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童心 墨韵飞扬
2018-04-14张站立
张站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学校重视书法文化建设,以书法浸润童心,以文化滋养心灵。
书法+德育:书以养德,德以润书
学校的书法教学首先从教学常规入手,将书法和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营造最美书法课堂。在入场、听讲、临习、点评等方面,做到出入有序、聆听有专、书写有静、习作有洁,实时量化考评,评出最美书法学员及最美书法课堂。学生们的书法临习在唯美的古典音乐背景中悄悄地开始,静静地结束。学生不仅仅收获了书写的技艺,更是受到了翰墨书香的浸润。
书法+语文:文以载道,书以焕采
随着《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书法已经成为中考语文的固定题型,连续在2015、2016、2017年北京中考中体现。这就要求书法教学一方面要遵循书法本有的临习轨程,又要兼顾语文学习中书法相关的学习。为此,在初中的书法教学中,我们开展书法名家名作专题讲座,课堂上增设“每课一题”“说体识字”等互动环节,提升学生们的书法文化素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立足于九年一贯制办学的优势,紧贴语文教学,我们将书法教学从小学一年级贯穿到九年级。小学低年级关注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小学中高年级关注书写质量的提升,初中阶段关注书法审美及文化素养的积淀。为此,我编写了《中小学语文同步软笔楷书古诗文临习字帖》《中小学语文同步硬笔楷书临习字帖》,将语文课本中的生字、词语、句段、诗文作为书法临习的内容,合二为一,相得益彰。
书法+诵读:腹有诗书,气韵自华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许多优秀的书法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智永真的《草千字文》、赵孟頫的《前后赤壁赋》等都是文美、字美的典范。在書法教学中适当融入经典诵读,诵美文、赏佳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
学校巧妙地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开展了“书法擂台月月赛”,依据每月的时令特征恰当选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增强家校互动,形成多维的书法沟通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