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018-04-14吕智杰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人文化学

吕智杰

一、引言

化学教学是中学阶段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是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但是,科学与人文是共生互动的。李岚清曾指出:“一个人要成就伟大的事业,没有足够的人文底蕴是绝对不行的。”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等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要求,是学生均衡发展的要求。

二、化学教学中拓展性素材的内容

我们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领会新课标的意图,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拓展性素材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与此目标相匹配。从中学化学的学科特点来看,化学教学的内容可分为3层:核心层、相关层和延伸层。核心层是化学教学的基础部分,内容主要是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相关层是学生对基础内容的巩固,包括化学实验、课后作业等内容;延伸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应用,包括对其在相关应用领域的了解及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等。

化学教学中的拓展性素材属于相关层和延伸层内容,主要包括对基础内容的巩固和课外知识的延伸。拓展性素材可以涉及到如能量、环境、资源、材料等重大问题。虽然在中学阶段这些问题难以解决,也不可能深入研究,但通过对它们的介绍,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整合各方面知识的意识,明确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致方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以及学会关心人与自然、人与人等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设置拓展性素材的目的

设置拓展性素材不但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同时能够真正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变为实际行动,而设置拓展性素材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学生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同时提高,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对社会、生活实际的认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可以从北京故宫保和殿后的“云龙陛石”近几十年来腐蚀变化引出浓度等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注意到化学工业的发展对社会所造成的影响。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的培养与教学素材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设置拓展性素材进而触发催化兴趣这种内在推动力,使兴趣转化为学习的行动。

(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

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化学知识的应用涉及到综合应用的问题。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广度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有机化学与生物相联系,讲到糖类时,可以告诉学生过多食用蔗糖会给人体带来副作用等。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把化学与现代科技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给学生一些创造性的启发,又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与化学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的热情,激励学生为社会发展、為人类进步贡献力量。

通过设置拓展性素材丰富相关层和延伸层次的学科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不断地影响着学生去关注化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这也是学以致用的基本要求。通过拓展性素材的设置和教学,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有文科理科的概念,有助于学生日后成为文理兼修的综合型人才。

(三)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发展

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是传授学生化学学科知识、教会学生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表现。实际上,人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就在于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化学教学中的人为素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关于人与自然:如生态环境问题等。2.关于人与社会:如在讲铁时,可以把有关钢铁产业的概况介绍给学生,这样学生就不只是在学习化学,同时也能了解到社会经济方面的情况。3.关于人与自身:主要表现在自我意识、自我评价以及自我约束等方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拓展性素材的设置和教学,能够使学生在体会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同时逐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发展。

四、合理利用拓展性素材的实施方法

如何利用好拓展性素材的关键还在于老师,具体实施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好素材是课中发挥的基础,准备好丰富的拓展性素材才能把学生带进实际生活中,让他们感觉到化学的丰富多彩,这样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讲到有关硫和氮的氧化物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酸雨的形成、影响、防治等内容。

(二)课中发挥

课中发挥是合理利用素材,进行化学教学活动的关键阶段,对此有以下两点需注意:

1.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样学生才会安心听讲,进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课堂的基础内容和拓展性素材才能被他们所接受。

2.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增加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

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如在讲乙醇后,可以问学生“你知道交通警察是如何检查司机酒后驾车的吗?”

(三)课外交流与实践活动

通过课后交流可以弥补课前准备和课中发挥的不足,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人与自然、社会的理解。学生的人文素养大部分不是通过教师的直接传授实现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完善成熟的。学校应把教育教学过程延伸到校外,开拓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境意识、爱国主义情操、合作精神和能力等人文素养。

总之,对于拓展性素材要合理充分的利用,使学生在掌握好化学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教学达到科学与人文两者并重,从而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人文化学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