018-04-14纪云香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误区评价思维

纪云香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功底,教师提问能起到设疑、解疑和反馈的作用,能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问题的巧妙设计能帮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内容,启发思维和调节气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提问成为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纽带,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一些误区

在现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在实施课堂提问时并未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而且进入了误区。主要表现在:问题设置过于细碎,频频抛出问题,造成思考的局限,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影响课堂效率;陷入空洞浮泛的误区,问题貌似宏大,但抽象空洞,导致提问后的冷场和卡壳,达不到提问的目的;陷入形式主义的误区,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不讲求实效,使学生产生厌倦甚至抗拒,因为它无助于认识的深化;陷入浮光掠影的误区,使学生浅尝辄止,这样的问题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学生能不加思索地回答出来,会出现思维萎缩;陷入惟我独尊的误区,剥夺学生的逆向思维,如果学生的回答偏离了自己的思路,要么一声断喝,要么置之不理,学生的积极性倍受打击;提问语言不够精炼,语义模糊,影响学生对問题的分析判断。

二、课堂提问的新视角

如何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材的能力,是当前语文课堂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想法。

(一)课堂提问重精

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的问题,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中心句是: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根据这个句子设问为: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从文中找出中心句。文中的哪些具体事例能看出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讨,学生能准确地把握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人格魅力。从而深刻体会出作者的意图,了解到为什么文章开头出现那一幕,各色各样的人都前来悼念鲁迅先生。明白了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的原因,层层递进,不仅使学生对“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理解达到全面准确,而且对课文的思路也有了清晰的把握。

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们只有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认识结构,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巧妙使用,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课堂风生水起!

(二)课堂提问重度

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具体课文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置问题,其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思维量,而不能是简简单单的用“是”“对”或“不是”“不对”来回答问题,在“是”与“非”的判断中必然有侥幸答对的,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养成不愿积极思考的不良习惯。要使问题有一定难度需注意三点:一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有的放矢;二要有新意,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自由发挥的空间;三要有一点思维含量,让学生经过思维加工后找到问题的答案。

其次要有一定的梯度,教师应善于提出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和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阶梯式”或“分层式”的问题,难易应各不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层层推进,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

最后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课堂提问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而充分展开,不失时机的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运用知识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课堂提问重情

提问既要重视知识点的落实,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情感性,从而实现情趣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首先要把握一篇课文的情感基调。我们知道“言为心声”,因此把握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提问重评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课程进行及时的消化,认真复习。在整个提问的过程中,对回答好的每一句问话,教师、学生都伴随着进行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应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都应公开进行评价。教学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要做好教学评价,首先是要确定好评价的主体,评价的主体可以分为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和教师评价。

为了让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环境中,充实自我,完善自己。他们虽然天真,但是对事物已经开始有了自己的看法、见解,也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欲望。当学生答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对于这个问题回答的是否满意,满意在哪里,不满意又在哪里?从而使他们全面、公正在进行自我评价。在自评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教学中可以开展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在全班范围内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互评中求进步,促发展。

教师评价时,首先要肯定学生回答得“对不对”,不能用学生回答代替教师应做的工作,其次要评“好不好”,通常教师都要做出标准的示范。最后无论是赞赏还是批评,都应“对事不对人”。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该做到:以表扬为主;鼓励求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评价。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猜你喜欢

误区评价思维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