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2018-04-14张增会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方法和策略语文素养素质教育

张增会

摘要:叶圣陶老先生指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练习写作文字的技能”。而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与归宿。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素养;素质教育;方法和策略

语文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国民的自信力,对于个人和国家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素养。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然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思考和探究。

一、语文素养的培养立足课内,延伸于课外。

教材是语文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例子。”教材中的课文篇数虽然有限,但却是学生积累和吸收优秀文化营养的主要窗口。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例有许多是大师级的名篇佳作,文质兼美,属于经典作品,有一定的蕴涵和深度,经得起吟咏和品味;教材中还有一些极具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的作品,这些作品则能让学生接受现代文明的熏陶。

在阅读课文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帶着问题去读,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学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语文课要体现“书声琅琅,情意浓浓”。《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采用范读、学生自读、默读、师生合作读、齐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方式,不需要教师做过多地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内涵,引领学生学生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读应该是有层次的,是循序渐进的:练读——读通顺——读懂——有感情读,最后由读变成说,而且要用心说,让学生在与文本的每一次对话的时候都有所收获,使每一次阅读都能及时有效。在读的过程中,不要刻意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只是让学生在一步步自己潜心地朗读课文后,由文章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话,这样才能与文本更为贴近,理解课文的中心,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潜移默化地进入与孩子的心间了。

二、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设立课外阅读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展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能只是满足于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最重要的是给学生良好的引导和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不满足于把眼光有限的书本知识上,而是自觉地进行力所能及的涉猎,在广阔的天地里吸取丰富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建立在大量的阅读背景下,才能真正高效高能,走向成熟。

首先,课外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往往需要课外阅读的配合来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课堂上所学到的技能可以在课外阅读中加以运用,作为知识的运用和技能和检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显而易见,广泛的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读写能力,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

其次,课外阅读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课外阅读,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了解文化的历史脉络,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开阔文化视野,尊重多样文化形态;增长多方面的文化科学知识,广泛地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还表现为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受到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念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的濡染,从而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此外,在课外阅读实践中,学生还会逐渐培植起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最后,课外阅读还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它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也可以是学生个体完全自由的阅读活动,它十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少年时代的陈伯吹捧读《一千零一夜》如痴如醉。正是对童话、寓言及科幻小说的痴迷,触发他非凡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他终于成为著名的童话作家。

三、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语文素养培养奠定基础。

如果说学习习惯是一个学生素养体现,那么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必然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字书写工整,能直接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虽然现在打印稿在许多方面代替了手写,一些字迹不太好看的人,可以因此而避短,但是如果写得一手工整漂亮的字,无疑是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中国的汉子是非常优美而又博大精深的,我们一再去提倡和发扬,从写好字开始。当然,良好的语文习惯还包括勤查工具书,在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时,这种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问题。多练笔,多阅读,这些习惯是语文学习中经常强调的内容,之所以经常会被强调也一定有它的道理,确实,这种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语文教师需要创造,挖掘生活中的语文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智慧的教师让学生长着一对生活的眼睛来寻找语文,在语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封闭的语文环境,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在身边的环境中去学习语文,将会事半功倍。

教师不光要创造生活素材,更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针对学生无事可记的情况,可举办生活材料会,把学生今天找到的材料说说,有些是一堂阅读课发生的事,有些事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抓虫,有些是和小朋友玩耍的事,这些都是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抓到的写作材料,长此以往,能激活学生的思路,培养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让学生对选材有豁然开朗之感,这样,好的材料从几个到一个,再到面,思维的火花终于闪亮了。

总之,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要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大阅读”与“语文生活化”都是重视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良好途径,让我们齐力为学生的语文世界打造更广阔的天空。

猜你喜欢

方法和策略语文素养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浅谈高职院校班主任的工作管理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浅析优化职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关于高中英语写作有效教学方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