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新时代全面育人课程体系

2018-04-14翟小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选科课程体系

翟小宁

2017年,北京市全面启动新一轮高中课改。为了让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了解动态、把握方向、明确职责、学习典型,本刊联手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持续报道高中课改动态。2017年10月27日,以“以人为本 多元开放 综合育人”为主题的人大附中高中课程改革深化研讨会召开,探讨新高考背景下学校如何深化课程改革。本期,我们呈现的是人大附中的探索与经验。

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要使人民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学校,我们要让学生获得真本领、获得创新力、获得安身立命的能力,使他们在中学阶段获得幸福的中学生活。为达到此目的,我们一直在探索建设人大附中新时代全面育人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理念与整体设计

1.课程建设理念与原则

人大附中坚持育人为本,创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个性化成长,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兴趣,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科学合理。课程的总体布局科学均衡,符合规律。课程结构兼顾学生、国家、人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

文理兼容。课程既注重人文社科,又注重数理科技;既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上,注重文理类课程的合理构成。

丰富多元。课程形态体现丰富性、多样性的基本特色。课程类型的丰富多彩,使学生的选择空间更大,能更充分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纵横开合。纵就是形成贯通一条龙式的培养体系;横就是注重跨学科学习、跨领域学习、跨文化学习;开就是以开放的视野、学习空间和学习机制,来打造开放的学校、开放的课堂、开放的学习心态;合就是课程的整合,聚焦立德树人,培养中华魂,培育道德心。

2.学校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

人大附中的整体育人目标与课程理念,以及课程体系的构建,可以概括为“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一”是指一个宗旨,以育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二”是指两个遵循,即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三”是指三个层级的课程,包括学生发展的维度(基础课程、发展课程和高端课程)、课程的服务体系(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个性课程)、课程的空间维度(校内课程、跨界课程和云课程)。我们从学生发展维度确立的基础课程、发展课程和高端课程,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学生提供服务: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包括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国家必修课程和地方课程;发展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包括国家选修课程和校本选修课程;高端课程满足学生特长发展,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和高级研究课程,学生根据发展需要进行选择。

“四”是指通过学校顶层设计、学科专业研发、师生自主开设、教育资源整合四个方面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人大附中的课程体系。

“五”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理念。

“六”是指逐步形成的六个方面的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国际合作课程、三高足球体育人才培养课程。

“七”是指课程的七个特点: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时代性、综合性、开发性和创新性。

“八”是指八种学习方式。根据不同学科、不同课堂形态,我们归纳了八种学习方式,文化类课程浸润式学习、科学类课程探究式学习、体育类课程活动式学习、艺术类课程熏陶式学习、实践类课程互动式学习、STEAM课程项目式学习、跨界课程学科群式学习、国际课程跨文化式学习。

“九”是指学校形成的九个领域的课程——语言与文化、人文与社会、数理与科学、信息与工程、技术与设计、艺术与审美、体育与健康、德育与心理、创新与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

在学校的整体设计和顶层设计基础上,我们发动全校师生从各個层级来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便是其中一项重点工作。我们围绕高考进行课程改革,但改革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高考,而是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与提升。下面,以数学学科和英语学科为例,谈一谈学校的做法。

人大附中高中数学学科的课程体系,包括国家必修、国家选修、校本选修、高端个性化课程。其中,基础国家必修中的预备知识、函数、几何与代数、概率与统计、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以及国家选修中的部分课程属于高考内容,其他大量内容是高考不考的。

而英语学科的课程体系,我们在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框架下设置三级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类、发展类和高端类课程(如下图所示)。这三个层次的课程包括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以及研修课程。其中,英语选修课程包括二外类的德语、法语、西班牙语、俄语和日语,基础类的语法入门、初级翻译,实用类的旅游英语、职场英语,拓展类的跨文化交际、影视、戏剧,提高类的英语8-10。英语的校本研修课程,着眼于提升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开设了长短篇原著阅读等。

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实施策略

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我们不断探索学校教育生态的重建、学校课程结构的重组、学校育人机制的重塑。

进行学生选科调研,确定排课方案。2017年5月26日,初二年级599名学生在网上进行了中考选科填报志愿。学校结合调查数据,估算走班时新编班级数量,即所需教室数量;结合学生选科情况,学校确定了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原则,对不同学科、不同选科组合实施分层、分类走班排课,制定出走班方案。方案包括:全科选科走班方案、部分选科走班方案、选科固定班级方案、分层分类走班方案、分层组团走班方案等。新高一模拟选科走班结果显示,学生选课志愿的满足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教师教案齐头率可达到85%,教师平均课时基本没有增加;教室的利用率达到95.27%;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校的统一管理基本达到平衡。

组建学生生涯发展课程指导教师团队。心理教师和学科教师共同组成生涯导师团队,于2017年暑期开展专业培训。培训共分为五个模块:生涯规划意识——生涯觉知、生涯规划意识;了解自我——我的性格类型、我的兴趣类型、我的多元智能、我的价值观;信息探索——了解行业与职业、升学出路与选择、大学专业介绍、职场体验/模拟招聘会;评估与决策——决策风格与决策技巧、新高考6选3、专业选择;汇报与展示——生涯规划汇报展示、生涯规划论文评选。

重塑教学管理形态,建设智慧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集成绩分析、家校沟通、生涯规划、高考选科、教学评价、走班考勤、学生管理等功能于一体,推动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进行资源整合,着眼于学生的出口,规划现有的社团活动及课程。学校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组织综合活动、制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如何选科,并了解所选学科、热爱所选学科;密切联系社会、校友和家长,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规划的要求,走入社会,实践考察;邀请高校相关人员开展讲座,开设课程,让学生了解高校大类招生的需求。

2017年,北京市正式加入新高考改革的行列,新高一的学生们是16岁左右;2020年,他们进入高等学校的时候是18岁左右;到2035年,他们30多岁;到2049年,他们将近50岁。他们是决定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人大附中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校,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立德树人、为国育才,创建具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未来教育。

本文系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经验及改革研究》(课题号ADA16000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选科课程体系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长春外国语学校新高考选科走班先行先试探索成功
新高考综合改革下选科走班的思考
新高考改革选科制下功利取向分析
尝试课前随机提问,应对生物选科重压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人大附中“三高足球俱乐部”校园足球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