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误区与对策

2018-04-14张立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误区学科活动

张立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目前,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亟待澄清与深入研究。

1.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误区

误区之一:活动表面热闹,内在价值缺失

提到“实践活动”,一些教师就容易陷入“课外活动”的误区,盲目地认为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就是要搞课外活动,把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等同于走出学校搞语文活动。但这样热热闹闹的活动,只是停留在表面,不是真正的学科实践活动,没有领会学科实践活动的实质,没有认识到活动内在的价值,没有给语文学习注入新的素养和内涵。

误区之二:多个学科拼凑,语文本质缺失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更强调实践性和综合性。但是,有的实践活动只是将多种教学目标简单相加,将多种学科知识简单累加。不同学科知识的“杂烩”和“拼盘”能否体现出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归宿到底在哪里?母语教育的特点是否应该贯穿于实践活动的始终?这些问题都缺乏专业思考。

误区之三:角色定位不明,教师作用缺失

在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中,一些教师不清楚教师的角色定位。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活动时,不愿放手让学生实践,或包办代替或干预过多,也有的教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放任学生自由活动,没有做出及时的指导、巧妙的点拨、适时的鼓励,忽视了教师的作用。

2.开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关键问题

首先,要了解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内涵。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要以课程目标为核心,基于学生的经验,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资源,为学生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环境和实践机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综合性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其次,要遵循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原则。

弘扬正能量,坚持立德树人。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不能一味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不能让学生“活动热热闹闹,回家很快忘掉”。活动要承载育人的功能,挖掘教育的价值,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加强言语实践,凸显学科本质。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不是语文课、音乐课、美术课、活动课等多学科的简单拼接,而应该用语文手段完成各种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把课内文本的学习和课外生活中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让语文学科实践活动和各学科的知识渗透交融,让口语交际、阅读和习作相互融合促进。

遵循成长规律,促进学生发展。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展,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不同的年级应该安排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语文学科实践活动。教师要在活动过程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着眼于“人”的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改进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策略

策略一:根植课堂,实现教材资源的挖掘與整合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不能一味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不能脱离语文教学的需要,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选取有价值的语文资源。要以教材为基础,树立整体教学观,通盘考虑,整体设计。可以改造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教材;引入更多资料,作为有益的补充和延伸;以单元主题为拓展点,设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策略二:有效联通,实现课堂内外的融入与延展

要实现课内外主题实践活动的有效联通。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根据活动的地域可以大致分为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要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阵地,以课外实践活动为延伸,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开展实践体验活动和研究性学习,继而再次回归课堂进行语言建构和运用的深度学习。

要实现课内外经典阅读的有效联通。要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进行广泛阅读,使课内课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扩展阅读倡导阅读中华文化经典,如传统文化、经典名著、名家名篇等,同时,还倡导学生吸取国外优秀文化,打开国际视野。

要实现课内外信息资源的有效联通。大数据时代,教师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例如,《奇观》这一单元,有的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我身边的自然之美”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自己旅行的照片、视频等,配以生动的讲解,在博客、微信、班级平台、学校网页等多渠道发布,全面锻炼了语文综合能力。

策略三:找准支点,实现多学科的整合

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体现学科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因此,小学语文学科实践活动要找准支点,实现多学科整合。整合并不是板块与板块之间的拼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堆砌。既要“合”得自然,融汇音乐、科学、美术、信息技术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又要“整”得有效,把有利于学生语言文字学习的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分析、选择、修改、调整等,使不同学科从分散的、孤立的形态走向综合、联通。

策略四:走向社会,实现生活实践的开发与体验

校园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不同的校园文化营造了不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氛围;语文社团将语文学习与社团活动相结合,既保证了语文能力的提升,又具有趣味性、实践性。

从校园走向家庭。应充分利用家庭资源,让家长成为语文学科实践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指导者。如开展亲子共读图书、父母带孩子一日工作体验等活动。也可以让家长走进校园,向学生传授直接经验。

从家庭走向社区。如开展社会调查、义务宣传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用好语文。

地域文化也蕴藏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在了解地域文化的过程中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平台,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特色的认同与热爱。

编辑 _ 于萍

猜你喜欢

误区学科活动
【学科新书导览】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