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成语的活用现象

2018-04-14唐志勤

神州·下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字面语素成语

唐志勤

摘要:成语作为一种约定成俗的语言,以其形体的短小精悍、语言的言简意赅,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人们的口语交际中,还是在书面语言环境中,充分显现出它无以伦比的旺盛的生命力,正因为成语从其灵活多变的特点驰聘于语言交际天地,因此,随着社会、语言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其活用的现象就益加活跃了。

一、成语的还原

为了表达的需要,人们有时不按该成语的本义和比喻义使用,而是力求返朴归真,追本溯源,直接用其字面之义,我们称之为词义的还原或是望文生义。

请看下面文句:

日本新剧先驱者小山内薰先生,亲友帮他整理藏书时,发现好多书本里都央着钞票,那是小山内薰先生为逃避夫人耳目而藏匿的私房钱,可能是藏后日久遗忘的。为此,他的亲友只好一本书一本书一页一页翻阅,以免疏漏。等所有藏书都仔细检查搜出许多钞票之后,才将小山内薰先生的藏书卖给旧书店。古人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真的没有骗我们。

这段引文中“开卷有益”语出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宋太宗同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日:‘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这个成语原来指的是只要读书,就有好处。上文中的“开卷有益”却是偏离了原义,它说的是“打丌书本,便得到了好处——钞票。”这显然是属于望文生义的一种词义还原。

像这种用法,在鲁迅先生的《安贫乐道法》中也有运用。例如:

还有一种是极其彻底的:说是大热天气,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换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做“席卷天下”。

“席卷天下”出自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席卷:像卷席一样。如同卷席子一样把天下包括无余。形容势力很大,能够尽快占有并控制天下。鲁迅先生在这罩指的穷人用破席铺在路上睡觉,这同样是偏离了原义的一种用法,先生从字面上将“席卷天下”特意作了牵强附会的解释,这种“望文生义”的解释方法,使语言富有调谐趣味。

在成语的还原中,另一种是借用其字面“义”。例如:

书除了可以当催眠药之外,在睡眠上的另一贡献是,许多客人来访打地铺睡觉时,书可以当枕头。怪不得近年来,大部头书好卖,因为只要一两本书就够高了,比一大堆小本书更能“高枕无忧”。

“高枕无忧”原为“高枕而卧”,语出《战略策》:“无楚韩之患,则大王高枕而卧,国必无忧!”该成语的字面义即:挚高枕头毫无顾虑地睡大觉。比喻无所顾虑,不必担忧。这段文字不用其比喻义,而是将词义还原,直接由字面生义,一读颇有讽刺幽默的意味。

二、成语的隐身

在交际坏境中,为了表述某种情况,人们故意对所要使用的成语含而不露,都从该成语的字面义入手,偏离原义,变相地表达,起到幽默、诙谐、新颖、逗乐、益智的交际效果。

如例:①一位文盲家长去学校向班主任了解其子女的学习情况。

家长:请问,我的小孩学习成绩怎样?

班主任:他呀,十窍能通九窍,“好”得很哩!

家长:我这小鬼还不赖嘛!

老师:……

②在历史考试中,小明刚刚摸出资料准备舞弊,监考老师非常机警地直奔而来,小明的心里立刻就有十五个吊桶打水,脸上像帐号了红纸。

例①中“十窍能通九窍”是成语“一窍不通”的隐身,例②中“十五个吊桶打水”是“七上八下”的隐形。这种变相的成语活用现象在交际环境中非常少见。

三、成语的压缩

汉语的成语在结构上多以“四字格”为主,而在“四字格”成语中,又以“二二”组合为主。在实际交际场合中,为了使语句简明,节拍协调,我们可以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即选取成语中的一部分来代替成语的整个语义,从而让交际语言更为凝练、含蓄、鲜活,起到特殊的交际效果。

如例:①作家的天职是创作,都去专心搞创作,自然就会少一些“牛皮”、少一些“爆破”,更少一些紧张气氛的蝇营狗苟,也就少一些无聊的摩擦“勾斗”了。②从那早起,不知为什么,我对这满苞的望春花发生了好感,而且有些为他杞忧。③这一类的取譬设喻,本是古今中外的恒常事,如此说,未免近于吹求了。

例①②③中的“勾斗”、“杞忧”、“吹求”分别由成语“勾心斗角”、“杞人忧天”、“吹毛求疵”等压缩而来。

四、成语的扩展

为了表达的需要,在遵循原成语内在语法结构规律的前提下,将原成语的语素间插进别的词语,从而使原成语的结构放松、形体扩大。一般来说有这四种类型(为了说明的方便,现将ABCD)分别代表成语中的每个语素)。

五、成语的换位

我们在语言交际环境中,总是有意无意地对生活的具体情境进行语言化。但是我们所面临的活生生的生活并不与固有的成语处于同一时空,也就是说,用某一成语只能描述类似于这一方面的场面,但不够准确、具体和吻合。

六、成语的拆分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成语的活用范围无孔不入,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往往把一些音节过多的词语加以删节,归并或直接拆分,突破成语的固有格式和成分,形成由两个语素构成的类似双音节合成词的语素组合体,传达着原来整个成语的意义,这种格式的突破,不但使语句更为高度凝练,而且在交际场合中还能给听者留下意蕴丰富的语言空白和语意想像空间,带来全新的听觉感受和回味之趣,这种活用现象已经上升为一种艺术,它不是为用成语而生拆成语,而是把原成语的要领进行了抽象,把语言的感情形式从具体的生活中提取出来,正像苏珊朗格所说:“一切艺术都是创造出来的表现人类情感的知觉形式。”

七、成语的繁衍

随着社会和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对成语的服务对象也要求越来越细化,力求“专词专用”,深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知道每个成语都有特定的语义,它准确、凝练地描摹、形容某一事件或生活形象。每個成语都有使用场合。为了突破其固有的,扩大或改变使用的对象,使成语所描述的对象或情景更具体、更形象、更符合交际需要,人们就从类似于描述此种情景的成语中更换某个语素,生造一个与原成语结构相同,语义相近或相反的“伪成语”,通过这个繁衍出来的“伪成语”去描述他的交际中所碰到的新情景,收到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的交际效果。这种成语的活用现象在各类商业广告中比较普通。

猜你喜欢

字面语素成语
金缕衣
别误会这些英语
浅谈“音节语素化”现象
别误会这些英语
拼成语
潮人
猜成语
助词“得”与语素“得”辨析
再谈语素
“语素”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