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8-04-14刘淑芬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刘淑芬

摘要:小学数学学习的本质,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一系列研究表明: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切能力中,思维能力居于核心地位。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思维能力;探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学会学数学,让学生体会到解决数学问题带来的乐趣。作为教师我们就要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学生乐学、爱学、善学、会学,使学生既能掌握学习的客观规律,又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获得成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是一种精神。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中心,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标,在数学课堂上实施创新性的教学。学生是正处于发展中的个体,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个学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激发每位学生的创造潜能。“小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是孕育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作为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这一学科是一种比较抽象的学科,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比较枯燥。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为培养学生良好思维方式奠定基础。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对兴趣是学习动因进行了良好的诠释,他指出,如果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拥有足够的情趣,那么学习者就会有很强的学习动力。所以,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出来,带动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熟练运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难题。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当积极的创设求知情趣,让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好奇的探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因地制宜把准备好的小石头或小木棒分组摆一摆,有的同学把小石头分成几堆,也有的同学用小木棒拼成了各种图形。接着教师提出统一的要求让学生摆或拼,然后想一想怎样列式?教师指名列出算式。从而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然后让学生看着算式说出除数与余数二者的关系,得出余数小于除数的结论。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够在课堂上,适时地创设一些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

二、巧设疑问,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有人把它叫做进攻性。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诺贝尔金奖获得者温伯格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关系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上给你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尝试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历来推崇“惟书上”,从而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独创性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设置一些十分有趣、灵活性又非常大、解题思路开阔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独创性。

三、由表及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指思维的深度和难度,它集中表现学生细致、深入地思考问题。学生观察、认识一个较为复杂的事物,往往滞留于表面现象,对观察的事物不善于进行分析和综合,而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隐褪认知过程中对象的非本质属性,凸现对象的本质属性,从而把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显然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无疑能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我们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先出现实物,再借助多媒体,隐褪实物的其他属性,引导学生把表示分数意义的简便图形抽取出来,然后出现分数;再逐步出现一个实物、一个计量单位,到一个整体,也体现了研究对象的逐步抽象。在上述基础上,把这些抽象的过程和结果,联结概括起来,得出分数的意义,把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他们的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发展。

四、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是严密的逻辑系统知识。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往往以前所学旧知识、旧经验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同时又是对旧知识、旧经验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知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鉴于此,每教一点新知识都要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为探究新知来铺路搭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发展思维。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时,我先在课堂上组织了一场小小的购物活動,利用学生已有的购物经验和利用乘法计算总价的知识,计算出5只铅笔、3块橡皮、4条毛巾、2千克苹果等商品的总价,列出算式后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和加强多样化问题方式的设计与训练,重视和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和操作活动,进而形成一种综合的、立体的、整 活动,充分地挖掘小学生的思维潜力,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水平的目的。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培养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