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包 大文化
2018-04-14张智勇
张智勇
“书包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好伙伴,可为什么我们的书包上都是芭比公主、凯蒂猫、变形金刚、蜘蛛侠等外国文化元素呢?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更有让无数人赞叹的灿烂文化,可那些精美的中国元素为什么没有出现在我们的书包上?”这是中关村学区第一次少代会上,双榆树第一小学少先队员的提案。针对这个问题,队员们决定行动起来,要让自己的书包变个样,要让他们喜欢的花木兰、孙悟空、青花瓷、京剧脸谱等中国元素出现在书包上。到那时,当他们背起新书包,走在北京的大街小巷,就可以让世界看到中国!
1.精心设计,主动探究
首先,面向全校征集中华文化书包设计图,高年级的队员们通过多种渠道搜集资料,自主绘制设计图;低年级小同学则在爸爸妈妈的引导下,完成一幅幅倾注心血的梦想图纸。短短三天时间,6个年级共收到书包设计稿近300份。学生对于此项活动热情满满,在辅导员老师的牵头下,学校成立“小书包·大文化”传承中华文化项目工作坊,开启愉快的实践之旅。
为了得到更加专业的指导,“小设计师们”带着自己的设计图,探访了那氏旗袍第三代传人叶赫那拉·毓东老师,从那里得到了关于中华吉祥图案、传统纹样方面最专业、最精准、最细致的指导。毓东老师指出了设计图中出现的纹样错误,并帮助队员们进行了改进。毓东老师还为队员们讲解不同圖案的吉祥寓意:“松竹梅寓意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的品德、坚贞不屈的情操;石榴象征多子;鱼象征富足;莲花象征高洁;如意象征心想事成……青花纹样代表了中华民族生机勃勃的精神风貌,折射出民族文化的灿烂光辉。”此外,学生们还走进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钻研扎染技艺,了解各民族服饰特点。
2.灵感碰撞,通力合作
经过专家指点,我们从34份设计图中选出14张最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图进行成品制作。首期工作坊由34名学生(涵盖一至六年级)、3名教师、6位家长组成,共分成14个制作组。学生和教师一起精选面料、辅料、工具,改进设计图,明确分工,热火朝天地制作起来。一笔一划,一针一线,都饱含着激情;一片龙形的鳞片,一只沙燕的羽毛,一个虞姬头饰的缨球,都凝聚着热情。在这里,每一个书包都是队员们的梦想,都是他们对于中华文化满满的自信。
从发现问题,寻求帮助,分析问题,制定方案,大胆实践,到作品问世,仅一个月的时间。
2017年11月30日,中国少年先锋队海淀区中关村学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队员们背起自己的“新”书包,用一场靓丽T台秀的形式,将自己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传达给中关村全体少先队员,让祖国的灿烂文化走入每个人的生活,深入每个人的心灵,融入每个人的灵魂。
编辑 _ 汪倩