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分析

2018-04-14邓素霞

知识窗·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毕业生

邓素霞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数量呈现成倍增长的趋势。全国高校毕业生从2001年144万人,发展到2015年的749万人,15年间翻了6.6倍。这就造成毕业生“就业年年难,年年难就业”的局面。为此,高校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指导大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据数据资料显示,连续多年,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70%左右,这说明还有约30%的高校毕业生是不能顺利就业的。

另外,我国的高校教育更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与现实的社会需求有所出入,造成了一定的结构性就业困难,阻碍了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所以说,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就业指导工作,应根据大学生在校期间的不同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等课程,帮助大学生明确人生目标,选择正确的职业道路。

一、职业规划的发展道路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起步较晚,在我国属于新兴教育领域,社会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不够重视和全面,同时职业规划教育也缺乏相关理论的支持。

在高校教育中,职业规划课程的顺利开设,不仅需要依靠学生在职业规划的同时,反思和总结自我,还需依靠教师的认真教导,与学生共同制定出适合学生个人情况的职业规划。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由于理论研究不全面、教师教学水平有限、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缺乏积极性等原因,导致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挥。学生选修就业指导课,只是看中了这个课程比较容易拿到学分,并没有意识到就业指导对其今后的影响有多巨大。另外,大学生在就业前没有做好职业规划,导致在寻找工作时四处碰壁,或进入职场后不能适应职场生活。

二、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1.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

由于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大学生毕业人数迅速增长,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过渡到大众化教育,众多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明确职业规划对大学生全面认识自我、了解自身需求、发现就业兴趣、实现发展目标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师的指导、参加各种职业类型测试和性格倾向测试、制定职业规划,大学生可以认真思考自身的就业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等,从而更加全面、客观地与自我对话,了解自我的真实需求。同时,通过分析就业形势、市场发展前景,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务、职位和企业,更好地把握职业规划对自我的积极影响。

2.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

通过各种测试、考试、讨论后,大学生能较为清晰地了解自身情况,但在就业前,大学生还要对社会现实、未来社会发展、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有清晰地认识。全面、详细地分析与职业有关的因素后,大学生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选择,从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职业选择受地区性和行业性这两个因素的影响,考虑工作地点关系到大学生是否适应、是否愿意长久在此发展、此地的发展前景如何等问题。不同地区的就业情况不同,所需的大学生人才类型也不同。

另外,大学生要了解所从事的行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未来此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行业所需的能力等,因为不同行业的就业竞争程度不一,如果大学生选择了不正当或国家限制的工作时,其职业发展肯定不甚理想。因此,大学生只有通过制定职业规划,了解社会现实状况,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3.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学习

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而职业规划能让学生明确未来职业道路的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一个美好的就业愿望,让学生有动力去学习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但目前,部分高校的大学生学习欲望不强烈,高校的学习氛围不浓厚,大学生更愿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失去年轻人该有的朝气。在大学期间,部分大学生没有好好利用学校的资源进行更专业的学习,而是荒废了学业,如一些大四学生在面临毕业时,拿不到英语四级证书等基础证书,甚至有些大学生拿不到毕业证。若大学生制定了明确的职业规划,了解了自己今后希望从事的职业及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后,就会有动力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符合职业需求。

如一个大学生希望将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其职业目标是成为一名出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那么,这个大学生就应根据职业目标筛选出成为一名出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所必备的基础能力,如观察能力、交流能力、思维能力等。为了达到要求,这位大学生要阅读《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投资》《绩效管理》等专业书籍,选修心理学、经济学等辅助课程。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要从事工作的能力要求后,大学生就会积极学习,完善自我的知识体系。

三、职业规划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误区

目前,不少高校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就业指导工作已渗入各高校的教学活动中,但仍有部分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走入了误区。

1.不重视职业规划

许多高校不重视职业规划课程。如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职业规划等就业指导课程,但更多的是为了应对国家政策,将这类课程作为选修课编排,所以课时较少,学生不需要考试,就能拿到学分。此外,一些就业指导课的内容编排仅停留在如何提高面试技巧、如何设计简历、如何准备面试等技能方面的指导,看重的是眼前的利益。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对职业规划课程的认识也仅仅停留在为学生进入职场做好准备,并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对学生一生的影响。大学生是未来市场的劳动力大军,其职业選择对行业、对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2.不少学生和高校将目光锁定在大企业

笔者接触过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发现不少高校和学生把就业目光锁定在了大企业上,将进入大企业工作作为职业规划的最终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定了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不利于他们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道路。虽然大企业的发展平台较高、工作流程等方面更加成熟和规范,但其门槛较高、要求严格、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小企业虽然规模小、竞争力不足,但灵活多变,发展空间较大。所以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在大企业发展,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企业,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大企业。

3.职业规划一成不变

许多大学生认为,只要制定了职业规划,就要紧紧跟着计划走,无需根据时代的发展、自身情况和周围环境进行自我调整。但实际上,任何计划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学生只要大致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整体方向,做出自身的整体职业规划后,就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具体的变动,而不是跟着计划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大学生只有依据周围环境和自身需求调整计划,使计划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职业规划对自身就业和职业发展的作用。

4.制定职业规划的目的单一

大学生制定职业规划,不仅是为了更好地找到工作,也是为了明确今后自己的发展方向。在进入社会前,大学生应利用就业指导课程和相关资料,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参考教师给出的建议,制定一套属于自己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职务,清楚自己的发展目标,了解今后努力和改进的地方。只有做好职业规划,大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最终探究出一条能够扬长避短的就业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四、结束语

职业规划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大学生只有制定了职业规划,明确就业目标,认清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以及社会需求,才能更有学习的动力。因此,高校要重视职业规划的指导作用,积极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平台,从而增强学生制定职业规划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浩.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

[2]覃宪儒,蔡立丰.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2,(5).

[3]聂海.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8).

[4]马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探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5]代玉龙,曹玉兰.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J].职业,2008,(18).

(作者单位: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浅谈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价值、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论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