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8-04-14马利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德育中职

马利

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是整个历史教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初中学生在道德情操方面存在着缺乏规范意识、自我管控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在历史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应该运用明确德育目标,讲述德育故事;确立科学历史观,提高德育认识高度;扮演历史人物,升华德育情感;开展交流辩论,擦出思想火花四种教学策略来提高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德育;施教策略

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向学生讲授历史知识,培养他们热爱自己的民族和国家,传承历史文化知识,不断增强自我认同的基础性教育科目。在历史教学中,德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树立科学合理的职业观和团队合作精神,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但是,由于初中学生知识和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给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做好他们的道德教育工作是我们长期以来面临的问题,需要加以认真地分析和研究。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德育问题

1.初中历史教材德育内容不足

教材是教學活动展开的基本遵循,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质量的高低。目前初中历史教材在德育方面有明显的缺陷,表现在内容庞杂,结构不够严谨,主要以历史事件为编写教材的逻辑顺序,缺乏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点评,把鲜活的历史人物概念化了,那些本来可以作为很好德育素材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被淹没在概念当中去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认识历史、学习历史的主观性和能动性,从而也就不能够起到德育的作用了。

2.初中学生道德情操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体而言,初中学生道德情操的主流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能够用道德来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行为。但据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的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道德情操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和身心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规范意识。对于在校学生来讲,必须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习和生活的有序开展。而有些初中学生并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们觉得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只是写在纸面上的东西,并不值得重视,所以不时地会出现迟到早退、谩骂攻击同学和老师、早恋等不良道德行为,这些固然与青春期的心理状态有关,但更多的是学生规范意识不强,道德教育工作不力造成的。第二,缺乏自我管理和控制意识。初中学生是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明显不足。进入初中学校以后,许多学生认为自己学习很差,将来也不会有太好的出路,从而自暴自弃,意志消沉,产生了厌学、焦虑、空虚甚至是放纵的想法,不能够理性地自我管理和控制,极个别发展为心理疾病,这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第三,缺乏责任意识。初中学校的学生将来有的要进入到各种各样的企业当中从事技术性生产工作,如果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技术的研发就不可能开展,产品的质量也无法保证。我们在学校看到情况是,有些学生极端地自私自利,根本不顾及道德规则和他人的感受,为所欲为,特别是在手机等网络设备日益发达的今天,许多学生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很少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老师和家長交流和合作,更谈不上关爱他人,对自己、家人乃至学校的责任意识降到了最低点,这对学生和社会都是有害的。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的施教策略

1.扮演历史人物,升华德育情感

历史情境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德育教学策略,通过教师模拟性的创设历史教学场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并且演绎历史故事,亲身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比如在学习《戊戌变法》一节时,学生扮演谭嗣同这个历史人物,通过他的语言和表情,体会出变法维新人士的胆量和才干,他们那种甘愿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精神极大地感染和教育了学生,培养了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通过情景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加深了他们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对于树立他们的意志品质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2.以转变教学方式为出发点,构建模块化主题化德育课程体系

初中德育课课程要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这一目标,把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框架体系构建的出发点,每一门课程在框架体系上采用模块的形式设计教学内容。“模块化和主题化”的课程框架是课程内容的知识要素与学生学习情境相整合而形成的新的课程形态。每一模块和主题包含核心知识、目标、情境、问题、方法和评价等要素,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灵活性和生本化的特点。如哲学与人生课程设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系列,理论教学部分分“世界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和“人生是什么”三个模块,包括物质的世界、意识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发展的世界、矛盾的世界、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实践与人生、奉献与人生、社会与人生、职场与人生等主题单元。同时,结合理论教学,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设计若干个实践教学项目,每个项目有明确的主题、目标、课时、学分和要求,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3.确立科学历史观,提高德育认识高度

历史观是历史学习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教育。我们要求学生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就是让学生能够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要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历史的学习不是仅仅知道一些人名和地名,而是要在一定历史观的指导下探究历史、追寻历史,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中职学校历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当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上,只有这样,才能把一个个零散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进而形成学生的道德意识,宏大的历史道德意识一旦形成,道德观的确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三、结语

总之,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在历史教学中对中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意义是重大的。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德育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